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数,并产生一些新问题。对于这种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完全不同的另一类人口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情况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曾经是比较快的。如1850—1900年,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是8‰,北美洲是23‰,而同期亚洲和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4‰。以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民 ,因此被称为“土著美国人”( Native Americans)。据统计 ,哥伦布涉足新大陆之前 ,在现今的美国领土上约有 5 0 0万印第安人 ;而到了 1 9世纪 90年代 ,印第安人口剧减至 2 5万。本文揭示出了印第安人口锐减的三个主要原因 ,即战争、欧洲疾病和酒之引入、强制性迁徙和奴役。  相似文献   

3.
战后加拿大华人人口结构及其特点罗东山,林志鹏在加拿大历史上,华人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由于长期受到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特别是排华法规的影响,一直显得居住区域狭窄和职业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在1947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废除歧视华人移民的《中国移民...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为了整合长期照护资源与医疗照护资源,出台了长期照护制度,但是由于筹资体系的分割、医疗照护和长期照护定义的复杂性、医疗照护和社会照护中所强调的不同的原则以及价值观、医疗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隔阂等原因,医疗照护和长期照护资源之间很难被整合。因此各国出台了各种措施对资源进行整合,包括长期照护供给者之间的整合、加强医疗人员与社会照护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采用一站式服务、实行跨学科的评估方式、整合住房与照护资源。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发达国家在实施长期照护制度过程中整合资源的措施对我国无疑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和统治世界人民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之一。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对资本输出的性质、原因、形式、流向及其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30多年来,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已经瓦解,获得独立的近百个发展中国家,正日益成为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反帝、反殖、反霸的重要力量;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出现危机和衰退,正处在停滞和腐朽的状态中;巍然屹立于亚洲、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引发的数量扩大与质量降低的矛盾、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是否均等以及大学办学难以为继等问题,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论是:任何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相对地减少,而是随之增加,结果战后二三十年中出现了失业率下降就业率上升的现象。比如日本,战前从1929——1938年,失业率一直在3%以上,最高达6%,而战后至1974年,失业率一直在1.4%左右波动;法国五六十年代失业率也一直在2%以下;西德战后失业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在人口现状和人口政策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持点.发展中国家人口现状的特点是:1、人口增长速度快,这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现状的显著特点,2、人口年龄构成轻;3、人口身体素质差;4、人口文化素质差;5、人口基数大.人口状况是各国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1、各国一改战前的消极态度,纷纷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2、战后各国人口政策的制定,都充分注意到了人口生产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3、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若干年间把人口增长控制在一定比例的奋斗目标;4、各国在人口政策中都充分强调了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宣传教育的作用;5、各国在实施人口政策时都不同程度突破了传统习俗和宗教观念的束缚.解决人口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发展中国家一定会在实践中摸索出本国人口发展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控制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共同特点是:在层次结构上,向上拓展与向下延伸并进;在类型结构上,研究型、应用型与实用型高校共存;在形式结构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互补;在布局结构上,中心城市与偏远地区兼顾.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推动了科技不断创新,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引导了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了国民综合素质.根据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使之优化.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的经济“神话”及其原因韩玉玲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不死鸟”的故事,说的是一只鸟在焚烧的烈火中展翅腾空。人们以此来比喻战后日本的经济。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战争中,日本的国民财富有1/4化为灰烬。战后日本是在战争的废墟上,逐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近期畜产品尤其生猪和家禽价格持续下降,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症结:尚未提供一种政策规范来确保粮食增长机制的形成 中国农业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支持了我国工业与其它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国农业的包袱太沉重。农业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最近几年农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明显的表现是粮食生产出现了萎缩,从而引起了整个农业的下滑性波动。粮食生产从1984年的颠峰跌入1988年的低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败投降后 ,根据战后新宪法 ,天皇成为没有政治实权的国家的象征。导致象征天皇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天皇和皇室努力与国民接近 ,统治集团极力维护和强化天皇权威 ,广大国民长期以来对天皇的崇仰感情是其中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想就自战后(1945年以后)至今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若干原因和新科技开发及政策转变的事例作一论述,以此概述一下战后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为使战后的日本得以复兴,日本人主要从美国引进了技术。但是,真正使这些技术复兴的,却是那些在战前(1920-30年代)获得科学技术、了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动态的科学家以及进行船舶、飞机、通讯器材(例如,1925年,八木发明天线等)等技术开发的专家们。他们为了复兴本国的科学技术,开始培养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对日本的科技发展产生了影响。在考察这一历史过程的时候,如果举出具体的事例,考察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设想和思维方法等),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过程了。  相似文献   

15.
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水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四个主要原因就业冲击;教学硬件短缺;考核监控不力;忽视创新意识培养,并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战后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朱以青战后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加,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社会动荡和不安,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大量外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大损失。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积极措...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口结构演化表现出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加速迈进,但人口教育结构仍然保持年轻化和知识化,人口产业结构日趋服务化和高端化,人口迁移更青睐年轻技术移民等特征。中国可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提升竞争力的经验,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引进技术移民,保持人口年轻化、高素质化;健全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实现人口素质稳步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围绕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争论,学界、税务部门、普通民众各执己见,众说纷纭。在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上,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解释有其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远非全面,忽略了重要的深层次隐性因素。事实上,1997-2007年的数据验证分析在总体支持国家税务总局给出的原因解释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不合理的税收计划和税负加重是导致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主要隐性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开始反思战前的国家战略,并结合国际格局的转变及国内实际,确立了以经济主义为核心、以日美结盟为保障、以面向海洋为依托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国家战略的三大转变:从发展策略的角度,实现了由"军事立国"向"贸易立国"的转变;从外交策略的角度,实现了由抗衡欧美向日美结盟方向的转变;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实现了由亚洲大陆向海洋方向的转变。这三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日本实现经济腾飞和确立经济大国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前言人口是“整个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是一切社会现象(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承担者。它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人口数量,(2)人口构成,(3)人口的自然变动,(4)人口的机械变动。前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人口的静态,后二者谓之人口的动态。人口的静态是分析人口的动态的条件,人口的动态是构成人口的动态的因素。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