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葳 《中国民族》2008,(9):70-71
马赞福,回族,宁夏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他在邮电行业工作了35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身上那股一心为民、奋斗不懈的精神从未改变。2003年担任宁夏邮政局局长、党组书记以来,他带领宁夏邮政人敢为天下先,用小省也有大作为的气魄,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大邮政构想,短短5年时间,宁夏邮政多项工作取得全国领先。2004年4月,宁夏邮政开办100周年,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为宁夏邮政专门题词:百年邮政,再创辉煌。2007年,宁夏邮政在2006年连创5个“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又有10项工作创全国邮政第一。在历史的节点,宁夏邮政一跃成为全国邮政行业的一颗璀璨明星。风光优美的塞上江南,铭刻着马赞福艰辛的足迹;滔滔奔流的黄河水,映照着马赞福奋勇前进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许鑫 《中国民族》2010,(4):23-24
在采访王正伟之前,很多记者前辈都跟我提起过他的名字。这位曾在当地宣传部门任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对媒体有着天然的亲近性。这次人代会期间,记者在宁夏代表团驻地新大都饭店参加宁夏团的记者开放日时,就生态建设、民生计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话题采访了王正伟。这位从基层一步步走到领导岗位的回族主席,对宁夏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马伟 《中国民族》2008,(9):51-52
他来到宁夏时不满18岁,如今已成为花甲老人。他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宁夏的小麦育种事业,他培育出的“宁春4号”小麦,不仅成为宁夏灌区小麦的一号品种,而且在全国都是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良种之一。 他就是被誉为“宁春4号之父”的宁夏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原所长、育种专家——裘志新。  相似文献   

4.
在民进中央召开的全国社会服务工作表彰大会上,记者认识了手捧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证书的满族著名画家王树声先生。原以为这位气质不凡,头披一肩长发的艺术家也就是捐几张字画的“功绩”,没想到他就是记者慕名已久的“华声天桥”的创始人、那位圆老百姓天桥梦的大企业家,更没想到他有那么多为此事业不惜豁出身家性命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熊坤新教授,其研究方向是国外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研究。去年我刊第一期曾对他作过专访,第二期又发表过他写的对2006年世界民族热点问题的回顾与展望,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2007年即将结束之际,本刊记者就“2007年世界问题回顾”,再次采访了熊坤新教授。  相似文献   

6.
1959年,海默在“民族团結”上發表了“并非陈旧的回忆”(載6月号)和“奴隶——主人”(載10月号)两篇小說。这两篇小說严重地歪曲了少数民族人物的形象,散布了不良的影响。許多讀者知道,海默在其它刊物上也發表过一些散布資产阶級人道主义、和平主义以及其它錯誤覌点的作品,而这两篇小說的錯誤,只是他的許多錯誤的一个側面。他的其它作品的錯誤,已經受到严正的批判,現在仅就这两篇小說的一些錯誤进行批判。这两篇小說,一篇是写蒙古族人民为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7.
珍瑜 《民族论坛》2004,(5):38-39
张柏如,全国著名收藏家,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老右”,登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坛。李铁映支持他出版了专著《侗族服饰艺术探秘》。近日,年过花甲的他又出访海外,登上台湾大学讲台。得知这一线索后,笔者慕名采访了这位不寻常的人物和他的家庭。爱上小侗妹,“哥一丘来妹一丘”张柏如会画人像,经常到侗乡采风,当他见到侗家精美的织锦、刺绣时赞叹不已。他曾搜集一部分侗锦,并挑选部分作品,送到省城展览,引起轰动。其中有一位侗家少女吴秋香的作品,在他推荐下,获全省—等奖。从部队转业后,张柏如被分配到通道县文化馆工作。龙彦辉和他相识时他已被打…  相似文献   

8.
1964年我曾去过文山,在一个国营农场做调查研究。这次看到《中国民族》杂志记者梁黎写的报道《张严:一个只实现了50%的梦想》,甚感欣慰,这是一篇令人振奋的好文章,同时,文中的主人公和他的事业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10月15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赴京参加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主任吴国才。记者赶到他下榻的“宁京苑”时,他刚下火车不久,不顾旅途劳顿和身患感冒身体不适,就开始了工作。(一)吴国才1943年10月出生于宁夏同心县一个回族家...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伊玛目麦麦提明·马木提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对记者说:“我在北京每天仍坚持五次礼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团的驻地,记者去采访他时,麦麦提明·马木提刚刚面向圣城麦加的方向做完虔诚的礼拜。他告诉记者,1986年他曾去麦加朝觐,2001年又和新疆及其他省的十多位穆斯林再次去麦加朝觐。麦麦提明·马木提现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老人头戴小白帽,一袭驼色长袍,穿着维吾尔族的高筒靴子,面容谦和慈祥。第一次来北京参加人代会,麦…  相似文献   

11.
从地图上看,湖南省的版图像一颗回眸西望的智慧头颅,湘西在“前额”位置。然而,一提起“天庭饱满”的湘西,却不免让人联想到贫穷落后。但当记者走进国家级贫困县——保靖县时,却想不到,这个5年前财税收入仅有2000多万元的小县城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GDP突破12亿元,财税收入1.13亿元,彻底甩掉了“国扶县”的帽子。在保靖,记者见到了谈吐儒雅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彭正刚。从他忙碌的身影里,记者感受到了保靖莽莽群山深处,蓄积着前所未有的力量,奔涌的岩浆正在大山的沉默中“爆发”。保靖,正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崛起!保靖县曾两度被定为…  相似文献   

12.
许玉君 《中国民族》2024,(1):112-113
<正>“书法既能提高文化素养、陶冶心情,又能养浩然之气。你们写的‘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2023年12月14日,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为书法爱好者点赞。他深情地说:“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像你们写的作品一样,‘爱我中华’!”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已经辞世多年了,但是,由于他宣传和赞助过我国革命,因此我国人民始终深情地怀念着他。斯诺在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曾在我国西北的革命根据地,即后来的陕甘宁边区进行过采访。八月间,他在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驻地、宁夏同心县的回族聚居区豫旺堡住过两个星期,在那里访问了中国工农红军部队,了解了这个地区的回民生活和回、汉民族团结的情况,以他诚挚的态度同当地人民结下了难忘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记者:黑老,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您曾于“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初期两次到宁夏工作,目睹和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黑伯理:我第一次到宁夏工作是在1959年初,1964年初离开宁夏,六个年...  相似文献   

15.
马青年同志是一位回族优秀领导干部,不论宁夏人,西北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18岁时成为红军中第一个回族师长,筹建中国第一个回族自治县,32岁当地委书记,40多岁当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80年代在宁夏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  相似文献   

16.
宁夏社会科学院中东伊斯兰国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振贵与编审张永庆合著的《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获1992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跻身这次获奖的14部著作之中。《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评价“该书是一部系统论述大西北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专著,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意义。该书的主要特点:(1)选题地方特色浓郁,现实意义重大。(2)立意新颖,论述全面,论证中肯,资料翔实。……在有关我国西部问题的同类著述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宁夏这样一个基础条件较差的省份,推出这样有力度的作品,实属难得。” 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怀中,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享受政府津贴。他的论集《回族史论稿》1991年在宁夏人民出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王结拿到了硕士学位证,成为我国第一位盲人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 王结——宁夏第一位盲人大学生、宁夏第一位晋升为中医主治按摩医师职称的盲人大夫;他创建了西北第一家盲人网站,在盲人和社会之间打开一扇“信息窗”;他和妻子合作撰写了16万字的《中老年保健按摩》一书,被指定为宁夏老年大学专业教材。2004年,他被中残联推荐为全国“奋斗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18.
周仁山,原名周翔生,字凤歧。1912年11月生于甘肃华亭县,汉族。他的一生,是和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紧密连结在一起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民族工作。因为他在西藏担任过自治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文革”中被打成那里的“最大走资派”。“周仁山”三个字,曾在西藏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按照藏族同胞给人起名时多用佛名佛语的传统,他们当时曾把他叫成“周仁增”,其含义是“‘修持大乐智慧’有成就”,这也许同他常到群众中搞调研,用语朴实幽默,寓意深刻,能给人以启发,引人欢乐的特点有关。早就有人要求我写一些回忆他的文章,作为他的妻子,又是与他相依相伴40余年的革命战友,我只得勉力为之,尽可能作些回忆,并请原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冠忠同志帮助查阅、补充史料。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乡的500多万回汉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纪伟人邓小平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深切关注着“塞上江南”,曾先后4次来到宁夏,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和高尚的风范。1926年,我国正处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这一年,风华正茂的邓小平(当时名为邓希贤)第一次踏上了宁夏这块塞上热土。年初,邓小平离法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岁末,他接到党的指示,回国到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联军中开展工作。1927年初,他和王涤亚、朱逸尘由原苏联经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骑骆驼经过大沙漠,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塞上古城银川。邓小平和接…  相似文献   

20.
一、开首的话题——我们的现状是:城市民族工作处于朦胧的困惑中。街头。记者向人打听:“请问地区民委在什么地方?”行人神色疑惑:“民委?是民政局吧?”一位民委主任描绘他的民委在市民们中的遭遇,“市‘民委’常被谐音称为‘门卫’。来‘民委’的人被带到市府‘门卫’那里……”记者曾听到过某地区民委同志玩笑似的牢骚:“我们的办公室是地委大楼里最糟糕的房间,而且正对着走廊里的厕所。”无独有偶,记者来到一个县民委,走进的仍是正对厕所的办公室。奇怪的是:相隔甚遥的另一个县民委,其办公室也处于相同位置。困惑。由于不被理解遭受忽视而产生的心理的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