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塔尔印象     
从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算起,我与阿拉伯语、阿拉伯文学、文化结缘,至今快半个世纪了.其间,每到阿拉伯国家与阿拉伯人接触,我总会感到异常兴奋,十分亲切.并且总希望多访问一些阿拉伯国家、地区,多结识一些阿拉伯兄弟、朋友,多了解一些阿拉伯世界的知识、情况,这大概就是一种不解的情结.所以,当我接到卡塔尔驻华大使萨利赫·阿卜杜拉·布埃宁先生的邀请,请我与南京大学的华涛教授一道参加2002年3月25~27日在多哈召开的"卡塔尔民主与自由贸易会议"时,真有些喜出望外.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大袍     
说到阿拉伯大袍,我想起阿拉伯朋友易卜拉欣送给我夫人的一件生日礼物.这是一件真丝纺绢的阿拉伯大袍,肥袖宽腰,长垂到地.易卜拉欣告诉我,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妇女自幼用黑色长袍包裹全身,头戴面纱.即便是大热的三伏天,也不露出胳膊和小腿,脸颊和嘴巴更不轻易被人窥视.一旦她们生了病,医生也只有通过病人手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我有幸访问了沙特阿拉伯王国。我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飞往沙特首都利雅得时,乘坐的是沙航班机。一进机舱。顿时感到一种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可容纳三四百人的座舱座无虚席,绝大多数的乘客都是阿拉伯人,身着阿拉伯大袍,头披阿拉伯头巾。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是个阿拉伯国家,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也有一部分黑人和图阿雷格人,其服饰也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阿拉伯人的服饰利比亚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与北非其他国家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大体相似。男子头戴一顶红毡帽(这显然是受土耳其人的影响,是奥斯曼帝国统治北非时的遗物),也有戴白帽子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人最早信奉的宗教是日月星辰崇拜.传说阿拉伯人的祖先伊卜拉欣曾经崇拜过日月星辰.《古兰经》是这样记载伊卜拉欣对日月星辰崇拜的:当黑夜笼罩着他(指伊卜拉欣)的时候,他看见一颗星宿,就说:“这是我的主.”当那颗星宿没落的时候,他说:“我不爱没落的.”当他看见月亮升起的时候,他说:“这是我的主.”当月亮没落的时候,他说:“如果我的主没有引导我,那末,我必定会成为迷误者.”当他看见太阳升起的时候,他说:“这是我的主;这是更大的.”当太阳没落的时候,他说:“我的宗族!我对于你们所用来配主的事物,是无关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提起阿拉伯数字,就会联想到阿拉伯人。123456789,这些数字是经阿拉伯人之手形成的,至今已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流行通用。这是阿拉伯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公元前3000多年,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之即产生了对计数运算符号——数字的需要。古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因工作需要踏上了伊拉克这块神奇的土地,并有幸访问了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等城市,饱览了奇异的阿拉伯风光与美丽的大自然景色。 首都巴格达是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虽曾遭受战争创伤,但如今依然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作为《一千零一夜》故事的故乡,灿烂的阿拉伯古代文明仍像一方飞毯飞旋在这座“天赐”的都城上空,让人处处感到阿拉伯古代文明的存在及其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人认为,阿拉伯人是不擅长体育运动的,因为阿拉伯人很少参加各种体育比赛,也很少取得好成绩。其实,这是偏见和无知。阿拉伯人从事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体格和精神上也不逊于西方人。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统治,才使阿拉伯人在某些体育项目方面落后于欧美。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崇高武勇的民族。先知穆罕默德这样说过:“你们应当教你们的孩子游泳、射箭和骑马。”在阿拉伯诗歌或传说中都有一些力量过人、勇猛无畏、技艺超群  相似文献   

9.
中阿人民相隔千山万水,但中阿人民的友好关系却源远流长。这两个民族历史上都曾为人类创造出灿烂的文明,现在又同属第三世界,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问题。中阿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正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阿拉伯人经常提到的关于中国的名言,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所说的千古流传的佳句:“要探求知识,哪怕它远在中国。”阿拉伯人一直把这句话视作“圣训”。我曾到过阿  相似文献   

10.
(上接【9】<历史大全>) §12,第4卷,第238页(伊历119年条下): 当时将可汗到来的消息通报给阿萨德的伊本·萨伊吉,被赛布勒(胡秦勒国王)临终前指定为王国的统治者,并留下3条遗嘱.他说:"你对胡泰勒人的统治,不能像我一样长,因为我是国王,而你只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又说:"你要去找侯奈伊什,将他召回国.我死后可立他为王."当时,侯奈伊什已逃到了中国.他还说:"你们不要同阿拉伯人交战,要千方百计地让他们离开."伊本·萨伊吉对他说:"你要我放弃长时间统治和找回侯奈伊什,都是英明决策.不过你说,不要同阿拉伯人交战,这是为什么呢?你不是过去与他们打仗最多的国王吗?"赛布勒说:"我已经同他们较量过了,我不认为你们能比我更强.如果我再与他们交战,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你们如果与他们交战,肯定全军覆没."这才是伊本·萨伊吉放弃与阿拉伯人交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5世纪末,美洲大陆发现后,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人陆续来到这块新大陆,到1986年,在美国的阿拉伯人已逾300万。阿拉伯人迁美过程及现状阿拉伯人的大规模迁美活动于19世纪50年代开始,因此美国社会将他们称作美国的新侨民。在这一迁徙过程中出现过4个高潮:1890~1912年为第一个高潮,1930~1938年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世界》2003,(2):24-28
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与阿拉伯局势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部分阿拉伯人的某些文化心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西方交往的惨痛经历使他们对西方缺乏理性的认识,而悠久的历史遗产又成为他们的历史包袱,对宗教的理解往往未能从总体上把握精髓。但也应认识到:对阿拉伯人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9·11事件后,阿拉伯世界理性反思的呼声正日益高涨,阿拉伯人的思考、探索受到外界困难环境制约,但阿拉伯人一定能摆脱痼习,创造光明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吉达的雕塑     
“不去吉达不算到过沙特”。这是第一次访问沙特阿拉伯时,首都利雅得的一位朋友对我说的话。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朋友话中的含意。沙特阿拉伯素以“伊斯兰圣地”和“石油王国”而闻名于世。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建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社会长期存在着适用于外来人(马瓦拉)的庇护制度。该制度不仅决定着外来人的地位及其生存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阿拉伯群体的生存发展以及阿拉伯人与外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元7世纪以后,庇护制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逐渐由部落习俗转变为正式的法律规范。一种涉及宗教、社会、国际关系的伊斯兰秩序也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建立。阿拉伯人曾希望借助庇护制度把自己在蒙昧时期的优势地位始终保持下去。然而,中东的民族融合以及阿拉伯统治者对外来人的倚重,使阿拉伯人与外来人的地位发生变化,外来人的地位日益上升。随着阿拉伯社会的历史变迁,庇护制度的重要性已大大下降,但庇护观念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今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社会思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是阿拉伯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建立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序幕,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阿拉伯民族大起义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联。在伊斯兰教兴起时期,阿拉伯人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瓦解和崩溃,从16世纪起,阿拉伯人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到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与阿拉伯局势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部分阿拉伯人的某些文化心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西方交往的惨痛经历使他们对西方缺乏理性的认识,而悠久的历史遗产又成为他们的历史包袱,对宗教的理解往往未能从总体上把握精髓.但也应认识到:对阿拉伯人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9·11事件后,阿拉伯世界理性反思的呼声正日益高涨,阿拉伯人的思考、探索受到外界困难环境制约,但阿拉伯人一定能摆脱痼习,创造光明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世界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世界的合作有它的历史渊源。阿拉伯帝国解体后,阿拉伯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进入19世纪后,西方殖民主义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使阿拉伯各地区出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了重新实现统一,阿拉伯人作出了巨人的努力,但无论是近代的阿拉伯复兴运动还是现代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均未能实现这一目标。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它推动了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最终出现了一个个独立的观代民族国家。本文所谈的阿拉伯世界合作,是指阿拉伯各国之间国家关系的演变及发展。 一、合作组织概览 一战结束后,现代阿拉伯民族国家相继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从第一个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也门,1918年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宣布独立)的出现到最后一个阿拉伯民族国家(阿联酋,1971年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统治)实现独立,经历了约半个世纪。为增强阿拉伯民族的凝聚力,加强团结,推动阿拉伯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人作用,阿拉伯国家间进行了一系列广泛的合作,创建了一些双边、多边或区域性的合作组织。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成立,这是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泛阿拉伯组织。最初山埃及、沙特、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等7国组成。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宗旨是:加  相似文献   

18.
1896年,英国学者谢赫塔在著名的“吉尼扎”(开罗藏书室)发现了大量的古籍手稿.这批珍贵古籍手稿的发现,使人们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宽容共处的历史.这对研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历史的学者来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宗教赋予阿拉伯人家庭的特殊权力及对妇女的种种限制,阿拉伯人家庭几乎成为一个禁区,蒙有一层神秘的色彩.五十年代以来,社会学家对阿拉伯人的家庭组成形式、亲属网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目前,阿拉伯人的家庭组成形式及其亲属网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本文试作一探索. 一.阿拉伯人的家庭组成形式阿拉伯人目前的家庭组成形式有三种,即由三代以上的人组成的父权制大家庭;六人组成的中型家庭;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民族共同语,顾名思义,它是相对于阿拉伯各方言而在阿拉伯民族内通用的交际工具,即通常所指的标准阿拉伯语。要探讨该语言的成因,首先有必要弄清阿拉伯民族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斯大林同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对民族特征的论述,无疑表明民族是一定历史阶段上形成的社会范畴。从历史上看,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内,作为一个统一的阿拉伯民族还尚未形成。这一时期的“阿拉伯人”,系指阿拉伯半岛上游牧的或定居的闪米特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