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夷坚志>一书,卷帙浩繁,内容驳杂,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若对作者遗留下来的多篇序言仔细地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洪迈的撰书动因、材料来源,领会他的小说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无风之树>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深厚的审美意蕴成为李锐的一部力作.这部小说不仅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表述,在叙述技巧上更是令人耳日一新.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可能,也给我们指明一条拓展小说审美艺术空间的广阔思路.巴赫金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运用巴赫金复调诗学的有关对话主义和狂欢化的理论,对<无风之树>进行解读,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扛鼎之作,小说中大量运用意识流手法的描写使其晦涩难懂。框架(Frame)作为一种认知概念,其构建有助于文本的理解。从概念框架观、情景框架观和社会文化框架观这三种最有影响力的框架理论的角度能更好地对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原型、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形成进行认知解读。框架理论为读者理解文学语篇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殖民罪恶、种族歧视和父权制无疑是造成玛丽悲剧的主要根源.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主要是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种族主义、叙事学等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本论文将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来解读《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分析作品中边缘人物在男权社会和种族思想下所受到的极端压迫.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曼的小说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的素材取自圣经,简单介绍了作者以及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然后通过引用<圣经>中的原始故事情节,与小说内容进行对比.接下来就进入到文章的重点:对小说中的基督教象征手法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与之前分析的结合,不仅挖掘出作者在小说中流露出的自我意识,还剖析了作品所蕴涵的引申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基督教的层面出发,一步步褪去宗教外衣,揭示出了其中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出于文化建构的目的,作为小说的《无名书》不惜牺牲了文学本身的叙事效果,作品主人公印蒂形象也显得复杂难解。从象征维度来解读这部作品,一方面可以清晰看到文学叙事和理念建构冲突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潜隐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多年来,围绕这部作品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修正主义者对这部作品作了严重的歪曲,认为三角恋爱是这部小说的主题,甚至抽掉这部小说的政治内容,摄制黄色电影,毒害青年,以便为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服务。“四人帮”更利用小说进  相似文献   

8.
《人生》发表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是由作品的淳厚丰富所决定的。小说作者路遥曾经说过:“避免人物的简单和主题的浅露,正是我在这部小说中尽力追求的,我自己也很难确切说出这部作品的全部意思来。”《人生》为读者展观了一幅较为深远、丰富的生活图画,在这幅图画中作者真实地塑造了有较高审美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文化语境、性别语境和家庭语境的框架下,结合史蒂文森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经历,挖掘《化身博士》这部小说是如何隐晦地表现女性元素,进而对作品进行一个两性视角的文本解读。指出这部小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女性、男性和人性问题的维多利亚全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运河历史文献资料十分丰富,现存与运河相关的专门著作有上百种之多,史书、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民间文献、外国文献中,也存有大量的运河及区域文化资料.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运河学术研究及其运河历史现实作用的认知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小说中《老残游记》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后世对这部作品,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本文从文化角度解读《老残游记》中玙姑与逸云的形象,以期揭示出异于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阅读张爱铃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我们几乎可以忽略小说的背景,而将它当做一部当代作品来看.因为作家恪守了小说中最基本的恒定不变的规则,这让她成为不过时的小说家;她在作品中展示的是超越国界和时间的人类的情感世界,因而她的作品又是一部人类的情爱史.从对这部小说的构思、人物、内心描写以及叙述视角等这些小说元素的考察,我们将会找到这部作品魅力长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红字》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究其原因是丰富的象征手法在这部书中的运用。这一艺术手法对美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象征的多义性、发展性和系统性探讨该作品的象征寓意。  相似文献   

14.
古吴金木散人撰写的《鼓掌绝尘》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全书由“风”、“花”、“雪”、“月”四个中篇组成,其中月集选在近人路工先生编的《明清平话小说选》之中。作者“自序”云:“无意撩人,有心嘲世。”路工先生在《小说选》的序中称是书为“一卷明末社会的百丑图”,以为书内的形象“没有一个是好人”,作品旨在揭示“封建社会总崩溃前夜的情景,显示它必然走向没落、破灭的命运”。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看,路工先生的评判是中肯的,也对小说“嘲世”的创作意图作了明确的阐释。然而,若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考察这部小说的参照系,我们又能从另一个角度,即在社会文化学的意义上看到这部小说的深层意蕴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并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延续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由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所积淀而成的社会心态,到了明朝末期似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而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分析“AT”作为隐喻意项在各目的域中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探讨“AT”的方位意项在英语作品中的隐喻表达功能。使用的语料来自艾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构成的小型自制语料库。基于这部英文小说的空间隐喻分析,有益于读者从独特的视野来解读英语文化,并以认知观点来解析和理解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贡斯当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政论,对于他的小说《阿道尔夫》也多从心理小说角度进行探讨。然而这部小说,还印证了"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这一论断。本文尝试从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沙崔》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最后一部南方题材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运用叙述聚焦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相关的文本分析后可以发现,麦卡锡在这部小说中同时采用了外聚焦、内聚焦和零聚焦三种叙述聚焦方式.外聚焦叙述给小说阅读带来阐释的趣味,能够带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内聚焦帮助读者把握到主人公语言与行动之外更加隐秘的内心精神活动;零聚焦则通过全景式描绘给读者提供解读文本意蕴的丰富信息.三种叙述聚焦的交叉,是麦卡锡在《沙崔》这部作家生涯的承上启下之作中取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8.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反权威、碎片化、无深度等文化特征,但在这部作品中却也呈现出西方文化传统中“不倦寻找”的崇高精神。在阅读《小世界》时,我们应重视作品的这种“双重主题”,并进一步思考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文化模型是一种由文化建构的认知模板,产生并作用于一定社会群体的理解和推理等行为活动.源于认知人类学的文化模型研究一直也是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知视角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针对至今三十余年认知语言学领域相关的文化模型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文化模型的研究历程及其概念研究,并具体分析了文化模型的研究内容和视角,最后针对研究现状的优势与不足展开评析.  相似文献   

20.
语言·命运·历史——论吉本《苏格兰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兰小说家吉本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三部曲《苏格兰的书》。这部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独具特色 ,对女主人公命运的关注显示出这位男性作家超前的女性主义意识。而小说的叙述结构所蕴含的历史观则是进步和乐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