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发展县域经济,有助于有效应对区域竞争、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于加快全省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握"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为指引,增强提升县城经济整体实力.论文对比湖北、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结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从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促进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带来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产生了;1994年以后,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使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明显突出出来;"县政危机"的加剧,加快了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分析了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县域具有连接农村和大城市的功能,县域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安徽县域城镇规模变动为研究对象,分析安徽城镇规模变动存在的问题:缺乏产业支撑、行政型推动,缺乏联动、质量不高等。最后,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县域城镇规模变动的动力机制,并提出了促进安徽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树立科学、系统的城镇发展观,依托产业发展来加快县域城镇的发展,合理定住县域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迟缓,后劲不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应当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强县扩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省区的经济差距,湖北省借鉴浙江"强县扩权"经验,将大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县,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测度并比较"扩权"前后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扩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对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安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安徽的以工促农既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成功经验,更要立足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县域经济落后、农业比重偏高,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弱的特殊省情。为此,安徽以工促农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即通过扭转重城轻乡的制度倾向,建立和完善"多予"、"不取"的财政支持机制;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开辟农业资源利用新渠道;围绕农民推进城镇化,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县域工业化,带动和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资源;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人才等优质资源流入农村,形成反哺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方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步伐,实现"县域突破",破解"三农"问题,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在县域范畴内快速推进,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桥梁,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纽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六大中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县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口号,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与此相关的11个指标,对安徽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作出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了安徽省各县份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情况以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据此提出优化当前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政府应加大统筹力度,各县份应抓住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依靠旅游富县强县的典范,如安徽黟县。为了定量地研究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大小,引入了区位商和产业贡献率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并以黟县作为研究案例。首先,对黟县旅游经济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定量化分析了旅游对黟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旅游对黟县县域经济贡献巨大。最后,分析指出黟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了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共101个县域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从政策实施的具体区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两个层次进行效果检验,以综合研判"撤县(市)设区"政策对经济发展、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重庆市的实施效果优于四川省;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为短期激励,且需经历一定适应期方能充分调配市政资源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政策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而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与提升分工合作效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应考虑各地区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划调整政策;协调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根据区域未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城区功能定位与县域发展格局;提升政策实施经济效率,科学合理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区划调整内涵。文章从理论假说出发,经过系列实证分析检验,对典型内陆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区划调整影响效应研究,可为地方政府行政区划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治县经济发展与全国县域经济整体相比,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同时其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从纵向发展来看,在1995-2004年间差异性逐渐扩大;从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本文通过运用衡量经济发展差异的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的计算,分不同层次对民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北省134个县(包括县级市)2010年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河北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个指标与区域综合交通支撑体系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体系完善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地域差异较明显,县域经济受到市域经济的影响,环首都地区的县市区位优势较明显,工业产值和社会指标均受惠于交通。最后提出了建立完整的交通疏散体系等河北省构建交通支撑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22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分析入手,剖析东北东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东北东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是既要遵循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变"边界屏障"为地缘优势,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国内分工协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林业县域经济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总结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目前林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重庆的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欠优、开放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对重庆市各区县多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此评价各区县经济发展的水平,找出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市县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8—2020年我国1721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探究了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能够通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区的影响大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区,对具有高消费升级水平的农村居民影响作用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县域数字物流会借助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因此,为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发挥收入的中介作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区域经济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南昌市五区四县经济潜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在GIS开发平台下构建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区域经济潜力分析系统,探讨区域经济潜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原因.研究发现:南昌县具有经济发展高潜力,其权重值为0.25,而安义县和湾里区具有经济发展较低潜力,其权重均小于0.04,并将南昌市五区四县划分为经济发展高、较高、中等及较低潜力区四大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评价子系统对综合评价组合权重贡献度大;区域经济潜力可视化表达直观地反映了经济潜力的水平和空间结构.最后,指出南昌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的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县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却十分显著。在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发展速度差异后,选取11项指标对20个沿海县市进行聚类分析,从资源禀赋、交通和区位因素,经济政策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因素三方面,分析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从县域合作、政府作用及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缩小差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