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说法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么,“贫困”与“生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最近读了《南方周末》一则给人印象深刻的个案之后,促使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番更深入的思考。刊登在《南方周末》家庭生活版问op年间月14日)的“她用婚姻救灾”一文讲述了这么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话说湖北农村有一何姓家庭,先后娶妻生子的兄弟仁人因生活和睦,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兄弟中的老二老三先后不幸病故,接着老二的妻子南下打工谋生,老三的妻子则改嫁他乡。老二老三两家共生育的7个孩子加上老大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有这样一群“新鲜人类”,他们经常借钱超前消费,住房汽车置业找银行贷款,日常消费刷信用卡透支,这类人也被称为”新负人群”,“负”代表的是负债,但并不代表“穷”,他们大多年轻、时尚,工作稳定.挣钱较多、花销也大.他们主张“经营生活”,就像经营企业一样,他们懂得合理负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帮助一些贫困村摆脱贫穷,各地都实行了机关干部驻村工作的办法。这确实解决了农村生活生产难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党群关系的改善。但是,在驻村的机关干部中,也有极少数把自己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归纳起来,这些驻村干部的“客”有六类。一类是“富客”。这部分干部一般下乡驻村都挑肥拣瘦,穷、乱、闹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任何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就连原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尽管出于思想上的考虑,以“保障少”术语代替“贫困”术语,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贫困。1992年夏季,33%—40%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尽管国家对低收入的领退休金者和多子女家庭的人员实行了物价补贴措施,但第二年贫困的比例仍未缩小。1993年6月统计部门通报,1/7以上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相似文献   

5.
过去,美国社会一贯盛行个人主义,所谓“自我的一代”。那时,人们之间缺少关心,缺少互相帮助,缺少为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在一起的集体,缺少集体主义。他们认为,他们足够富有,自已能做一切事情,他们关心的是“自我完善”、“自我设计”,每个人最首要的事情就是自我的完善和个人欲望,谁也不能干涉他们的“自由”,结果,社会分崩离析,这种趋势开始于六十年代中期。当美国人民面临着社会分崩离析的残酷社会现实,他们更  相似文献   

6.
我们狗,又名犬,十二属相之一。世人提起我们,有恨的,也有宠的。恨者嫌我们狗性太恶,有歇后语曰:“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改”,还说我们“狗眼看人——咬穷不咬富。”并把许多坏人坏事与我们联系起来,例如:把没良心的人斥之为“狼心狗肺”;把不知好歹的人说成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把助人作恶称为“走狗”;把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吏斥为“狗官”;把少见多怪的人比作“蜀犬吠日”;把铤而走险者喻为“狗急跳墙”;  相似文献   

7.
越族先民的饮食与居住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上,越族先民的饮食与居住方式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缺乏详细而系统的阐述,有鉴于此,本文试就文献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三方面资料,对越族先民的饮食与居住方式作一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察。人类由猿进化为人以后,在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中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古代越族先民也不例外,他们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和鱼虾蚌蛤。虽然越族中先进的一支早在距今七千余年前即已步入耜耕水耨、陶釜煮食的定居生活,但我们还可以从后代民族学资料中窥  相似文献   

8.
世上有许多种不平等。例如种族不平等或性别不平等,这都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关注。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不平等则第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过去老年人经济上被剥夺,特别是那些不能工作的老人比其他年龄的人更加贫困。在北美和西欧,老人的境况有明显改善,由政府资助的增收计划已经大大减少了65岁以上老人和65岁以下人之间的经济不平等,但传统的不平等并未完全消失。如果我们考虑到“老老人”——也就是那些7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老老人”与其他年龄组人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开怀一笑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白、曾两个书生。有一天,两人在外面行走,同时发现路旁有一文钱。两人都说是自己先看见的,这文钱应该归自己。两人争辩了半天,谁也不让,只好来到县衙门要求县官判决。县宫要他们各做一首待,看谁的待中讲得最穷,这文钱就给谁。白书生说:“茅屋见青天,屋内断炊烟,目无隔宿米,夜无鼠沾边。”县官点头道:“嗯,是蛮穷的。”曾书生接着说:“天地是我屋,月亮当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摘     
城镇居民最关心哪些社会热点?据连云港市对8个城镇劳动者有关问题的抽样调查表明,目前城镇居民最关心的社会热点是:1、51%的人认为最关心的是社会收入分配。据了解,绝大多数居民对“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反映强烈。2、49%的被调查者将“廉政建设”列为自己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3、关心“住房改革”者达46%。4、将“社会治安”列为最关心热点问题者有45%。5、41%的人最关心“工资改革”。普遍希望增加收入。6、31%的人较关心“社会保险”,尤其是“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7、20%的人关心“通货膨胀”。8、仅17%的人最关心“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1.
钱炜 《东西南北》2013,(11):16-17
“穷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长迅猛,中国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贫困?在现今的西方国家里还有没有贫困?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为人们关心并引起争论的大问题。美国总统卡特在电视演说中宣布“向贫穷宣战”,发誓要在他的任期里消灭贫穷。美国的一些宣传家们唱的则是另一个调,说他们已经进入“群众高额消费时代”的“富裕社会”,成了“全民福利国家”,就是说已经消灭了贫困。有的还进一步得出政治结论,认为在他们那个所谓富裕的全民福利的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界限和阶级对抗已经消失,成为一个“幸福美满和谐一致的天国”。对于这种神话,我们也有一些人颇为相信而且心响往…  相似文献   

13.
日本白桦派作家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是明治维新后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但这群特权阶层子弟人富志富,封建特权意识较淡。他们是积极个人主义者,想特权阶层所不想,为特权阶层所不为,在文学领域冲破主潮的羁縻,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透视生活,推动文学蓬勃发展,其主旋律是确立个性,尊重人格,张扬正义,同情弱小,是对爱的歌咏。  相似文献   

14.
综观我国的历史,“穷德论”曾长期在道德论域占据主导地位.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再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乃至封建统治者力倡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我们均可看到“穷德论”倡导者的思想轨迹.总之,“为富不仁”、“安贫乐道”成为人们恪守的古训.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推行愚民政策,在自己大谋私利的同时,却要人们安于贫困落后,荒谬地鼓吹“宁要贫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他们把贫困直接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挂钩,宣扬禁欲主义的道德观,可以说将“穷德论”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结果,不但弱化人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严葭淇 《东西南北》2013,(16):79-79
“穷玩车、富玩表。”这句俗语显示中国富裕阶层对名表的喜好。中国内地是瑞士表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前段时间,瑞士表或零关税的传闻,吸引了众多对瑞士表心向往之人的目光,其中瑞士表是否会因此降价的猜测,更牵动着中国瑞士表迷们的心旌。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属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亚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农村进行村组干部调整中,出现了专由地方“首富”担任村、组一级领导职务的不良倾向。报载,山东某县786个村委会中,竟有62%的村是“首富”者任领导工作。据对这些为官者调查,其中能胜任工作的占40%,工作平庸、无所作为者占50%,有10%者竟利用手中的权力,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在农村中,“苜富”者固然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懂经营,会管理,致富有方,因而成了当地的“十万富翁”,乃至“百万富翁”。这些“富翁”中,有些人只要把经营管理的本事,用到带领群众致富上来,确能造福一方。但也有一些人,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他们能把“小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对治理“大家”却束手无策,他们虽有致富一家的能力,却无造福一方的本领。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社会中弱小群体,保障他们的生存条件和各项基本权利,是一个进步的、文明的人类社会所巨须遵道的基本要则,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必须积极开展的基本工作。这样的做法和观念,恐怕和人道王义的思想及其渊源不无关系。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承认每一个人,不论美生活环境、社会地使、宗教信仰或行为模式如何,均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这是最是本的人道平等原则;承认每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身份、生活环境优劣,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是富者还是贫者,健康的还是病弱的,正常的还是偏常的,均享有人的尊严,而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出现了高收入者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打破了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提倡让一别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结果,使得城乡各阶层居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拉开。在居民总体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比起改革以前已大有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乃至贫富悬殊,社会上已产生了一批“新富”和“新贵”──即俗谓收入最高的“大哥大”阶层。这些人已经握有了巨额数量的资产和钱财,其收入的富裕程度,常常令普通劳动者为之咋舌。那末,当今中国大陆最富国有的收入群体,究竟是哪些人呢?十四类人员的经济收入最高据国家计委人力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