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孙光慧 《社科纵横》2010,25(3):26-28
进入后危机时代,由于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使中国出口受阻,因此拉动内需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重要国策。扩大内需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的建设。中小企业以其特有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和扩张优势,必将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经济的首选。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和城镇化的耦合性分析中,阐述了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其成因,并对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行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就是要打破旧的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城镇化。中国目前的农村城镇化基本上是在维护现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要加快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使农村城镇化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陈永标 《创新》2014,(2):76-78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城镇化必然离不开农村土地,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城镇化进程得以顺利进行,是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就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制度和法律角度作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保障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科学规划、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关系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成都经济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促使了失地农民的增加。文章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成都经济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现状,发现失地农民存在:征地补偿较低、未享受应有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就业困难等现状,并针对失地农民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导要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支付向城镇转移的各项费用,素质能力偏低,弱化了转移意愿,降低了转移空间(就业空间),从而导致城镇化进程滞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能够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通过的素质门槛也较低,从而对转移能力的要求也较低。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小城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能力;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制度成本、生活成本与心理成本均较低,就业建设是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粉霞 《社会》2002,(6):22-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点地区,高起点、快速度、超强度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上海的开发和开放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使用制度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土地征用.土地征用制度不仅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市民转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征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社会保障以及就业安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人的具体问题。立足于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以人的具体处境为研究导向,从人—地—事—权这四个基本维度切入,能够从中观层面去理解"人的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人—地—事—权这四个基本维度,分别对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法治保障、城镇化建设中的地权法治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法治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多元化权益救济体系四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些重要问题应立足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经验,摆脱既有的价值观念束缚以及西方城镇化理论的思想藩篱,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各种问题的机制性因素,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给予有效回应,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从而推进实现"人的城镇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何国长 《社科纵横》2005,20(6):9-10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民族习惯及习惯法的规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家奇 《社科纵横》2005,20(2):124-125
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及习惯法在国家整体法治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作用。在规范调整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显示出了多方面的规范价值。在现代法治图景下,我们不能强求法律制度上的全面统一。民族习惯及习惯法与国家法律应当保持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黄学贤  梁玥 《求是学刊》2012,39(2):91-95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规划已经成为学界热议的问题.但是有关农村城镇化规划中的协同问题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必要的关注.农村城镇化规划中的协同主义是指在农村城镇化规划中相关的规划主体应当将原来的单一行为取向转化为多元行为取向的一种规划行为的价值选择.造成规划主体单一行为取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行政系统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协调和沟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非常有必要把协同主义作为规划的一个基本制度.目前《城乡规划法》里还没有明确规定规划的协同程序.因此,应当在协同行为的启动、协同过程中的商谈、协同主体意思表示的方式、协同行为的法律后果等环节上予以规范,以便构建完善的城镇化规划中的协同程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中央政府对农用地的严格管控,使得征收农村建设用地成为地方政府获得增量土地的主要方式.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赋予地方政府垄断征收权和城市一级市场的垄断供给权,被征地农户因此只能获得较少的补偿,而城市土地使用者则要支付更高的土地出让价格.现有的制度安排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也减缓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速度,更不利于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政府只要做好土地用途规划、 加强使用过程监管、 维护好土地市场良好秩序,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后不仅不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而且能够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殿军  刘灵芝 《创新》2007,2(2):64-6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保障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还不尽完善,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立法效率,重视立法技术,充实有关内容,加强民族经济立法,重视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和借鉴。健全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周小燕 《社科纵横》2005,20(6):93-94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城镇化过程是必然的,那么也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征用,但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认为主要在于征地权的滥用及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侵害失地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后果,而本文正是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多元城镇化道路与中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益龙 《创新》2010,4(1):5-10
要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跳出农村,从城镇化进程中去谋求农村发展之路。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将促进农村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因而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的城镇化可以选择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其中主要包括通过新农村建设而推进的乡村生活方式——城市和乡村集镇化,以及通过制度创新而推进农村劳动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多元城镇化将促进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村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0):38-42
在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实施进程中,城镇化是推进减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论证城镇化与减贫的内在关联,分析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减贫的战略意义及价值,明析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减贫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思路,力图拓展新型城镇化研究视角和领域,细化"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推进区域发展"的思路,为连片特困地区实现由"减贫"向"脱贫"的根本性转变,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因国家征收而失去土地,面临生存危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远非一次性发放有限征地补偿款所能解决的。从政府来讲,必须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并系统协调其与征地补偿制度的关系,确保行政损失补偿和给付行政两种制度协调发展。建立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应遵循生存考虑、发展、自立自强与补充等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作为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农民和开发商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农民和开发商等个体利益,实现公益和私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五"计划强调"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只有在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的同时,调整不合理的城乡结构,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必须认清我国城乡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及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战略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因为国家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面临"农转非"的生存方式转换,产生了就业难、保障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而单纯依赖政府的支持与保障来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并不足够。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以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方法和实务技巧介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甘肃涉藏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的区域,在人类早期文化、民族变迁、朝代更迭中,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一脉相承。同时,以拉卜楞寺和禅定寺为代表的佛教寺院在政治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经济上茶马互市,文化上互动交流,表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涉藏地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改革开放的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如期实现脱贫,正在同全国一道奔赴在新征程上。探讨甘肃涉藏地区与中华民族同根共进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对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非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黑龙江省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乏力、城镇密度小、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原因,使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缓慢。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科学规划,加快小城镇发展,建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制,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城镇化发展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