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9):123-127
20世纪3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陕甘边宁边区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强有力的战略阵地,这与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团结政治力量、整合军事力量、发展社会力量和凝聚民族民众力量等方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张春海  郝琦 《社科纵横》2011,26(4):122-127
作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两块非常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同之处。两块根据地大道相通:共同坚持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共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是西北地区第一个正式的苏维埃政权。认真总结党在陕甘边区执政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全面把握我们党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再到长期执政的历程,对于我们党今天探索执政规律、巩固执政地位,更好地执政为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3):67-73
农民和农村在近代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十分突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西北地区实际相结合,以依靠农民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坚持公平正义为核心理念,颁布了土地革命、设立集市、发行货币、解放妇女、创办列宁小学等一系列政策,改造了根据地农村落后的社会体制和各种陋习,使根据地农民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生产热情高涨,踊跃参军支援革命。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陕甘边苏区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习仲勋为建设巩固的陕甘边根据地、迎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陕甘,呕心沥血,立下了不朽功勋。习仲勋对陕甘边苏区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危急关头主持陈家坡会议、出任南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制定著名的十大政策、创造性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根据地的创建模式进行了新探索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6.
南梁革命政权的建立,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其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巩固和建设革命根据地,南梁政权在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还在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发展革命武装力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南梁政权是广大劳苦大众的政权,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并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通过对政权和参议会的选举和监督,以及通过加强基层建设、实行三三制和精兵简政等原则和政策,创造性地推进了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成为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精神财富和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戎 《社科纵横》2007,22(6):25-2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将廉政建设作为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其措施和经验可归结为以法保廉、以教倡廉、以俭育廉、监督促廉、严惩腐败。这些经验对于今天党风廉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执政规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良宇  李园 《社科纵横》2012,(9):114-117
从抗战爆发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根据地社会教育经历了由自发到有组织,再到教育大改革发展壮大的历程。根据地农村社会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根据地社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根据地政权建设为依托,服务于战争的需要,从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到具体举措,均带有鲜明的战时特征。根据地的社会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根据地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随着社会教育的推进和展开而有所提高。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据地生活方式及乡村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11.
孟英 《唐都学刊》2004,20(4):131-134
孙中山是 2 0世纪站在中国时代前列的一位民族伟人 ,他终结了中国的封建专制 ,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大门 ;他倡行“三民主义”主张 ,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他传承先进文化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他们在十年内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创建了邓小平理论的四大历史性功绩。他们以革命家兼改革家的双重身份,继往开来,承先启后,在当今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英是桐城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龙眠古文初集序》是桐城派开宗立派的标志和文学纲领,他的创作落实了这一文学纲领,丰富了桐城文学的内涵。张英还是桐城派文学思想最重要的传播者。他在担任帝王之师、庶常之师和儿孙之师过程中传播了桐城文学思想,使桐城文学思想从翰林院、朝廷扩展到全国,推动了桐城派的发展与壮大。张英对桐城派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桐城派其他文人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14.
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立信任措施,对缓和地区安全形势、促进地区安全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支持以建立信任措施为核心内容的地区安全合作,因此积极参与包括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在内的第二轨道外交。由于中国政府和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之间保持了密切关系,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能够坚持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影响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的第二轨道外交,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同时,也维护了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党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命运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在主持政府的工作中 ,非常重视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他从实际出发 ,在改造旧北京、建设新北京 ,加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保护北京城的历史文物及古迹等方面 ,做出了一系列指示 ,并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设要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为北京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7):34-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无论是从理论的创新、方法论的确立,还是从对实践的推进方面来看,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规划了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人艺演剧民族化的过程中,作为总导演的焦菊隐功不可没。他高度重视剧院与作家的通力合作,力求把北京人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剧院。其中,郭沫若的三个戏剧为北京人艺探索演剧民族化提供了合适的范本,为民族化路向的确立和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对中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是设馆修史制度的创立者,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提倡编撰史书,亲自撰写《晋书》四论;继承和发展了史学“褒善贬恶”、“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侯占伟 《社科纵横》2008,23(3):9-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四条标准一,确立了我国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准则和重要原则,为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建设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