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1,(11):93-98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4.
张杰 《唐都学刊》2000,16(1):65-69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5.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以他淡若行云、深若瀚海的笔触塑造出了一个个轻灵脱透,画容诗骨的美人形象,至今令众多读者久怀慕蔺。红楼中这些极富感官冲力的众多动静有别、神韵各异的美人,则分明构筑了这部人间奇书的独特魅力。一部《红楼梦》,上至仙子、皇妃、王孙、公子、千金,下至丫环、女尼、戏子、优伶甚至村姑,秀色可餐者比比皆是。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都是曹雪芹为世人精心烹制的一席人间盛宴的开胃菜!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数易其名引出的一个疑问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有一段话。说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易其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  相似文献   

7.
丙子本考     
鲁迅先生说过,要探讨创作过程,最好看大作家的手稿。从事创作的同志,对《红楼梦》的版本也有颇感兴趣者,他们当然是想从这部书的手抄本中学习写小说的经验。这是我们研究各种文学作品版本的终极目的。同时,因为《红楼梦》和《石头记》的抄本很多,通过这些版本的会校,写定一个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本子,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研究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意义很大,于疑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中国古人对于儒家经典奉若神明,而对于稗说则随意改窜;如果我们把他人的涂鸦也误认为是芹溪的笔墨,《红楼梦》研究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袭人简论     
在《红楼梦》的人物群象中,袭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要人物,她虽然只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但她比起“金陵十二钗”中的许多人物如巧姐、妙玉、秦可卿来,在《红楼梦》中所占的篇幅要大得多,据笔者粗略统计,《红楼梦》中有袭人出现或提到她的共八十七回,占2/3强。我们虽不能据此就说她在《红楼梦》中比上述那几个人物更重要,但也足以说明她在《红楼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了。当然,我们说袭人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并不仅仅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的,还在于袭人是曹雪芹表现其创作思想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红楼梦》中塑造得…  相似文献   

9.
红学研究的一个热门方法,是以“作者家世”诠释作品。这种方法,从“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 (甲戌本:《凡例》),推演出“石头记‘石头’”,即“通灵玉记贾宝玉”、即“作者写《石头记》”,亦即“曹雪芹著《红楼梦》”。这种方法的运用者,尽管所论细节有时不同,但把江宁织造《曹氏族谱》作为《红楼梦》的发祥之地,则一;将悼红曹与织造曹联宗,以艺术形象印证世间实人,则一。如此一来,曹雪芹著《红楼梦》,就被说成了传写自己的显赫祖先。作品中的贾法、  相似文献   

10.
浅谈《红楼梦》人物性格的对照方式常辅相雨果说,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近光,就象红宝石一样,具有双重的折射。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如果真正称得上是天才的创造,那么,就不应当是单一的色调。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艺冠古今的才能,充分地运用二重对...  相似文献   

11.
贺信民 《唐都学刊》2004,20(6):132-136
从生命本体论、生命认识论和生命价值论三个层次破读《红楼梦》"好了歌"及"解",分析曹雪芹文化反思意识生成的原因,检讨《红楼梦》语境中"他乡"、"故乡"概念的意义隐含,推究出曹雪芹诗性加神性的人生理想及对"人"的终极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2.
魏文玉 《社科纵横》2007,22(11):124-125
《红楼梦》被誉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具有典型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本文从《红楼梦》的文本和当时清代统治下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红楼梦》所展现的社会中的法制及其现实影响,以及作者曹雪芹想要表达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与玛格丽特形象比较杨永泽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爱情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在此领域历经数千年的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个个动人的艺术形象,激励着一代代文学青年为争取爱情自由而斗争。曹雪芹和小仲马两位艺术大师的扛鼎之作《红楼梦》、《茶花女》塑造...  相似文献   

1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此中滋味,虽经智仁异论,却仍众说纷纭,难怪曹雪芹也有如此感慨。而在我读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启忠先生《眼前春色梦中人——〈红楼梦〉人物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以后...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有一部书能够代表中国的古典文化,那想必就只有《红楼梦》了。曹雪芹的祖籍在辽宁,《红楼梦》里的衣食住行都有浓郁的辽河风情,辽宁大地上也涌现过许许多多优秀的红学家。从本期开始,让我们通过这些红学家的智慧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书。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大约250年前曹雪芹的一部伟大著作。流传到今大抵是80回,这80回是经典,任何人不能乱动。有人把这80回比喻成断臂维纳斯,这个比喻是恰当的。现在大家看到的通行本是120回,后面的40回是别人续的。8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断臂维纳斯,12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接臂维纳斯。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确,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受到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红楼梦》确是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但这种“打破”,是在继承基础上打破的,《红楼梦》第一回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今日辽宁》2008,(3):50-50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得到国内外崇高的评价,而且视为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红楼梦》中妙玉是作为黛玉的虚作和潜影而存在的。曹雪芹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从二人的身世、叛逆性格、悲剧命运等方面,成功地描写了妙玉似黛非黛、真真假假的潜影形象.本文作者也从这些方面论证了妙黛一体的潜影说.  相似文献   

20.
李群英 《社科纵横》2007,30(10):99-101
巴尔扎克和曹雪芹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一个写出了包罗万象的《人间喜剧》,一个创作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虽然两位大师相隔百年、远隔千里,但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创造思想上颇具相似之处。本文将具体阐述巴尔扎克和曹雪芹创作思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