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人的自然化"与审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自然化"本来是人类实践的双向对象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但是以前的实践美学只注意了"自然的人化"而忽视了"人的自然化".所谓"人的自然化"就是指在社会实践之中人真正将一切自然物种的尺度(规律)内化为自己内在的尺度,从而回归自然并且按照自然的规律对待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人的自然化"就是"人的人化",亦即人成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可以与自然发生审美关系的人.关注"人的自然化"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新实践美学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统一起来,可以和谐、自由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建立和谐社会,使人类走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杨献珍的实践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林  杨直 《江汉论坛》2004,1(7):42-44
杨献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论述了文艺与哲学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审美创作方法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批评了把创作方法看成是单纯表现手法,把表现手法看成是纯粹技术问题的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审美创造中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自由"的美学观和文艺创作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要求正确把握审美创造主体的美学素养和创造技法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提高美学修养、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坚持审美创造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等等,从而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实践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杨献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论述了文艺与哲学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审美创作方法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批评了把创作方法看成是单纯表现手法,把表现手法看成是纯粹技术问题的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审美创造中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自由”的美学观和文艺创作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要求正确把握审美创造主体的美学素养和创造技法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提高美学修养、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坚持审美创造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等等,从而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实践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三次美学论争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主要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是一次真正的美学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各派相互碰撞、对话,产生了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后实践美学借鉴西方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等思想资源,不断发展、完善。实践美学则步入了反思的阶段,回应后实践美学的批评,力图通过自我调节来弥补、修复自身的理论缺陷。而新实践美学,则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有批判,试图改造实践美学,并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重建新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从各派自身理论的发展,也映现出学术的争鸣对推动学术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胡鹏林 《学术研究》2004,(11):122-125
“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虽然对“旧实践美学”有所改进和发展 ,但是“现实的实践性”和“生存的超越性”的对立表明他们仍然没有走出实践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超越美学”的提出 ,既是对实践美学陈旧思维方式的批判 ,同时也在探索超越性的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的思维方法基础上 ,从存在论角度切入美学研究。超越美学摒弃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把审美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 ,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地把审美置于人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的和谐层面上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告别实践美学——评两种实践美学发展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评析了朱立元和张玉能的实践美学发展观。朱立元力图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沟通,这种实践美学发展观一方面忽视了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根本区别,抹杀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美学研究的哲学意义,另一方面使实践美学倒向后实践美学一边。张玉能仍然坚持“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实践美学的基本逻辑,试图通过扩大实践概念的内涵来解决实践美学的问题,但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思维模式制约了新实践美学的阐释限度,实践美学的基本观点和缺陷仍然被保留,其实是宣告了实践美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马驰 《河北学刊》2005,25(3):58-62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马克思是在生存论的本体论即"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基础上统一全部实践活动的.将实践这一重要范畴引入美学,并依此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与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老实践美学把实践作为本体论的范畴,把实践当作自由的活动,以实践来说明审美的性质,实际上构造了一个“实践乌托邦”。实践本来是历史科学的概念,不具有哲学本体论的地位;而且作为异化的、现实的劳动,也不具有自由和超越的性质。因此,不能以实践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实践不能说明审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