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慈善事业在近些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慈善事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与国外的慈善事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问题也突显出,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姜广秀 《管理与财富》2008,(10):F0003-F0003
政府执政就应该“以人为本”。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状态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就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以扶贫济困、社会救助为宗旨的慈善事业,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方面,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就应该以投资的战略眼光发展慈善事业。本文以有利于取信于民、有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三个方面对政府投资慈善的价值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无论在运作方式还是运行规范方面都已臻成熟,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学习、研究和借鉴。本文就美国慈善模式和我国香港地区政府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引导支持的做法作一介绍,以期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本文就我国慈善事业建设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伤亡惨重,中国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纷纷向灾区捐款,一时间掀起捐赠浪潮,也将慈善事业推向高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本文从这次地震的实际捐赠情况出发来分析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与他们所获得的财富相比,中国企业家阶层投入到慈善捐赠中的不仅微乎甚微,就是有所投入,也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有人曾经说:中国的慈善事业之所以滞后和缺位,是因为慈善事业领域的体制不完善,无法吸引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公益精神的人士进入慈善领域。如果企业家们行善也要找个理由,而且还要等到政府制定完善的慈善体制才去投入慈善事业,那么,又如何理解丛飞等人的义举?身价不菲的企业家们是高速增长的市场经济催生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就有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企业的永续经营,而且要投身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龙永…  相似文献   

7.
慈善事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公民慈善意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从公民慈善意识、慈善机构、慈善资源和用途几方面来阐述。同时,此文又对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表面、中间层和深层次做了简要的分析。尽管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作为社会自助形式的福利事业,能够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有益的补充;它也成为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之一,慈善事业在未来的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龚韵 《经营管理者》2009,(23):241-24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当代慈善事业也开始其法制化进程。虽然发展较为缓慢,但在慈善事业的法律构建方面仍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笔者通过梳理法律的沿革,肯定了我国在规范捐赠行为与捐赠财产管理、慈善组织设立与运行以及捐赠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成绩,并就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9.
这是个财富涌动的年代。这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了,中国的富人却常常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如何对待财富,如何建设中国人的财富伦理,已经是中国富人们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富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世界富豪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拿出好几百亿美金做慈善事业,同时也批评了我们中国大陆的富人对慈善事业的冷漠,这些信息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中国的慈善文化“为富不仁”、“无商不奸”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富人的评价。是不是富了就一定“不仁”、商人就一定奸诈呢?是不是中国人就特别没有慈善心呢?其实,我们认真回顾一下中华…  相似文献   

10.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但是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中慈善事业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又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潜力。本文试图对我国慈善事业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二者之间也从传统的互不干涉,逐渐呈现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但从我国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相互融合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众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何加速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首先对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当前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中华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等事件的发生,把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此背景下,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与慈善事业究竟有何看法值得关注。2013年5月,我们吉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民众参与慈善事业多受慈善道德的影响,能理性看待明星与富人的捐款行为。虽受慈善丑闻的负面冲击,但大多数民众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仍持有较为理性的积极态度。只有进行体制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文化传播力度,公开信息,提升其公信力才能解决中国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3.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举办慈善事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内在要求,是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的极大进步,近几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保持着相当快的发展速度,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慈善组织和协会也先后成立。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在面对各种突发而至的重大灾难的挑战,地方慈善积极行动,在灾区的重建,灾民的妥善安置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各方面的经验有限,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本文将立足于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简单介绍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并且伟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慈善组织的发展对于慈善事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良好的运作方式与合理的发展框架是慈善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尚处于起始阶段,相应的法律监管机制并没有完全覆盖慈善组织与机构,这也滋生了许多的问题。如信息不公开、善款用途不明确等等。本篇论文从慈善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浅析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通过完善相应法律机制、提高组织运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 《决策》2001,(2):54
建立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 建立慈善机构,完善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是慈善事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结合安徽省的情况,我们认为应重点建立完善慈善事业的筹资机制、慈善资金的管理运营机制、慈善资金的监督反馈机制和激励倡导机制,使慈善事业在良性运行的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我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实施"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的慈善事业运营模式有待创新,文章从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加强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合作和鼓励企业进行公益捐赠三个方面提出了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同时从政企分开、培养民众的慈善意识、加强慈善组织自身的公信力和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四个方面为慈善事业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现代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在扶助弱势群体、化解社会矛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慈善组织和机构数量少,公众主动参与度低。要使它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健全其发展体制,突破其制度瓶颈,使它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主导。其中,公民现代慈善意识的培养是基础,慈善组织规范自身管理是前提,政府的角色从组织管理者转变为引导监督员则是根本,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傅白水 《决策》2006,(8):41-43
近年来,日益壮大的浙高无疑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主角,但如果要将我国慈善事业进一步做活做大,让富人尤其是浙商在第三次分配中起更大的作用,完善和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与国际接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唐果  贺翔 《经营与管理》2012,(12):132-134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沿海9省2市的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9省2市的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可以归为4类。第1类,辽宁、河北、福建、上海、天津,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较差;第2类,山东和广西发展状况较好;第3类,浙江和江苏发展状况最好;第4类,广东和海南发展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14-14
3月14日,由民政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慈善指数编制发布活动在京举行,今年将调查并发布全国所有约700座城市在2010—2011年两年中的慈善事业发展全貌。民政部计划每两年一次,常态监测全国城市“中国城市慈善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