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既是20世纪后20年来政治改革的基本实践,又是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逻辑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以政党、国家(政府)与社会的权力结构制度性创新为着力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和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济民主与民主政治具有天然的联系,没有经济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公司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企业形态。公司的法人所有权奠定了公司作为社会化企业的基石,从而使公司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经济民主的原动力。公司的法人所有权、社会化经营、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社会责任、价值观和公司权力等因素均对经济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深刻地影响到民主政治建设,并因此产生良性互动。发达国家经验便是明证。公司制度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设计,实际上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视野。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历史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2 0多个年头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还是明显滞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面临三大历史任务 ,即政治制度和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政治交往行为的理性化、法治化和公民政治理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改革攻坚时期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攻坚阶段,一系列深层社会矛盾凸现出来。这些社会矛盾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而带来浓重的政治矛盾色彩,有的则是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相互渗透和胶着。这些矛盾迫切要求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适应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转移政府权力,是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切实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清除封建主义残余以及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意识的影响,是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支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是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杨晓燕 《兰州学刊》2007,(10):45-48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两者的结构及其关联态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在建国之初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1978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行政性分权的战略使地方分权成为事实,但是由于转轨经济和传统集权式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当前的非规范性地方分权的局面,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6.
政治体制改革: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关乎全局的功能。当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的时候,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总结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没有渐进有序、逐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完全胜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最重要经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依据是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经济市场化历史变革的必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后,必须以足够的注意力解决政治如何实际运行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7.
任何领域的政治改革,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经济改革为其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经济市场化对政治体制改革更有着强大的促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经济市场化进程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民主调控体系;市场化进程要求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消除腐败现象;这一进程还要求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民主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目标,同时也就规定了政治改革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 ,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 ,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 ,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发展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渐进改革作为选择方式 ,务实主义的观念模式 ,试验性的方案选择和迂回式的改革发展战略 ,共同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改革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跨世纪改革深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以及经济改革深化所引发的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变革过程,而同时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因此,在改革整体性攻坚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机制的建设。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探索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问题:(1)继续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主政治调控体系。(2)改革和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抑制和消除社会经济过程中的权力腐败现象。(3)规范党政机关和公民个人的政治行为,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合力。(4)把政府与市场这两种启动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时期,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秩序虽然能够产生出具有合法性及实际政治效能的政治权力,但是,社会中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制度建设。要想加速现代化进程,捍卫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必须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因此建构政治秩序稳定机制就成了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规律,全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运行要素。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基本运行要素包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坚实的经济改革基础;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强有力的政治文化支撑;必须积极沟通各政治机体之间的联系,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国家权力本来是属于社会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最终要回归于社会,这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也只能是一种逐步转移的过程。这种逐步转移的过程,表现了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逐步发展、由低级民主政治向高级民主政治逐步发展的规律。任何性质的社会形态,要走向现代化,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的逐步转移,必须不断改革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这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所提供的一条最重要经验。只有通过对高度集权管理体制的深度改革,实现公共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国家观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 《河北学刊》2007,27(1):1-6
马克思的国家观对于探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道具有重大启迪意义,这些启迪是:实事求是、具体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对象;积极反思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战略选择;正确确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战略选择;明确把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与正、副主题;探寻发展新型民主、防止官僚腐败的新思路、新举措;建构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体制,实现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恰当选择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时机。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就,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滞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笔者从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出发,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全面改革“三步走”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需要一个三步走路线图。要依次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一个合理稳定的社会结构。培育一个三元架构的成熟的公民社会。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决而谨慎地推进。当前,需要形成改革的新共识、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县政改革的目标和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基础。从县级机构改革入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立场更加中立、更加理性,给整个政治体制带来的风险也最小。因此,县政改革最为可行。将县政自治作为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对县级人大、行政与司法系统进行综合改革,以新的权力来源实现县行政主官对一县政治经济和地方民众的真正负责。只有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县域上层建筑,即县域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龙 《理论界》2013,(4):11-1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原因十分相似,即尊重客观规律和避免政治危机的出现。而新经济政策夭折的原因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瓶颈阶段的困境又十分相像,即受意识形态的禁锢和缺乏相应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剖析新经济政策夭折的原因对于坚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具有深刻启迪,适时的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改革持续深入发展,解决民生问题,避免社会危机,从而推进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全面、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迫切要求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途径,只有搞好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决策体制,才能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自我完善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开放搞活,就要求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自主经营,平等交换,自由竞争,这就要求在政治上创造平等、民主的条件和环境,要求改变传统观念,改革管理体制;经济发展要求政治体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权力与体制: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20年来,权力与体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既为政治发展提供空间,又向其提出挑战,构成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虽然权力关系的变化和调整促进了体制变革,但同时必须在战略上以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对变化了的权力关系加以规范,实现权力关系的制度化。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而这就是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取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20.
政府创新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和世界性趋势,一般不涉及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框架,而是一种国家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进步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所一直强调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改革,而主要体现在政府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和尚需改进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