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要素组成的"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就软实力所包括的三个方面——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而言,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即意识形态。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否被重视和有效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被高度认同,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文化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被淡化弱化、被误读化、被教条化等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制度优势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竞争的优势、以执政党先进性支撑政治文化竞争的优势、以战略持久性保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是争取人心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其中情感认同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目标。情感认同以其倾向性、感染性和稳定性的内在特性,成为深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心理根基。情感认同的作用机理表现为能够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凝聚力和践行力。从优化路径看,必须在利益满足中激发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在政治仪式中增进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在网络空间中深化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在文化浸润中升华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国家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国家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国家自我认同危机,而增进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功能。追求发展是中国的现…  相似文献   

4.
“文化力”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是三种根本力量。“文化力”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智力因素,包括教育和科技在内;二是精神力量,包括理想、道德、信仰、价值观、精神等;三是文化网络;四是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是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鼓舞  相似文献   

5.
鲍金  黄婧 《天府新论》2023,(6):28-35
在数字技术所建构的虚拟场域,情感表达空间的拓宽、“身体—情感”具象联结的消解以及情感的全景敞视与精准模塑改变了意识形态的呈现样态,促使情感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向度。数字空间的情感叙事将情感理性化为易于被算法操控的“数据—情感”,在情感消费构境下传递数字情感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并且通过意识形态质询唤醒数字用户的情感认同。意识形态的情感向度既有可能成为赋能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引领力的重要增量,也有可能嬗变为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变量。为此,必须规制个体在数字空间的情感表达,借助数字圈层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依托情感叙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6.
新兴技术背景下,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的热搜在信息内容更新、聚合热点事件和信息反馈上相较于其他门户网站和专门类APP具有独特优势,其强大的热点信息生成和推荐机制越来越贴合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上热搜、看热搜已经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热搜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议程设置来推动热点事件延伸,影响舆论生成、公众价值判断和政治参与。显然,热搜是内容生产和意义生产的重要场域,作为大学生虚拟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双向影响。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感官体验、话语情感、议程设置、象征思维等方面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负面影响表现在催生或加深了诸如“长尾效应”——微观对抗宏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茧房效应”——信息聚集极化,阻碍主流意识形态正向引领;“景观效应”——虚假“仿像”,扰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等方面。因此,在路径优化上,需要加强“长尾效应”风险防范,破除热搜信息壁垒,深刻把握“数字景观”发展规律,让主流意识形态在舆论大潮中顺势传播,于“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李永娜 《学术论坛》2016,(4):125-129
“微文化”的“去中心化”、“即时互动性”和“碎片化”特性不仅改变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意识结构,还冲击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模式,从而挤压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话语空间。这与技术对文化的侵入所导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以及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之间的分离密不可分。为此,必须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化”和“生活化”,加速主流意识形态的“数字化”进程,转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青年群体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未来走向。进入新世纪以来,多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的蔓延与渗透呈现日趋明显的态势,这一局面会对青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构成某种程度的消解和侵蚀,进而危及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群体精神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就目前而言,国内学界对于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的研究尚未展开,进行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单位制度变迁与集体认同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毅鹏 《江海学刊》2007,(1):118-124
将单位制度置于工业主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会发现它实际上是在主流意识形态基础上建立的以形成整个社会“一致性”为目的的制度安排。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单位制度发生剧烈变迁为背景,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集体认同”重构之问题应运而生。从宏观结构上看,主要表现为“国家—单位—个人”模式逐渐走向消解和“国家—初级社会群体—个人”模式的萌生。此外,社会成员的原子化、单位认同与社区认同间的复杂互动、公共精神生活空间的再造亦成为集体认同模式转换的关键问题。单位制度变迁的复杂性决定了“集体重构”进程的艰难。本土文化传统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潮的冲击亦对集体认同重构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危机与回应: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文化认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民族个性;锻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理想;延续历史文化。当今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体应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精华、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的核心问题是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方向的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陈锡喜 《学术论坛》2007,3(3):44-4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处理好生活同意识的关系,基本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的关系,不同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党的意识形态同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在方向上,形成“一主多元”的意识形态格局;在价值取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党性原则与以人为本相统一,促进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因”向公民精神的“动力因”渗透;在内容上,把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途径上,协调各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手段和工具,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在语言和范畴上,建设支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2.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对我国网民进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网络“非理性”被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理性”所操纵.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资产阶级文化殖民的需要及其意识形态上的傲慢,互联网的文化包容性以及活动主体的技术性隐身,“去意识形态化”成为互联网娱乐精神的主旨.维护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既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和抗颠覆力,又要在技术操作上主动应对,建立全方位意识形态战争的防御体系.网络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强化需要在内涵与技术两个层面树立新的理念,发动新的防御,开拓新的路径.占领互联网意识形态阵地,是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长视频之后兴起的又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载体,深刻改变着网络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角逐的主要场域和前沿阵地。短视频场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短视频视听化呈现、个性化推荐、裂变式传播的特征,可以给人“沉浸式的体验感”和“拟真化的在场感”,可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迅速抢占热点和回应舆情,有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温度、改善投递精度及扩大辐射广度。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的,短视频场域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多元化格局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性、碎片化信息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系统性、娱乐化语境遮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崇高性,使得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取向变得迷茫、认同内容趋于表面、认同情感逐渐淡化。鉴于此,应通过把好主方向、唱响主旋律、优化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等策略,化挑战为契机,在坚持主流引领中提升政治认同,在加大优质供给中提升理论认同,在创新话语表达中提升情感认同,在多元主体协作中提升行为认同,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的经济态势与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美国“新经济”、欧元启动、日本经济萧条等三个方面 ,探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与特点 ,并从世界产业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第三条道路”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2 1世纪初期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经济竞争新格局。在 2 1世纪的世界经济新一轮竞争中 ,竞争优势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自然资源丰富和资本雄厚的国家 ,知识和技能管理开始取代资源和资本处于竞争的首要位置。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探讨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话语转换对我国当前社会利益的协调、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有着重要影响,是深化及拓展我国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检验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效果的首要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应有效厘清意识形态“一元导向”和多元价值体系“多元取向”在话语转换中的伦理关系,高度发挥文化载体在意识形态话语转换问题上的主体作用,使民众更加广泛地了解主流意识形态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竞争与协调的意义及其交叉什么叫竞争?自然界的生物体、社会中的人或者各种类型的团体,为了同一的追求目标而进行力的较量,从而决定胜负和优劣并进行利益的再分配,这种活动称之竞争。“力”包括:体力、速力、机巧灵敏力、生长力、适应力、经济实力、军事战斗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表达能力、还有智力、毅力等。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自然界,处处存在着种间的竞争关系,即两个或更多的物种群对同一对象(如空间、水份、食物、光线、营养物质)的争夺,通过这些争夺对其存在和增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是包括中东在内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的初始动力和思想根基。中东民族主义与中东各国的经济现代化有很大的同步性,它不仅是民族团结和独立自主的重要精神力量,而且还是影响各国经济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的重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受到异质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冲击,出现认同危机,民族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所削弱。虽然民族国家并未彻底丧失其经济功能,但只有在维护传统文化和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树立新的认同,建立开放的具有现代性的经济体系,积极发展地区间与国际间的合作,才有可能推动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文艺学研究领域的走向,而身份与认同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汉语语境里,需要对“身份”、“认同”和“同一性”几个词语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研究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产生它们的不同语境,以及与各种不同语境相联系的具体复杂的问题。身份研究和认同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与立场。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移民的国家认同问题是关乎主权和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国际移民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国际移民的动因可划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根据国际移民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改善生活型、寻求发展型、家庭团聚型、寻求庇护型四类,而根据国际移民的生活状况可以将其分成迁移型(其又可分为归化型和断裂型)、跨国型、母居型三类。国际移民的国家认同具有异质性、多元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它包括公民身份和国籍的认同、意识形态和宪政的认同、文化和情感的认同三个层次,其中文化和情感的认同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民族情感、风俗习惯、领土边界等方面的认同。国际移民国家认同的分层研究可以为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探索一条新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理论,任何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主张都只会导致人们的“信仰迷失”和“精神缺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础性共识,它对其他意识形态具有引领与规范作用,它既包容非主流意识形态,也旗帜鲜明地批驳敌对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并为经济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