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入手,剖析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提出理顺资产监管体系、规范改制运作程序、准确评估国有资产、加快产权交易立法、加强监督制约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治理对策,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不规范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员具有处置国有资产权力,而且这种权力几乎不受监督,因此有必要以立法形式规范国有产权的出售程序。为此,作者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制已进行到攻坚阶段,需要克服改制中的重重困难,探讨和解决改制中出现的许多难题。但是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不容忽视,国企改制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等重要,并行不悖。国企改制是改革现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并不是放任国有资产流失。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报告中明确指出,改制后的企业“不能不受资产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成为改制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除了防止在改制过程中,评估折股环节流失外,另一个方面就…  相似文献   

4.
朱上准  赵小明 《云梦学刊》2000,(5):22-24,66
国有资产中有形资产的流失存在动态流失与静态流失两种形式,动态流失因产权不清、管理不严或产权交易中规则不健全所致,具体又可分为经营性动态流失和人为性动态流失.静态流失与其是否进入市场交易有关.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等可减少或避免国有有形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改革进程中,资本重组是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实选择,然而大规模的资本重组行为也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加剧提供了可能.企业在重组与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以各种形式被高值低估,或被恶意侵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危害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既源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的疏漏,也源于政府和企业内部各种非规范性动机的泛滥.本文在对国有资产流失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监管体制构建与完善、规范主体动机与行为及重建价值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探索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为改革的深化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基本上是两大方面:一是在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在企业跨国经营中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本文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最敏感、最难处理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原因、有产权不明晰、评估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监督乏力、查处不严、管理者素质不高等,鉴于此,应在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加强管理立法、做好财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加强民主管理等有关应对策略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8.
防止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学术探索》2004,(10):63-66
本文针对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状况和原因 ,在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立法、建立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加强境外国有企业内外部监督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
防范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明洪 《兰州学刊》2005,(6):120-121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管,严格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依照法纪,严厉查处国资流失案件,使国有资产的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实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 ,普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从改制折股及国有股管理等诸多方面强化管理 ,使国有资产在改制运营过程中 ,能够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
来稿摘登     
标本兼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中共九江市委政研室董河清撰文,分析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他认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主要原因在于:①产权模糊是根源;②管理上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造成漏洞;③法制不健全提供了可乘之隙;④经济监督不力助长了流失;⑤决策失误、重复建设造成闲置浪费;⑥承包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加剧流失;⑦企业改制中变形走样造成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措施主要由地方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由于操作过程不规范,国有资本保全概念不清,在搞活企业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数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改制后生产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影响了改革的质量。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及原因   1.在改制过程中,为达到减轻改制后企业负担的目的,将不良资产及闲置资产从原企业中剥离出来,但在改制成功后,将剥离资产置入管理和监控的真空地带,不对其进行财务核算,该计提折旧的不提折旧,造成大量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企业经营者又怕承担责任,片面地追求保值而不让闲置…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变革中大量流失,是深化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因此,必须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2)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3)尽快组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评估折股、股份制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等过程中大量流失。产权缺位、制度缺陷、管理不善、法律不健全、监督不力等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应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法人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体系、国有资产运营法律保障机制,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5.
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和现行境外资产管理制度的缺陷 ,境外投资失败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现行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在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方面不仅作用不明显 ,而且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 ,又不承担相关责任 ,加上监管职能分割的跨境监管成本高、效率低 ,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健康发展。改进的办法 ,一是放宽境外投资限制 ,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相互促进 ,改革职能分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直接干预。二是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其主要内容包括 :加强董事会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对投融资决策权的集中控制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者的代表 ,监事会和外部监事的职能 ;强化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合理界定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 ,转变政府的职能 ,调整审批、监管内容 ,提高行政效率 ,赋予企业境外投资决策更大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 :营运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中外合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企业单位在搞创收时无偿占有国有资产 ,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新刑法在河南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职务犯罪的判定难点,经济犯罪案件操作的难点,惩治单位犯罪的难点以及普遍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现象,进行了剖析,并从立法、执法、法律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因,就立法缺陷,司法完善,加强监督力度,追求司法公正提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因而,探讨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意义深远。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可以采取制定物权法、完善国有资产立法体系、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法律对策治理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彭凤莲 《云梦学刊》2002,23(1):34-36
通过刑法防止、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刻不容缓。为适应保障国有资产的迫切需求 ,1997年刑法增添了保护国有资产的诸多规定。总体说来 ,刑法规定的国有资产流失犯罪 ,其调控范围基本允当 ,调控力度不十分恰切 ,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张祖荣 《理论界》2006,(10):6-7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内部管理还不完善,外部监管缺乏有效协调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浪费和损失。为实现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的目的,保护国家所有者的权益,须采取如下对策措施:(1)转变观念,增强管理意识。(2)规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3)加强立法,坚持依法治产。(4)加快软件开发,实现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