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房贷规模的日益扩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正在我国兴起。本文简述了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状及效应,重点分析了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旨在突现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成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涵义及实施的必要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 ,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一家特别的专业机构 ( special purposevehicle,简称 SPV) ,该机构 ( SPV)以其收购的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行为。发行的证券主要为住房抵押贷款债券 ,也包括由抵押贷款支持、担保的其他各种证券。与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相对应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也称为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 ,金融对住房产业的支持作用日益巨大 ,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述了资产证券化及其重要形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特点以及证券化融资与其它证券融资方式的区别。 2 0世纪 70年代初世界上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实施 ,文章分析了美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开辟创造条件、参与设立 ,运用政府权威优势规范市场 ,政府建立规则 ,运用协调性优势润滑市场 ,政府还采用信用和非完全信用支持推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健康发展。认为我国政府的借鉴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完善法律体系 ,推进信用制度发展和升级 ,筹建专门的住房抵押贷款二级机构。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形式,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技术被美日等国广泛运用。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主要是通过其发达的证券市场和中介机构来实现,采用契约自由、信息披露、市场监管、司法救济的法律控制模式;日本则是通过事先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行,受法律的严格控制。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通过建立健全住房金融法规、制定资产证券化专门性法律等措施来推动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商品房“相对过剩”的现象,分析其原因,论述了在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并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出了操作构想。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1968年,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公开发行“过手证券”,这种证券是将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按照期限和利率等进行组合,并以此组合作为抵押或担保发行的抵押支撑证券(MBS),从而实现了住房抵押贷款,此举开全球资产证券化之先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一经问世,即获得迅速发展。1993年,美国银行业提供了285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其中2070亿美元都被证券化了。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证券化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非抵押债权资产,发展成为资产支撑证券(ABS)。目前,ABS市场已成为美…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产生过程的一级市场及其证券化的二级市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发展迅速,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正在试点中。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也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和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方面都不及美国,如果出现房价下跌等问题而导致抵押的房产无法正常变现,无论是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是被证券化的相关产品,都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产生风险。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戒,加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防范,繁荣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并发扬二级市场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量的住房抵押贷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安排,对该项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要素进行剥离和重组,进而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和流通的证券融资过程。它是7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市场上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创新之一。纵观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已具备推行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具有的优点使其必将成为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在西方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内要求开展证券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开展证券化的条件.我国资产证券化应该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还款额在逐渐增加,提前还款行为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直接影响住房抵押贷款现金流的变化,从而改变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价值。因此,构建我国借款人提前还款分析模型,为以后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定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分析@邬丽萍$广西民族学院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相似文献   

1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被官方明确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房贷规模的日益膨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21世纪全球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工具创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尽早实施和规范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加快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设已势在必行。然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柄“双刃剑”,本身也带来诸多风险,且这些风险贯穿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债权处理、债权发行与交易、经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来军 《兰州学刊》2004,(4):123-125
据悉 ,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连续三次以上向央行和国务院上报有关开展房地产证券化的业务方案后 ,央行已经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对这两家银行的方案进行论证。上海举行的题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课题研究”的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仍然很明确 :扩大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量 ,让更多的老百姓圆上住房梦。时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 ,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晓灵当时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切入点 ,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一个亮点 ,要积极努力创造条件 ,加快上海及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步伐。这…  相似文献   

1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上世纪重大的金融创新,对许多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似乎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我国抵押贷款的一级市场的特点及证券化动力机制存在特殊性,而且证券化环境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缩写为MBS),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一家专业机构,该机构对其重新组合包装后,以债券形式发售给投资者的一种融资行为。(一)MBS产生的背景各国的大规模住宅建设多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战争和经济的原因,贫困、失业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绝大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了次贷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在受到波及和影响的同时,也应该借鉴美国金融模式的创新和先进之处。通过对其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列举了推行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 198 6年 ,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办理住宅抵押贷款业务至今已有 14年的历史了。在这 14年中 ,我国的房改和住房商品化程度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实现全社会的住房商品化 ,这中间还有不小的差距。为要缩小这个差距 ,借鉴国外住房融资的第三种模式———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经验 ,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试在分析实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典型国家———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我国实行证券化的总体思路。1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 ,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最早出现和成熟于美国 ,并不久在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中广泛地推广开…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房地产证券化,就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它使得投资者与投资对象之间的关系由直接的物权拥有转化为债权拥有的有价证券形式。房地产证券化推行初期,不应该面面俱到,而应当有重点地选择突破口。可以先以个人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迅速扩张,得益于房地产贷款是建立在房地产抵押担保的基础之上,房地产抵押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其次房地产信贷的利润和质量相对于其他贷款要高。然而,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不断增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利用银行违约率微观数据并采用Logit模型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个体学历变量、年收入变量、购买房屋总价等因素对贷款人违约率具有很大的影响。相应的政策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管理评估体系;大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