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白书祥 《江汉论坛》2005,23(7):33-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是作为市场经济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而存在,它服务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其作用的发挥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推动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二是推动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三是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继论述公有资本范畴之后,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形式两个经济范畴,并提出四个不等式。作者认为剩余价值应当视为商品经济的共同范畴,有其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其阶级性主要看归谁所有、归谁享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的剩余价值,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不能视为剥削。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所共有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一不是剥削关系;二不会影响主人翁地位;三不妨碍按劳分配,而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剩余价值论具有超越意识形态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的一般性经济规律。在剩余价值论中,剩余价值一般概念指证剩余价值与商品生产的关系的普遍性理念;基础剩余价值则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它是剩余价值的计算和再生产成为可能;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这四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等基本观点及其原创意义 ,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是适用的。同时 ,生产劳动的内涵与意义需要拓展 ,必要劳动的内涵应该扩大 ,剩余价值的构成是多元的。应肯定我国当前经济活动中存在剩余价值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进一步规范剩余价值的形成与分配 ;应从“单一资本论”向“双重资本论”转变 ,承认劳动力产权与实行利润分享制 ;应将按劳分配与要素分配相结合 ,形成更合理的分配格局 ,从而真正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揭露资本剥削现象的同时,把资本合理盈利完全归为剥削所得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一般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皆存在内在缺陷。这些理论缺陷是怎样存在于马克思严谨理论体系中呢?本文将用“超质劳动”“集成劳动”等概念给予合理解释。文中将重点结合马克思发现的“商品价值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反比”规律、“相对剩余价值与生产力成正比”规律,在肯定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合理内容同时,指出其否定资本家创新劳动的片面性以及“先进生产力‘天然具有’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王应涛 《江汉论坛》2001,23(11):23-24
在中国经济理论界绝大多数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本文以马克思《资本论》的有关论述为依据,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提出了剩余价值是商品生产的一般的共有经济范畴的观点,进而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对剩余价值范畴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华  刘晔 《中州学刊》2003,23(6):35-37
剩余价值的秘密是马克思发现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又是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经济范畴论述的。然而 ,社会发展的事实告诉人们 ,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共有范畴。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非劳动生产要素所有者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生产力加速度发展历程说明,智力因素在物质生产和价值增值中的贡献越来越大,物化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比活劳动更重要.因而,新劳动价值论应该承认,物化劳动力与活劳动一起创造了价值,劳动过程中的智力因素和物化劳动力中的科技含量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暗含的前提条件是公有制可满足假设,发展它的途径是增加"实现"这一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中已经用劳动力价值代替了劳动价值概念,要彻底完成这一变革,就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应当是劳动力价值论;在做了上述发展以后,劳动力价值实现论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而要素价值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剩余价值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经济范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剩余价值这个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着不 同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特点以及基本功能都反映了社会 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廖显满 《云梦学刊》2004,25(2):42-45
“物化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的观点,从立论基础到论证过程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所谓“实际价值也是价值”的论证把价值与使用价值直接等同起来,二是以“斯密教条”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其价值构成研究并不能真正证明物化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物化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的观点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交易费用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的存在与基本职能,对此只能归结到剩余创造,而对剩余的理解与剩余源泉的追索,则必须回归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剩余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组成创造价值实体的劳动系统,唯有其劳动是企业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回答了在企业中谁创造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如何通过企业治理结构来分配价值具有理论上的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制经济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为止我国国有制经济的改革思路是:以国家是货币投入者的身份为制度运作的起点,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制度运作的过程,以货币投入者产权的实现为制度运作的终点。具体改革方案是在强化国家货币所有者地位的同时,实行两权分离。这一改革思路在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中货币资本所有者对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剥削现象,代之以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占有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的新制度。按照这一公有制本质,去理解国有制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固然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但它的实现,不仅必须借助于其它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依靠一系列经济杠杆的作用。在这一系列经济杠杆中,税收就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谈到税收的作用时,经常引用马克思的“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的名言,并且把为政府筹措经费、组织国家收入的作用放在首位。其实,在我国,虽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但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形式的存在,特别是随着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调节原则的实行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税收在调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方面,所起的杠杆作用比以前就更为  相似文献   

16.
竞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竞争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阐述,形成了科学的竞争理论体系.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竞争,但是撇开制度因素,他们所运用的方法和得出的某些结论,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仍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与那种工场手工业时期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一眼就能看穿的绝对剩余价值剥削不同,在机器化大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工艺和社会条件,进而改变生产的技术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力,最后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以获得非直观的相对剩余价值。然而,经济拜物教理论是无法涵盖这一重要的剥削关系的,因为协作、分工条件下生成的社会生产力不是事物化抽象的关系颠倒,也不是经济物相化编码中出现的到场物,它本身就是直接作为异化的资本力量在场的。科学技术及其对象化的机器生产就更是如此,由此,马克思不得不再次启用了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8.
经济规律是产生于一定经济条件的客观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下简称“计划规律”)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计划规律。价值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仍然存在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利益激励机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它是伴随着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产生的,并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我国现阶段仍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经济仍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劳动成果。在这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20.
按贡献分配原则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分配关系,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要与按劳分配制度相结合,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劳动要素能够得到相当于其所做出的贡献的份额。因此,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范畴。按贡献分配原则的实现,既要有反映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的一般机制,又要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的特殊机制和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