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最一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最不容易弄清楚的现实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由这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过渡,就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合乎这一规律的发展过程。为要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就需要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为着叙述的方便,我先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2.
柳民 《河北学刊》2005,25(6):17-2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每个人不断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生产力只是人的发展条件和表现形式.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批判和革命的理论,而不是发展的理论,因此需要与时俱进.生产方式"二重性"中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关系,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逐渐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苏东剧变的教训表明,生产力不是决定一切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必须和只能体现在每个人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所蕴涵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本文仅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表现出的导向力、凝聚力、协调力、感染力和推动力等方面作一粗浅论述。 一、科学理论的导向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涵的最根本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失去了其导向力。  相似文献   

4.
王官成 《学术论坛》2005,8(4):28-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动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根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社会矛盾和冲突:政治领域中的集权与分权、法治与人治;经济领域中的新旧体制摩擦、利益差别的扩大、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文化价值领域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 ,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一、创造性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邓小平始终抓住这条规律 ,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条规律。首先 ,邓小平将解放、发展生产力纳入到…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的重要保证王东辉陈岩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坚持生产力标准,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一生产力标准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社会标准。社会发展,首...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民管经济协调发展:(1) 需要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正确看待民营企业 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2) 需要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为指导,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着 力塑造民营企业社会新形象;(3) 需要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正确 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4) 需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民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其中的先进分子还可以加入中共党组织;(5) 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9.
刘林元 《东岳论丛》2019,40(3):5-13
毛泽东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对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庆东 《兰州学刊》2008,(Z1):142-143
当代中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带动发展模式向"和谐科学可持续"的多元统一的社会全面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变的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这种全社会范围的重大战略性转变,正在酝酿着一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全新社会文明状态的形成,社会文明的进步则越来越彰显文化生产力的魅力,文化生产力日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和谐文化制度建设则是新时期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文化生产关系和根本制度保障,和谐文化制度的建设首先有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协调与整合。  相似文献   

11.
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它反映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应该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工作的根本出  相似文献   

12.
人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可以找到丰厚的理论滋养。需要是人的本质,它在自身力量和生产力发展的驱使下不断向前演化,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境界。人的需要是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源,是人类所拥有的、可持续发掘的最宝贵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的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解、公平正义、社会和政治参与等已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借助现代市场经济建立起社会生产与人民需要的有机衔接,实现选择自由和生活品质提升;同时加快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建设,以满足人民全方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金齐 《兰州学刊》2008,(12):152-154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的科学定位表明我们党在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有了新的认识和现实解答,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其实质是激发人的文化创造力,满足人的文化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其基本途径是大力推进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大文化”概念便于揭示社会生产力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从“大文化”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操作环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的道德风尚,把握好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先进文化泛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适应和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具有创造力并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文化,其前进方向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类自身解放和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主要由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驾驭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及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三种看法:①有二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只有一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更为根本的。③是三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由这三要素彼此组合所构成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三种看法:①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②在于其矛盾的特有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特有的形式。即是非对抗性的;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③它比较多地反映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上。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直面、协调并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其他矛盾问题,进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木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而科学地阐明、充分地肯定了发展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生产力是最活跃革最命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的报告中反复强调了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确,“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邓小平同志语)因为发展生产力,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为共产主义建设奠定物质基础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吴汉全 《河北学刊》2001,21(3):84-88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努力的目标。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密切考察世界现代化的新形势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际 ,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 ,社会现代化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必须首先经过民主革命完成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然后在社会主义阶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李大钊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