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方论坛》2008,(6):F0002-F0002
今年是池田大作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1968年,池田大作在中日关系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从对中日关系的历史分析及人类和平思想出发,顶住沉重的压力,发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以下简称《池田倡言》),对后来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先导的关键作用。池田大作因此先后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温家宝的接见。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邦交的意义非凡,30年来,中国和日本在经贸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政治上,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人士为架起中日友谊“金桥” 而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其中一人不能不提及,他就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1968年的“池田倡言”犹如春雷乍响,不仅在日本国内掀起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从1956年开始,得到日本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化工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中国是日本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与产品销售市场,为了开拓这个传统市场,日本重化工业集团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分析日本战后重化工业的发展与其对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受邀访问中国,双方会谈最后共同发布了中日联合声明,一举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然而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离不开美国因素的影响,田中也是在9月初结束与尼克松夏威夷首脑会谈后才前往中国。根据美国原始档案,田中上台初美日双方就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开展了多次交流,双方在承认中国、日台关系、美日安保条约适用性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经过双方的沟通以及美国内部情报分析与评估,以夏威夷会议为标志双方正式协调一致,该会议也反映出当时日美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致胜的成功经验之一,在恢复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实践中,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最高负责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经验。他大力发展民间外交,使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国,造就了民间交往的潮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廖承志广交朋友,通过与日本各界的广泛接触,建立了中日友好事业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断推动着中日友好事业之车向邦交正常化前行。  相似文献   

6.
汪鸿祥 《东方论坛》2008,(6):1-6,18
《池田倡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理论基础是池田大作和平思想,包括生命尊严、非暴力、共生的思想和世界民族主义的理念。《池田倡言》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容是提倡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池田倡言》是富有远见、博识、勇气的倡言,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于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和今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非常时期”踏上中国国土,1967年,中国天下大乱,“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华夏大大地,那时,中日邦交尚未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先生是深圳大学名誉教授、深圳市荣誉市民,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作出过重大贡献。值中日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之际,特发此文以纪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和美中邦交的正常化,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其中,日、中、美三国的经济关系形成了八十年代世界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从而增加了各国对太平洋地区前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22日-23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举办的互惠、合作、发展中的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全国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结合本校学生体育心理特征,完善课程设置,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开展篮球专项课分层次教学实验活动,加强教学针对性与合理性,排除弱侧群体心理障碍,建立适合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的最优化教学模式。提出课外1小时有氧运动实验设计,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对人体健康发展的认知水平,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有效改善大学生心肺耐力水平,为培养社会需要、体质强健的合格人才,建立体育教育的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世界多样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多样性所伴生的差异性和矛盾性会阻碍国际关系的民主进程,因此本文立足于多极化趋势的背景下具体分析世界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当前的劳动关系存在着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法制观念薄弱、员工流动性大、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因此,应树立和谐社会价值观,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并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背景,透过和谐这一视角,研究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途径和对策,致力于营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不仅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固基础。  相似文献   

15.
50-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是,中国着眼于中日友好的长远利益,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联系起来,以民促官,以经济影响政治,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机制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要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虽然双方对这一概念的解读不尽相同,但都避免严重对抗,期待大国之间以互利合作为主的基本战略意图是相同的。新型大国关系,其基本理念就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一种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边疆与内地互动的不断强化,深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边疆与内地的时空关系组合,造成边疆政治中的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问题等跨越传统的时空关系组合。同时,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边疆地区的人口多向流动等诸多因素,导致边疆的社会关系、社会分层、社会结构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边疆为中国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空间与丰富资源,中国边疆的发展价值与潜力不仅要逐步赶上内地,而且将超过内地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边疆政治集中体现为"四边",即边界、边防、边疆、边民,要高度重视边疆政治问题,彻底转变传统的"重内轻边"的观念,抢抓机遇治理好边疆,这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是进入外层空间的人类各种主体之间由于交往实践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在外层空间探索利用中,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空间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矛盾,这一矛盾构成了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基本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关系安排,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成长中各种权力类型及其互动决定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成长的方向和路径。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外层空间多样权力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9.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从法律移植、法律趋同到法制现代化和全球化,其内在的联系贯穿于法律交流涉及的地域不断扩大和视域逐渐聚于全球的过程之中.除此之外,法律全球化还必须包括形成共同法律规范的规模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