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关键在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正确分析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创新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的实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依然沿用存在争议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提法来讨论相关创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规定存在着重普遍性、轻特殊性及个体性的问题,且与自然科学创新难于划清界限;存在着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一般功能、意义与其创新的功能、意义等同的倾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般特点存在分歧,阐述内在特点的较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要存在学术环境不佳、学术人才匮乏两个基本问题,亟须从认真研究创造性思维本身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有特点和规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3.
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不竭动力和关键所在。"创新",是科研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永远的追求与天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把"理论创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文章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亟待改革的举措。文章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进行了回顾,并对其经验教训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与时俱进。哲学社会科学要发展繁荣,就必须回答时代和社会提出的问题,直面人生,直面社会,勇于创新。理论创新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关键。在创新中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包括江泽民同志所提"创新动力论",以及由此导出的当代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而且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亟待创新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十四个"如何"的问题,也代表着国家创新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创新功能的深情呼唤.继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多次讲话后,中共中央2004年3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表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的确是不可替代的,它构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包括江泽民同志所提"创新动力论",以及由此导出的当代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而且尤其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亟待创新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十四个"如何"的问题,也代表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创新功能的深情呼唤.继江泽民和胡锦涛多次讲话后,中共中央2004年3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表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它构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创新型社会,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四大作用:动力作用、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协调作用。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中,可以通过下述五大途径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以观念创新引导制度创新;以社科理论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文化创新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保华 《南都学坛》2002,22(6):88-89
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认识的三次讲话是对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新认识 ,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包含了理论创新的成份 ,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论、治党治国论、系统促进论、自身条件论、教师作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社会科学创新这个中心议题 ,在考察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 ,对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任务、必要前提、重要特征和机制保障四个层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提出了促进和保障社会科学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 ,它的发展繁荣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创新 ,需要切合实际 ,不断推进管理理念的创新 ;需要立足现实 ,不断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 ;需要面向未来 ,不断促进管理思路的开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