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妇女“经商术”一瞥/黄琳娜 近几年纳西族一些干部和群众一谈到市场经济,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唉!我们纳西人不会做生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作为一个汉族,从小在丽江长大,又做了纳西人的妻子,平日来往最多的是纳西族妇女。大量事实证明,就纳西族妇女而...  相似文献   

2.
近年,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丽江一起,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随之,一个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格外关注——越来越多的外族人称自己是纳西族。这些人当中有汉族,也有其它少数民族;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国藉,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在为弘扬光大纳西族传统文化倾注着大量的心血。著名作家周而复之女张旭曾经在拍摄关于纳西文化的电视片时,对这种文化爱到不可自拔的地步。自己创办实体暂且不议,还说服丈夫一同加人,并使母亲充当自己的“大秘”。张旭甚至还以纳西族女神塔依拉姆的名字为自己起名,自称是〕京的纳西…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亚纳西族自治乡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区一个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共有592户,4291人,其中纳西族有2490人,占总人口的59%,是该乡的主体民族。 俄亚大村是俄亚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有1060人,占总人口的25%。全村除一名当赘婿的藏人外,全是纳西族,占全乡纳西族总人口的42%。传说俄亚大村建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他们隶属丽江土司管辖。清朝雍正初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后,划归木里宣慰司管辖。木里土司为了有效地控制俄亚纳西族,授予其头  相似文献   

4.
一、封建领王制度下的母系家庭1.概述:纳西族约有十六万人,其中十五万五千人聚居在云南省丽江专区境内。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其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丽江专区内的丽江、维西、永胜和中旬等县的纳西族,解放前已发展到封建社会晚期阶段,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在宁蒗及其  相似文献   

5.
郭大烈,一位云南丽江农民的儿子。骨子里浸透着纳西人勤劳质朴的基因。年轻时就立志投身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事业。他耗费10年心血写成《纳西族史》一书。去年5月,第10届日本经济新闻社亚洲奖“文化奖”颁给了中国云南纳西族学者郭大烈。郭大烈是长年致力于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因研究纳西族历史文化业绩突出而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人口:23万余人分布: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邻近各县,四川省盐源、木里和西藏的芒康县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文字玉龙雪山的银峰,在阳光照耀下泛出紫色的霞光。从天而降的金沙江,到了丽江石鼓,顿时变得温柔多情,形成了长江第一湾,从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蜿蜒流去。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纳西族同胞,就住在这样风景如画的地方。文献记载,纳西族的族源属古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族的族名来自古代髦人的一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公元三世  相似文献   

7.
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丛中,有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山城,她倚玉龙雪山,卧金沙怀抱,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她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几十万纳西族聚居的地方。到过丽江的人,无不为这里的秀丽景象迷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正在攻读博士后的纳西族学者自庚胜,一手策划了将于10月15日在云南丽江举办的“’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不久前,他与几位主要组织者一起割破手指喝下血酒以盟誓──定要办好此次艺术节。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了这位希望在世纪之交对纳西族传统文化作百年回顾的学者──白皮肤是十分自豪地说这句话的。他说,这次活动从策划筹备到正式举办,前后只花费3个月的时间,而一般情况下筹备像这样规模的活动需要一二年。想起以往他为丽江、为纳西族所做的一切,相信此举所带来的收益将是空前的。1…  相似文献   

9.
赵秀云 《民族学刊》2013,4(5):25-33,,96-98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轮转互助储金会的存在。这种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会员之间起到经济互助的作用,帮助会员度过经济难关。在云南丽江大研镇及其周边地区的纳西族民间也同样流行着一种称为寅的类似轮转互助储金会的组织,但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当今流行在纳西族民间的寅已经从原来的以成员间的经济互助为主要目的组织形式演变为了一种更为注重成员从中获得愉悦的娱乐型组织。本文以民国时期到当代社会为时间维度,从人类学的视角对纳西族社会中寅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使寅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源。同时,文章提出附着在寅之上的“社会资本”积累功能也是当前寅在纳西社会中流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的崇尚勇武精神及其源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是个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的民族,既有集本民族古文化大成的东巴古典文化,在历史上又以善于接受外来文化著称于世。另一方面,某些特殊的社会形态和习俗又因其独特的价值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如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丽江纳西族的殉情风尚(丽江在西方被称为“情死之都”)。这样一个具有多元灿烂文化的民族,需要从多方面探索它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1.
一个美国人从丽江的来稿文/岑献青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收到了纳西族作者晓龄寄来的几张照片,全是她家乡云南丽江的风景照片。照片上的丽江以一种自然、动人的美让我惊异不已。如果不是一个非常喜爱这块土地的人,是不可能把照片拍得如此美丽的。晓龄告诉我,照片的作者...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丽江纳西族妇女保持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上身穿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背上披羊皮坎肩,两条白布带系在胸前十字交叉,披肩上缀着刺绣精美的七颗星星,肩两旁缀有日、月图案。这种衣服俗称“披星戴月”。旧社会,纳西族妇女毫无地位。媳妇在婆家只尽义务,没有权利。要负担男方家的劳动,养活一家人, “连门槛的气都要受”。正是这种苦难的生活,使她们穿上了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丽江纳西族古乐队加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日本学者指出:纳西族象形文字更便于电脑传输,便于国际交流;……纳西族传统文化在轰轰烈烈影响今人之际,同时昭示了我们什么在九八岁尾、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获取了下述信息:举世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世纪...  相似文献   

14.
云南代表团演出的民族民间乐器合奏《白沙细乐》,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白沙细乐”,纳西族语是“伯时司黎”,意即白沙地区细腻的乐曲。这是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几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部古乐曲。据传说,在7百年前,忽必烈南下入滇,路经丽江地区受到纳西族土司阿良的热情接待,临别时有感于阿良土司的盛情,遂命自己随身乐队演奏离别曲,曲终又将乐队、乐工,以及乐器,乐曲赠给阿良土司,以示谢意,故亦有“别时谢礼”之称。后流入民间。几百年来,又经过纳西族人民的磨炼和丰富滋润,使它更臻完美,别具风格。它既保留  相似文献   

15.
奇山奇水,也像人一样,喜欢扎堆儿;往哪里一凑,就是一窝。丽江便是这么一个地方。到过丽江的游客,肯定都慌这慌那地跑过一些好去处,但大家或者因为时间所羁,或者因为脚劲所限,确实没法将奇妙之处都逛上一遍。有这么一个奇妙之处,就未能被绝大多数游客所观瞻,那便是宝山灵洞。 灵洞会造人!许多纳西族同胞,特别是宝山、奉科一带的纳西族同胞,人人都会极为神秘地说是那灵洞造化出来的。这并不是由于他们不懂科学知识,实在是对灵洞的深厚惰感使然。 灵洞位于丽江县东方的太子关面临主沙江的崖壁上;属于宝山乡杨柳湾村的地面。灵洞…  相似文献   

16.
丽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沙蠡是丽江“五大怪”之一。去丽江看沙蠡,便有许多新奇的感觉,好比沙蠡请我们吃的虫子,怪怪的,但那味道很叫人难忘。要说丽江最引人入胜的,是跟随着人的脚步而弯曲流动的水。那水自雪山流下,冰凉洁净,清清地顺着石渠绕来绕去,在丽江的古城、城郊的束河古镇,还有沙蠡的家乡白沙都有。水里流动着一群群鱼儿,有青鱼也有红鱼,因那水的清秀,便显出鱼儿也格外的俊美,苗条地扭动着身子,一点儿也不胆怯人的走近。就因为这水,让人仿佛是走在了江南的小镇上,可水的两旁却有穿着“披星戴月”背褂的纳西姑娘,使劲地唱着歌,黑黑的…  相似文献   

17.
冯智 《西藏研究》2008,(1):60-70
文章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研究了明代丽江壁画中有关藏传佛教的内容及其历史,分析了丽江藏传佛教壁画形成的背景、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丽江藏传佛教壁画是藏族文化东传的必然结果,是明代木氏土司崇奉藏族文化的体现,是滇、藏、川多民族文化圈互动的一个缩影,它在客观上丰富了纳西族等云南各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东巴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历史背景纳西族,在顾比得的《被遗忘的王国》里面,称为“被遗忘的王国的子民”。就是这样一个“被遗忘的王国”的民族,在最近十几年以来,其文化不断的走出玉龙雪山,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到2001年的12月31日,一年来到丽江旅游的游客达305万,而整个丽江县的人口只有34万,其中纳西族的人口却是19.6万。在这样一种不成比例的文化冲突之中,纳西族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美丽的玉龙雪山下面,有一座纳西族人的历史名城丽江,当1997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曾令多少人为之欢欣,可短短4年工夫,丽江便已掉入旅游业的陷阱,变成一个熙熙攘攘的游乐园。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读了《民族团结》1989年第3期刊登的《远嫁绍兴的纳西女》一文后,颇有一些感想。文章介绍,“到今天为止,远道嫁来绍兴的纳西妇女有增无减。”“这种出走能够使她们摆脱……摆脱她们自己也说不出的东西。她们渴望有一种新的生活,渴望走出去。唯一能够帮助自己摆脱的就是自己本身,用‘嫁’的形式实现这种‘摆脱’,成了唯一可以选择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