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然而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细化与整合、运转协同和效能提升仍未完全到位。回溯机构改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政府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构建阶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最富成效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强调权能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民族性,逐步差异化设置机构、探索单一制下政府机构平衡设置等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合理汲取历史养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制体系,明晰特殊性职权和民族性职能,健全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创新改革模式,强化地方参与性,切实破解改革难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开发权益分配机制中,<民族区域自治法>建构了一个照顾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利益的制度框架:自治机关享有优先开发利用本地区自然资源的权力;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应做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然而,这些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应当以改善资源地民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提升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民众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两个方面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开发权益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然而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细化与整合、运转协同和效能提升仍未完全到位。回溯机构改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政府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构建阶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最富成效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强调权能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民族性,逐步差异化设置机构、探索单一制下政府机构平衡设置等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合理汲取历史养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制体系,明晰特殊性职权和民族性职能,健全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创新改革模式,强化地方参与性,切实破解改革难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较为紧迫的任务.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进程可以采用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来实现.这两项战略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取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应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主要载体,因此,牢牢把握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这个抓手,就能有效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从而为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大的能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更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之关键。基于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分析,系统探究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现代化的现实瓶颈,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启示,据此提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以期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体制存在着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迫切需要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格局转换的今天,为促进民族发展、西部地区和谐发展、完善宪政民主,必须充实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和谐关系法治保障。本文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关系法治保障现实困境,从究政保障模式构建、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关系法治保证途径、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的方式(财权、事权自理)三个方面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已经成为理论界关心的课题,但对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社会规范问题还少有论及。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和社会规范如何理解,自治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有哪些非规范的表现,它们的原因何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规范化与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如何等等,都值得研究,需给予合理的回答。本文就是试图说明这些问题。一、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社会规范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现状后 ,结合《宪法》及《立法法》 ,作者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拥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以及据当地民族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变通的立法权 ,它与自治区的地方法规有差别。另外 ,作者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作用、适用以及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宪政的建设过程中,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探讨和正确处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对我国的宪政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快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的内涵出发,通过对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力和谐关系、党政和谐关系、民族和谐关系、组织和人事和谐关系、制度和谐关系以及行政和谐关系的研究,阐释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内容。  相似文献   

1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宏观的政策理念,更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地方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实践主体,制度创新是提升地方政府行政有效性的关键。但由于制度创新缺乏根本动力、地方政府自主决策空间有限、制度创新的推进过多依赖于地方主政官员的相关认知,使得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面临困境。山西省左权县作为一个国定贫困县,在十多年的县域建设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扶贫移民搬迁为突破口的“左权之路”,左权县制度创新的基本经验表明,要化解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困境就要实现制度创新与公众诉求的紧密结合,提高地方政策的回应度;疏通信息沟通渠道,使公众利益表达更顺畅;提供环境支撑,强化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意愿。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着强烈的利益冲突。为此利用博弈分析方法,建立两级政府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证明了我国油气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是造成两级政府之间发生博弈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说明了只有通过二者之间的博弈,才能使我国资源收益分配制度趋于合理,从而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3.
"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型,并开始着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当前,政府发展的双重历史任务要求正视地方政府管理中对法的"政治定位"的理解和管理体制的"职责同构"问题,树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规制治理为手段"的理念,将资源更多的配置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并给予社会公正以更多关注。通过施政创新,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实现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公共行政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北官钱局是清末时期规模庞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其鼎盛时期,对湖北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显著。辛亥之后,国民政府与湖北省政府围绕其产业的争夺逐步展开,国民政府先后两次宣布将湖北官钱局收归中央,湖北省政府亦两次抗议要求归还。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合作与冲突。最终双方相互妥协,湖北官钱局被有条件地归还地方。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条件下的一个特殊区域。民族地区政府是我国政府体系中的一个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政府体系。本文即对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评估的指标及其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洋时期无锡的绅权得以扩张,地方精英们借助自治组织与商会等公法团体掌管了地方管理大权,成为社会权力群体.当时中国基层社会的管治模式巳由传统的政府为主、绅士为辅,变为绅商为主、政府为辅.绅权的扩张给了地方精英们更大的施政平台,但也给全国政权的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北洋时期始终未能解决政权、绅权与民权的平衡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入手,对地方政府的内涵予以科学界定.基于两者的共性和个性,地方政府既代表着社会公共利益,又具有其相对独立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对由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利益产生的非正当利益,从而导致的非规范化的经济职能和非理性化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规范化和经济行为理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省属地方高校隶属于省市自治区,与所在地市政府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地市政府在省属地方高校发展中普遍存在责任缺失的现象。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地市政府与地方高校相互依存、互促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基本特点愈加凸显。地市政府在省属地方高校发展中应当履行合作办学、服务支持、监督评价等三个方面的主要责任,指导、促进和帮助省属地方高校科学发展,并推动地方社会更大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危机的凸显促成了“生态型政府”研究范式的提出,但这一研究范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以美、德、日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型政府之路:美国的市场调控型、德国的网络治理型及日本的法律监管型。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目标并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政府构建之路,必须积极有效地借鉴美、德、日的成功经验,努力从理论研究、组织机构、市场经济、网络治理和法律体系五方面探寻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