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上海体现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必须高质量推进“三园”工程建设,在确保粮食和耕地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不断促进生产保障功能坚实稳固、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生活体验功能高端拓展、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畅通现代要素向乡村流动的渠道,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承接超大城市核心功能,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多元价值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现有生态本底评价方法仅针对现状、无法定量分析建设行为与建成后生态状况关联度的事实,构建密集建设区生态状况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对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本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逻辑如下:通过对既定空间形态下的典型建成空间进行生态功能评价,获得相应建设模式的生态状况代表性数据,将之赋予同类型规划用地,获得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模拟图。该方法操作的关键有三:一、理清建设管控指标与建成环境空间形态的关系,提炼典型空间形态;二、确立密集建设环境的生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三、构建生态本底评分操作规则。研究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像和实地情况,归纳了基于建设分区管控体系的10类典型空间形态;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层典型抽样调查,评定不同空间形态的生态本底质量状况阈值,并将之赋予各个地块,生成中心城区生态本底状况模拟图。实证表明:该方法能从整体层面判断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状况;也可依托控规模拟规划建设方案的未来生态本底状况发现生态空间构建和建设控制的生态关键,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校园进行人性化的规划与设计进而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起了规划设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校园人性化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现有对校园空间认知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空间认知规律的研究,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较为细致的定量化描述,也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和校园空间认知的关联分析,因此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参考意义有限。因此,本文选择路网形态这一有代表性的空间变量,通过文献阅读、路网形态量化分析、问卷调查和认知地图外部化的方法对校园路网形态影响空间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校园路网整体整合度较高,且有较为主要的交通轴线时,被试倾向于采用路径性要素如主干道等作为空间认知的锚点来进一步认识周边的环境。而密度较低,整合度较低的路网则会导致被试对地点的认知度与认知的准确度也会有相应的下降。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提高路网整合度和主要轴线整合度来提升校园内地点的认知度和认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京朝天宫地区为例分析其历史演变、特色,对其现状空间形态进行评价,并基于历史文化彰显视角对其提出微循环改造策略,从点线面进行空间优化,使其在城市更新中避免丧失历史的记忆,地区文化价值下得以彰显,从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载体,在我国星罗云布的乡村聚落中无疑是最耀眼的,过往的保护研究与工作多集中在它们身上,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非传统村落。本文聚焦于非典型传统村落,以咸阳市泾阳县岳家坡村为例,采用轴线和线段的句法模型定量分析岳家坡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深度解析岳家坡村一大三小的空间结构,并将规划前后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得出岳家坡村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保护方面,应保留村落原有的空间结构,继承原有的空间序列和生活秩序;利用层面,应依托现有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应性开发,而非为了旅游发展去改变村落格局。  相似文献   

6.
笔者的研究沿循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大型文化设施作为区域的中心.有别于空间经济的大尺度研究,研究从微观尺度探究了天津文化中心建设后对其周边土地价值影响的空间外溢特征.研究表明:天津文化中心在2012年~2015年对其周边土地价值的引力作用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在空间上天津文化中心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影响力与距其的距离成幂函数反向关系;研究所构建的引力模型、 城市密度及区域增长模型,在微观尺度上评价区域的空间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为单中心城市结构的拓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崔卫华  杜静 《城市》2011,(2):35-3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布局由传统的空间集聚向城市扩散演变,工业遗产的损毁、变质甚至消失现象严重。当前社会普遍还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大部分工业遗产徘徊在国家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之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8.
城市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有利于缓减城市热岛、降低能耗和增进城市人群健康。然而,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却缺乏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以武汉、南京和杭州三个水系发达城市为例,在借助多源遥感和GIS空间数据计算三个中国城市地表温度(LST)及冷岛强度基础上,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树回归方法探究各滨水蓝绿空间形态因子的对城市冷岛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分布特征,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揭示蓝绿空间众多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方面的受限问题。结果表明,武汉滨水蓝绿空间的强冷岛效应区域位于东湖、汤逊湖等大型湖泊周边,南京则为秦淮河南岸,杭州则为钱塘江中段南侧和西湖南侧。决策树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起主导作用的景观形态因子也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水域形态对城市热岛影响作用明显。在杭州和南京,水面率和绿地率为主导因子,杭州受其共同影响占72.9%,南京则为61.8%。在武汉,水面率、水域形状指数为主导因子,受其共同影响占63.5%。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及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教育运动的产物,陈鹤琴《家庭教育》是其多年来对幼儿特别其长子陈一鸣的精心观察、实验和研究之所得,反映了当时社会剧烈变革中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原则、对策和建议,内藏着十分深刻的教育哲理,对于我们理性地探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奥秘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新时期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得到继承和发展。21世纪标志着全球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冲突,在面向未来中分化、交融和整合,“孝道”文化也不例外。新时期“孝道”文化的价值取向,将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又超越历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因此,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重构对老年入的地位、思维方式和生活质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是记述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最主要著作,在此书中老子以玄妙不可言、普遍规律性的道及落实到人生层面的德作为其政治哲学的本体依据,感怀古今,针砭时弊,独塑了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政治哲学理念。老子通过这种政治理念,透显出了道家在处理人类社会矛盾时所感悟的智慧。这种崇尚自然,追求安宁境界的政治人生智慧为当今社会争名逐利的人生困境提供了解围的钥匙,有助于慰藉我们浮躁空虚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部法律的出台引起社会争议,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对于《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过激反应”却值得我们深思其背后的利益动因,以及更深层次的发展之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习惯于享受低成本劳动所带来的经济高增长,却往往容易忽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这种繁荣并非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甚至可以说,这种繁荣是以牺牲劳动者利益为代价换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