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思维 《船山学刊》2009,(4):197-199
从远古到秦汉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大分化的年代,更是学术思想史上大争鸣、大发展、大创新的年代,历史悠久的中国商业思想正在这一时期萌芽与起源,这一时期纵论商业的思想家是群星灿烂.这一时期商业思想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创新,这一时期商业思想精华许多仍有古为今用的现实价值,这一时期的商业思想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应用性,这一时期的商业思想仍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一时期的商业思想处于非主流经济思想地位。  相似文献   

2.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中华民族命运未卜,各种社会思潮纷涌而至,促使中国社会大动荡、大改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处在激烈迅速的变化中。不少中华精英就是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为了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振兴中华而选择共产主义并为之奋斗终身的。恽代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因此,研究恽代英五四时期思想转变的原因,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也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清政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法制改革活动,使其法律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1895年发动了广州起义。自此,中国进入了大动荡、大分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不只是一代文学巨擘,更重要的,他还是旷代文化伟人。当他出现在时代的峰巅,就以他的睿智、洞察力,观照世情,发抉精微,形成自己的思想。这博大精深的鲁迅思想,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深智卓识,而且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重大建树。周恩来同志曾多次强调指出:“鲁迅是我们一代的文化巨人”。这是洞中肯綮的论断。因此,研究鲁迅的文化思想,这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将着重探讨鲁迅早期的文化思想及其形成。鲁迅的幼年和青年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急遽动荡和变化的时代。关禁森森与海外隔绝的封建古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门户洞开,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又阻碍着古老中华  相似文献   

5.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科学、人生政治观念等等,都无一不在急遽而深刻地动荡、变化着。社会经济在发展,文化科学在进步,传统观念在动摇,新的思想意识在兴起,奴隶制度在衰落,封建制因素在孕育生成,……“总之,一切都  相似文献   

6.
对于唐代历史和文学的研究始终绕不过对于"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对于唐代儒学发展的研究也是如此。"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对唐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对思想领域造成的动荡也是空前的。随着战乱之后社会的动荡、人心的不安,儒家思想急需对自身的理论进行重建以期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即是在详细考察史料的基础上,对"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进行层递的分析,由此对唐代后期出现的儒学复兴运动之原因进行详实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领头人.是他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中意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率先在思想领域发起了一场革命;他富有远见地援引"西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向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思想开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引起了整个社会各阶层思想、观念的动荡。专制政治造成的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崇尚伦理道德、讲求顺从等心理取向发生动摇,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新观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追求,显示出中国政治文化的新趋向。由于长期的封建政治独裁、文化专制,中国人对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切的恐惧心理,于自我意识、参与政治意识更是疏离和陌生。同时,传统中国的政治事务与伦理道德相伴随所造成的中国人政治意识凝固化,又难以在新的政治形态的作用下发生较为彻底的根本性变化。这就使得辛亥革命以后,在否定和改变传统政治文化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复杂纷繁的景况。  相似文献   

9.
《孙子》一书产生在中国“春秋”和“战国”时期,由于中原周边民族的民族自觉而引起的建立强大的领土国家的强烈欲望的动荡年代,该书是专为战争的当事人,尤其是为政者及将军撰写的。它从指导整个战争的战略思想到指导具体战役的战术原则及其间的共同性,分十三个方面论述了战争的各种规律,是中国古代各种兵书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著作。与西洋一般重客观的兵书不同,《孙子》是以统率者的责任为中心的兵书学,其思想核心是立足于“物心如一观”的实践的“一体观”,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龚友德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大致如下。大一统思想萌芽于春秋战国,发育于秦汉,成熟于元、明、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事频仍,大动荡的社会遵循着一条内在规律在发展。这条规律便是:社会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是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中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传统文化解构转型中变化最深刻的时期,现代文学也因之而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它所涉及的社会现实空前深广,所汲纳的异域文化和新生事物日益丰富,所凭籍的语言不断白话,所运用的体式雅俗糅合、中西联壁,所体现的观念、思潮、风格、流派林林总总;更表现在它所展示的人文精神上.因此,对这些人文特征的剖析无疑有助于对现代文学的整体观照和深入研究。一、人的觉醒经的扬弃纵览中国古代文学,虽然每篇作品分别是创作主体感知的客观世界的独特描述,是其思想情性…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但思想活跃、思潮跌宕,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汉末以来儒家经学日趋衰落,于是先秦诸子尤其是名、道、法之学日见活跃,加之佛教传播,道教生长,社会思想出现多元化趋向。这是魏晋时期思想史的基本面貌。对于这一时期的思想史,人们已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汤用彤先生对此曾做过开拓性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对魏晋思想的研究较之先秦和宋明,仍显薄  相似文献   

13.
王芳 《齐鲁学刊》2007,(4):16-18
孔子和西塞罗是古代中国和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针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包含有公正、美德、法治等思想。这些思想为如何治理国家,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借鉴,它们已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知识范式1 840年以后 ,随着西方对中国的贸易入侵的加快和军事入侵的加深 ,近代中国的知识图像和思想视角在剧烈的历史动荡中 ,开始经历一次不断破碎和整合的过程。所谓“破碎”是指中国本土的传统知识的瓦解 ;而所谓“整合”则意味着近代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吸纳与调试。然而 ,正如政治经济层面一样 ,近代中国的思想转型也是一个遭遇茫然和无奈选择的过程。与具体的器物、制度层面的转向相比 ,虽然思想层面的转向由于知识精英的存在而显得更为自觉、敏捷乃至超前 ,但不能否认 ,近代中国的思想转型是在强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中,严复的政治思想之所以一再地引发讨论,除了这一启蒙大师本身具有的思想魁魅力之外,还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对严复政治思想表现的确定不集中,从而影响了对严复政治思想核心的反映①。我们认为,政治主要的根本的问题是国家问题,政治的各种关系是由国家政权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尤其在中国近代动荡的社会里,对社会政治制度等国家内容和形式的论争,恰恰是政治意识最高度的反映,严复政治思想的表现应该于此定位。二是就总体而言,严复的贡献主要在于政治理念方面,而于政治活动的角度来看都谈不上有什么作…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2004年1月8日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150周年诞辰,本刊在此发表一组论文,评述他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杰出贡献,作为对先贤的诚挚纪念。近代中国是社会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十分激烈。作为一位大思想家,严复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黄顺力先生把严复放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长过程中去考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严复引进的西方进化论,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堪称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不仅从器物文化层次发展到了制度文化层次,而且已经临近思想文化的核心层次了。这一…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不仅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而且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并得到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窦、林、黄三部早期中国文学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人自著的中国文学史著 ,最早的有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和黄人的《中国文学史》。 2 0世纪头十年里 ,社会思潮风起云涌 ,新旧文化交锋冲突。这动荡时代里复杂的思想文化观念 ,也体现在上述三部中国文学史著中。这三部中国文学史在史学观念、文学思想、著述精神和编写体例上都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将它们做一番比较 ,对于了解中国文学史学的开创 ,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是否存在着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是否公正、合理和协调。在某种不公正不合理社会结构给定的情况下,影响社会动荡是否会发生的主要变量来自社会整合状况、经济发展基本面以及民众基本生存状况这样三个方面。依据前述几个重要方面变量的具体情形可以发现,中国中近期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几率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整合状况不容乐观,但同时还应看到,中国的社会整合能力仍然比较强。从政府应对社会矛盾问题的能力、民众的基本态度以及民族传统的影响这几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来看,中国中近期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发展中近期能够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基本面。经济体系的自主性、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有助于减小社会动荡出现的可能性。民众基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国家具备有效应对民众基本生存状况急速恶化的能力,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切使得民众的基本生存状况几乎不可能出现恶化甚至严重恶化的情形,因而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极小。就实现中国中近期的社会安全并为未来长期的社会安全做好必要铺垫这两大目标而言,特别需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重要事情:稳定物价并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要特别重视社会成员基础性基本权利的维护,发展社会组织,规范公权,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者人群、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以社会公正为依据进行基本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20.
明末到清初,不仅是政治大动荡的时期,而且也是思想大动荡的时期。这是理学缰化以后出现的必然现象,也是中外思想碰撞的结果。一、王学冲击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从那时起,理学逐渐时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到了明代,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很快就僵化了。被称为“醇儒”的翰林院学士薛瑄曾经说:“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本传)考亭指朱熹。从朱熹以后,儒道即理学已经明白,十分完备,用不着再写什么著作来阐明,只要“躬行”就可以了。薛瑄说“躬行”和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