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未成年人犯强奸罪作为一种严重的性犯罪,是要受到刑法的严厉罚处的。文章作者走访了黔东南台江苗族地区,调查当地苗族未成年人犯强奸罪的案例,不难看出许多未成年的强奸案件是发生在婚姻传统习俗的“游方”中或者早婚中,与幼女发生性行为而导致犯罪。从对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地未成年人强奸案有其特殊性。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准确“度量”出国家刑法和苗族婚姻习俗在处理此类犯罪案件时需要的“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自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了性犯罪人登记制度以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制度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成为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重要制度。然而公开方式不同,对犯罪人员权益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通过对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的因素考量与利益权衡,结合现有制度中的公开方式,我国应以设立完善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登记制度为基础,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公开方式,并确立公告转查询制度,以达到保护未成年人性权利、社会公共利益与犯罪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正当权利的平衡,实现制度目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统计数据表明,缓刑适用的主要罪名集中在交通肇事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等四个罪名;缓刑适用的主要情节集中在未成年人、积极赔偿或退赃、未完成形态、从犯、积极缴纳罚金、情节较轻、认罪态度好几个方面。刑事司法实践单独将某个法定或者酌定量刑情节作为缓刑适用标准是不妥当的。缓刑适用应当坚持以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原则,对交通肇事罪和暴力性犯罪应当慎重适用缓刑,区分财产性犯罪与暴力性犯罪的缓刑适用标准;并建立缓刑的量刑前调查制度,允许展开是否适用缓刑的量刑辩论。  相似文献   

4.
传统刑事司法认为犯罪是需要给予报应的针对国家的行为,犯罪必须接受惩罚,惩罚表达了社会对犯罪的谴责和对正义的追求,并且也可以用以威慑犯罪人和其他企图破坏社会规范的人。支配传统刑事司法的刑事政策是报应性和惩罚性的。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崭新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被害人及其亲友、整个社区都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最为典型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就是所谓“被害人—犯罪人和解”或“被害人—犯罪人调解”。恢复性司法运动最初主要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现在则开始扩大至成年人犯罪,并且由最初仅仅适用于轻微犯罪、财产性犯罪向现在的严重犯罪甚至暴力性犯罪扩展。由此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被害人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聚众淫乱行为既不能完全保留,也不能完全去罪化,而应根据其是否私密、是否有来成年人参与的不同情形进行部分去罪化改革。我国刑法也应借鉴西方国家对待性犯罪的一般立法例,将第301条修改为:在公共场所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正朝老龄化行列迈进。近年来,老年人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引起社会的关注。研究老年人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对策对预防老年人性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性犯罪从根本上损害被害人人格尊严,使被害人难以从创伤中恢复,因此很多国家均对性犯罪被害人采取特殊的保护方式.但我国目前的立法、司法还未意识到性犯罪被害人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多方面的迟滞,并可能形成新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8.
陪审制是吸收民众参与司法的最主要形式。改革我国现行陪审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试行陪审团.赋予被告人选择陪审团审判的权利,是保障被告人人权的需要,更是推进司法民主、实现社会正义的需要。女性有着自身的特点,吸收女性作为陪审团成员参与刑事审判,能够在未成年人案件、性犯罪案件、女性被告人案件等案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应以价值分析为主视角,从实证分析和理性恩辨入手,探讨女性作为陪审团成员参与刑事司法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远煌在《河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报复社会性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而将报复行为直接指向社会整体而非具体的利害关系者。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发生之所以具有必然趋势,与制度性缺陷相关联。制度性缺陷诱发社会排斥现象,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运行不良,则助推了这类犯罪的多发。理性界定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因并解析其发生的因果链条意义重大:在认识论上,唯有如此方能使对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分析跳出主要归因于犯罪者方面的认识误区,而与更广阔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刑法对于性犯罪的法律规定显得相对滞后。文章从性侵犯的主体、性侵犯的犯罪对象和性犯罪的界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刑法中有关法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死刑这一刑罚制度,特别是经济性犯罪适用死刑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和理论界争议的热点,许多学者纷纷要求遵循世界趋势废除死刑制度,特别是废除经济性犯罪的死刑制度。从法经济学视角,分别结合贝克尔、波斯纳等学者的理论观点,运用理性人假设、刑罚边际威慑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得出对于经济性犯罪适用死刑是缺乏效率的,而适用罚金刑更加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刑法对于性犯罪的法律规定显得相对滞后。文章从性侵犯的主体、性侵犯的犯罪对象和性犯罪的界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刑法中有关法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性犯罪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目前我国男性性权利没有纳入立法保护的范畴为切入点,从男性也可能成为性犯罪的犯罪对象的角度,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上关于性犯罪对象的规定,揭示出我国对男性性权利保护的现状。论文还列举了国外的相关立法例,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议在我国现有关于性犯罪罪名的基础上,扩大犯罪对象的范围,将男子的性权力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从刑事立法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中的犯罪现象是一个整体,女性犯罪作为犯罪整体的一个分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正确认识女性犯罪的特征,并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作基于当代青少年性犯罪日趋严重的状况,着力探讨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以期把握其违法犯罪的规律,从而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和教育、防范,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性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报复社会性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而将报复行为直接指向社会整体而非具体的利害关系者。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发生之所以具有必然趋势,与制度性缺陷相关联。制度性缺陷诱发社会排斥现象,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运行不良,则助推了这类犯罪的多发。理性界定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因并解析其发生的因果链条意义重大:在认识论上,唯有如此方能使对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分析跳出主要归因于犯罪者方面的认识误区,而与更广阔的制度性因素联系在一起,真正明白这类犯罪在本质上也是社会自身造成的;就实践论而言,唯有正确理解这类犯罪的社会成因,才能着眼于社会的主动改良,使其从根本上减少。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同时未成年人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其最大限度的特殊保护.我国199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其中,家庭是未成年人最先接触也是对未成年人影响最为深远的基本社会单位,因此家庭保护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最主要的途径.文章以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为接入点,分析了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在民事法律框架下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着重探讨了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问题,希望国家可以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进一步强化家庭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性犯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形式,在刑法中应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立法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性犯罪的规定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是现有罪名规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为相关犯罪的犯罪对象和犯罪主体的范围过于狭窄,无法满足保护人权及惩罚犯罪的需要;其次,许多严重的性侵犯行为没有被规定为犯罪行为,从而导致法网出现严重漏洞。本文在分析我国刑法中有关性犯罪的规定情况及其造成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性犯罪的刑法立法提出建议,以其对立法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对未成年人作为土地权利主体的法律依据、未成年人土地权利登记的法律限制、未成年人获得土地权利的几个主要途径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成年人土地登记中的有关问题,并对完善未成年人土地权利登记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忠 《九江学院学报》2005,24(3):104-108
本文就未成年人的群体社会态势、未成年人的“时年”特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接受”情境,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诸方面,探讨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可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