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教的伦理精神 ,在其各种戒律中有着集中的体现 ,从伦理的角度看 ,道德规范是戒律的主体 ,戒律规范着信徒们应当如何或不应当如何的具体准则 ;这些规范又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性 ,针对不同修行阶段的人们 ,有着不同的道德要求 ,这保证了道德理想实现的有效性 ;佛教道德既讲自律自觉 ,又强调他律强制的必要性 ,注重道德制度的健全 ,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戒律的伦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戒律之学不仅是佛教道德和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之学 ,也是学佛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基本。戒律之学构成了佛教伦理学的核心和根本。佛教制戒的目的在于和合、安乐、清净、外化、内证、究极理想 ,戒律的伦理精神表现为去恶从善、平等慈悲、自利利他。“罪”与“罚”是戒律道德特色的深层体现 ,具有可违不可变性、效力的规范性、实施的教育性、以罚系罪性、行为的开脱性、守节精神的趋同性等特点。戒律重在强调个人的修持 ,强调众生共同努力 ,完善人格 ,觉悟成佛。佛教戒律的道德特色进而表明 ,佛教是道德品性极为浓厚、内涵非常丰富的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3.
提到中国传统艺术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的佛教艺术,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过程的繁荣昌盛是功不可没的.中国佛教艺术的现代价值包括:审美价值,文物及学术研究价值,商业价值和心灵净化价值.我国的传统佛教艺术价值逐渐被认识和发掘.在日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借鉴和发展我国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本土法律的规制,佛教教义和戒律逐步刻上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烙印。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中的众生平等、慈悲报应、地狱、忍辱和合等思想也日益影响着传统法律思想,改变或强化着帝王贵族、氏族官僚以及普通百姓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观念。究其原因,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桥梁影响传统法律思想、佛教受世俗法律的特殊规范、佛教戒律与法律的相通与互补等因素使佛教影响传统法律思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 ,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具有宇宙整体理念、追求生命超越的宗教人文精神的中国佛教哲学 ,可以为调整人的心灵 ,进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的某种解决思路。把佛教哲学思想运用于缓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必将有助于调适人类的生存需要 ,减少人类的现实痛苦 ,增进人类的和谐友爱 ,提升人类的精神素质 ,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佛法无边、世法有界体现的是无为法和有为法的差别。佛法教化众生向善,达到解脱、觉悟,实现佛国净土;世法规范世人言行,达到尊规、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但追求目标异中有同,本质上都属于行为规范,基本价值都是追求向善,而且无论是佛法还是世法,都在人类世界共行,适用对象在很大范围相同。佛教是对人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法律是对人的行为底线的设置。所以,佛教和现代法律之间其实存在着不解之缘,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尊重,世出世间,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莲池对明末戒律的改革与重振,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彰显佛教精神倡导大乘菩萨戒、融合儒释五戒为基、戒净归一摄戒归净等方面。综观而论,莲池顺应明末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融通三教、圆融诸宗,彰显佛旨、指归净土,为明末戒律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近世律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莲池对明末戒律的改革与重振,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彰显佛教精神倡导大乘菩萨戒、融合儒释五戒为基、戒净归一摄戒归净等方面。综观而论,莲池顺应明末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融通三教、圆融诸宗,彰显佛旨、指归净土,为明末戒律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近世律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传统家训中关于治家之道的思想主要包括以圣贤为范的立家之道、以教子为先的兴家之道、以勤俭为务的持家之道、以睦亲为上的齐家之道等内容。它们是承载圣贤人格思想和教化方法的有效载体。发掘传统家训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时代内涵 ,对于推动当代家庭道德建设 ,强化家庭的教化功能 ,促进社会稳定 ,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佛教美学的价值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虽无严格意义上的美学,但通过佛法义理呈现了深邃独特的美学观念。在总体宗教性质限定下,佛教美学的价值趋向体现为由伦理化超主客价值趋向,向哲理化、心理化超主客价值趋向推进深化的历史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以长者的口吻,通过家书、诗文、家谱、族牌、宗祠等介质,从家庭、家政、修身、勉学、伦理等方面,教育族人晚辈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品德教育,形成了较系统的品德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综观传统家训的德育思想,无论是其内涵还是教育方法都有可借鉴之处,当前应大力弘扬优秀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14.
道家文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文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文艺价值,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当代佛教文学的界定、载体、作者群体、体裁、主题、题材、表现手法、审美特色、历史渊源、与其他文学比较体的关系等方面对当代佛教文学加以研究,试图填补此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之所以成为人见人爱的艺术形象 ,关键在于人们取其观赏价值中的多重艺术品格。猪八戒形象设计中的悲剧品格在于为了掩饰自己的先天不足所作的努力使人同情和感动 ,他的喜剧品格在于他满口的幽默语言 ,让无数读者为之捧腹。猪八戒从佛学意义上看是个充满了错误并急需要进行改造的人 ,通过改造这样的人 ,对社会对人生有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 ,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改良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就中国文化传统而言,佛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佛教的基本义理及平等原则、慈悲救济观念、戒杀护生理念、明心见性的关怀等佛教伦理观念,丰富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内容。强化了中土道德教化的信仰力量,增强了世俗伦理的约束力。作为宗教伦理,中国佛教以其普遍性、超越性特征在中土传统社会中成为一种有效的劝善化俗之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缓解现代危机、增进义务责任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柯瓦雷(1892——1964)生于俄罗斯的塔冈罗格,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史家。但在他科学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柯瓦雷的科学哲学思想以人类思想的统一性为信念支撑,诠释了科学、哲学这两个人类最高智慧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展示了科学哲学思想的内在力量。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中的科学整体性思想、科学思想史方法、"思想实验"思想、科学革命思想等对于建构与发展中国的科学哲学,推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廉"作为一种具体的道德要求,其常见的含义是不苟取、不贪得,主要体现在清介自守、反贪拒贿、秉公执法等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廉"的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儒家思想最高的价值标准”。从“天人合一”、“人我之和”、“人之善群”、“完善人格”、“均无贫、和无寡”五个维度来分析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以看出:“天人合一”启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人际和谐”启示现代社会要“以人为本”;“群己之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身心和谐”启示人们要塑造当代社会主体的理想人格;“均无贫、和无寡”启示人们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