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实际有机结合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表述。它深刻地揭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利益所在。因此,“两个离不开”是正确处理今天民族关系的思想武器,是对各族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维护和发展“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必须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两种表  相似文献   

2.
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是维护新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最根本的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关系新疆工作全局的重大任务;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事关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是维护新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治本之策;广泛发动各族干部群众,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兵团是新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学"是孔子思想的精髓,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复礼"是"仁学思想"的践行标志;"孝悌"是"仁学思想"的心理基础;"人格"是"仁学思想"的精神动力,它们共同建构起孔子"仁学"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仁学"思想体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代统治者将诚信从道德层面提升到政治层面,成为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唐能秉持"诚信",既与当时崇尚诚信的思想传承有关,也与当时的历史进程相连,同时也离不开统治阶层的开明"纳信"。唐对少数民族"施信"表现在制定律令以立信;和亲、通婚以互信;"爱之如一"以示信;精选边镇良吏以护信;设羁縻府州以推信。其结果是既获得了边疆各少数民族对其最高宗主权的认可,使各民族得到充分融合,也稳定了边疆,发展了经济。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的政治伦理思想大致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在政治实践层面,他秉奉儒家政治理想,倡导经世致用;二是在价值教化层面,他通过义理融通的方式极力宣扬儒家的价值观念,并把"行道"作为其义理生发的重要内容。二者又在接受了儒家价值教育的文人士大夫身上得以汇聚。同时范仲淹也意识到,要想在北宋当时内忧外患的朝局之中,肩负起"行道"的责任,必须要有舍身弘道的自觉精神,于是他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作为精神鼓舞与为政准则。然而范仲淹政治伦理思想所强调与奉行的一切都是基于其"君民一体"的民本主义思想而进行的。同时,其民本主义思想对"宋学精神"的养成与"共治"政治的产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屠春友 《学术界》2001,(6):254-260
"发展与创新"理论研讨会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单位发起.研讨会以"七一"讲话为指导,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理论创新的关系;"三个代表"思想与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创新的价值取向、创新的代价及评价尺度以及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莽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明德 《东岳论丛》2007,28(3):84-88
王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离奇古怪,但其民族关系思想则比较理性,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一统”既是王莽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还与他的政治思想基本吻合。王莽既清楚“怀柔”的作用,也想以“怀柔”的手段去招徕和安抚少数民族。王莽从“一统”思想出发,试图“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并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辅立匈奴单于,以分化和瓦解匈奴,因遭到匈奴的强烈反对,辅立计划一直没能实现。尽管“一统”思想和“怀柔”思想的动机符合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但降王为侯、改换旧印、更名及随意封赏单于等做法,却偏离了王莽的主观愿望,结果激起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众怒,并导致其民族政策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基于现实治理之立场,本乎儒家"诗教"之主旨,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同时,范仲淹辗转各地为官,浏览了诸多大好湖山,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显示其生活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充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贯注到到诗文创作中,形成其鲜明特色,但范仲淹日常待人却极其平易,其诗歌总体风格与之相似,皆以"平和温洽"见长.  相似文献   

9.
《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的乐论思想对中国社会长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和"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历史自觉,通过乐与声、乐与礼、乐与教三组关系,继承与发展了这一乐论思想。其中,"乐"与"声"以心为其本体,源于情动,声为乐象,以是否具有道德性作为乐与声的本质区别;"乐"与"礼"存在本质、社会功能等差异,有着相互限制、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关系;"乐"陶冶性情之功及其道德特征,使"乐"与"教"紧密结合,教以"乐"为内容,善民心,易风俗,养君子人格,成良好政治德性,实现天、地、人的和谐;乐以"教"为则,"教"规定了"乐"的内涵与目的,限制了音乐艺术的独立性与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觏与范仲淹都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范仲淹主持了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李觏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本文论述了范仲淹与李觏的交游及政治思想的共鸣。他们二人志同道合,都以天下兴衰为己任,都有变法革新、理财富国、术强图变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1.
吴莹 《学术探索》2014,(4):42-46
党的民族文化政策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在云南得到了全方位的贯彻落实。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民族文化政策的实施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评价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在云南的实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关注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在云南的实施是否符合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是否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是否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自身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维 《学术探索》2003,(4):90-9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一大战略.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区域.西部大开发给西部民族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解决好民族问题,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和“正道直行”的品格修养,都在他身上得到较好的体现。梁启超的“新民说”又使晏的民本思想得到升华,民本思想成为其进行乡村改造的思想基础;基督教的博爱哲学和济世扶贫的人道主义与天下一家的大同观念,启迪了他热爱平民大众的思想,给了他矢志乡村改造的精神动力;而他对苦力的深刻认识和对平民的广泛同情则是其进行乡村改造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民族宗教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以爱国主义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主政西南近三年的时间里,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政权改造工作。其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坚决落实“共同纲领”精神,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少数民族领袖影响力,推选有代表性的人物组成政府;三是广泛运用民族代表会议的形式讨论决定问题,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四是配备和培养少而精的民族干部,保证政权改革顺利推进不出乱子。其鲜明特点有三个:一是着眼维护民族团结这个政治目标进行少数民族政权改革;二是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意愿的基础上处理政权改革各项事宜;三是在时空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实施政权改革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积淀深厚,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原生态地保留了内蒙古各民族的历史记忆,鲜活地记载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还绵延不断地传承了各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感应思想是《周易》的基本和核心思想,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形成和特点的重要途径.《周易》中的感应思想有同类相感和阴阳感而为一两个方面,前者本质上是形式逻辑中的类比推理,但比类比推理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后者本质上是对立统一规律,但由此导致片面夸大同一性而否定斗争性,则又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李兴斌 《文史哲》2005,1(4):19-26
先秦兵家和平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是以禁暴除乱和安国保民为战争的终极目的;二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战争获胜的理想结局;三是以“修道保法”和赢得人心为战争获胜的坚实基础;四是高度重视智谋的作用并以之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五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常备不懈为和平的可靠保障。先秦兵家和平思想有着久远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首先,爱好和平、追求和平和维护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华民族在战争理念上赞成并支持反抗侵略的防御战争而反对向外扩张的侵略战争;其次,批判不义战争、谴责滥杀和破坏是历代贤哲的一致做法。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仍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第一,它为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不义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有力的思想武器;第二,它为我国和平崛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通过对“识”、“悟”、“趣”三个重要概念的厘定,对传统诗学的形象思维思想作了深入论述,从而揭示了古代诗学中形象思维的活动本质与规律。严羽对形象思维的相关论述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他改革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关于基本政治制度与具体制度体制的关系,关于领导体制与领导者个人作用的关系,关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维在政治领域的自觉运用。深入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对于继续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在改革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