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指标的增长,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也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农业生产力的特殊性入手 ,阐明农业生产力是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所构成 ,并从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 ,深入地论述了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内在联系规律是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与一切私有制社会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道德进步是有机统一的,生产力的发展对道德的进步和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进步也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与道德进步的要求完全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完全可以避免道德代价,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共同富强的本质为避免道德代价提供了根本前提,社会主义长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为避免道德代价提供了社会条件,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是避免道德代价的重要保证,客观上所付出的道德代价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必然逻辑。不仅如此,就其本质要求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是道德经济。  相似文献   

4.
以1989年和1990年连续两年丰收为标志,我国农业已开始扭转前几年粮、棉徘徊不前的局面。丰收之后,如何正确判断我国农业形势,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保持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一、正确认识农业形势我国粮食棉花总产量从1984年登上新台阶以后,一直处于徘徊状态。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措施加强了农业,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上自然条件好,风调雨顺,使1989年产量有所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的农具,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无论在质地上、种类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特别是牛耕的出现,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不仅直接为当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对后世的农具变革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与农业产业化张利强发端于山东诸城的农业产业化席卷全国,人们从农业产业化中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对传统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制度的创新,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这也顺应了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推进农业...  相似文献   

7.
社会变革和进步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社会变革中,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体现得非常突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时期,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突破的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工具的使用,促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关系发生变化,私营手工业商业的出现,对整个社会变革和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90年代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四大又进一步强调必须贯彻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决定。当前,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应当从哪些方面努力,采用什么途径,来完成党中央提出的目标呢?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在解放  相似文献   

13.
全文对湖北省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对二者不协调的根源进行了考察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农业技术进步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法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增长速度方程对陕西省1984—2002年农业(狭义,主要指种植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发现该省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农业的发展对资金投入有很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影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04—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农业增长贡献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现阶段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影响是以直接影响为主。最后提出有效地整合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和各个要素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扩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根据技术进步动力源的不同,可以把技术进步机制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诱导型和双轨协调型三种。在中国农业发展现阶段,必须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型机制来推动中国农业的技术进步。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提高,政府主导型应让位于双轨协调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要实现突破、发展,向现代化转型,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使中国农业从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进入到以技术为基础的农业。农业技术进步有三种基本路线中性型、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从资源禀赋出发,中国应选择生物化学技术进步路线;从实现转型出发,机械技术进步更具有意义。因此,现实的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应选择一条非均衡、动态式、中性型技术创新路线。  相似文献   

18.
农户的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的技术创新是农业新技术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桥梁。农户的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是否采用新技术取决于农户对新技术预期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农户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决定了农业技术选择倾向于使用替代资本的农业技术,因为这种技术符合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的特点。政府的责任是在多方面鼓励农户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论的角度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基本关系 ,阐述了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进而提出了加速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期的非均衡发展导致国民经济出现的“股梗阻”,说明农民收入的高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