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是人类永恒的精神现象,对人类思想、精神、文化影响巨大而深远.本文将唐宋词创作放入休闲文化的大视野下,从享乐、闲情的维度对唐宋词人的创作实践进行分类与梳理,将词体创作实践和当时文人的休闲娱乐心态联系起来,重新审视、还原休闲文化、娱乐精神在词的创作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为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宋代音乐文化开辟了我国音乐娱乐文化大众化、商品化、职业化的先河.我们应借鉴宋代音乐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文化的发展.在推动文化发展时,应把文化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推进,要注重继承、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一场场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和一次次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石油企业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大庆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石油企业文化.大庆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企业精神,是油田之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油田发展的动力.进行大庆精神教育,要建设好教育阵地;要正式纳入大庆国民教育体系,编好教材;势怎样变化,都要坚持弘扬大庆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建秋 《天府新论》2008,(5):99-103
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在概念上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在内容上娱乐文化被人们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包容关系",但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娱乐文化具有传统性要素而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产物,娱乐文化并非全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而大众文化却必然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娱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部分并不靠大众传媒来传播,而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其存在的前提是通过大众传媒模式化生产的、易复制文化,娱乐文化包含了精英文化中的娱乐活动,分为精英式的"审美的娱乐"和大众化的"纯粹的娱乐"两种主要的类型,大众文化则必然是大众化的,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庆祥 《学术论坛》2007,30(9):176-180
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继承问题,既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国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目前在国内兴起的国学热,一方面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价值意义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需要.然而,我们会面对怎样复杂的文化环境,如何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为当前的目的服务,文章就以上问题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6.
林凌 《社会科学》2008,(5):137-143
在军旅电视剧极度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价值取向隐忧和审美隐忧.这些电视剧充其量是商业包装下的文化泡沫,充满了对军人、战争及其军旅文化的误读.放大军旅生活中的娱乐元素,娱乐军队历史,娱乐军人情感.制造了一顿大众文化盛宴.过分渲染和肯定军人的农民意识,把现代军人的精神臣服性当作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天职加以肯定,通过强调爱情生活中对女性的征服及其强势地位,满足潜意识里的皇权欲望.走出军旅电视剧创作疲态,要防止军旅电视剧自我模仿、自我克隆,防止军旅电视剧的粗俗和庸俗.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各类文化讲堂是传播和谐文化的新载体,其传播和谐文化的成功实践说明:传播和谐文化要把满足受众需求作为出发点;要抓住培育和谐文化精神这个核心;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推动传播手段创新,有助于和谐文化的理念与价值观念广为流传,掌握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泛娱乐化”是由狭隘的价值追求、多元的驱动要素、完整的产销链路、戏谑的娱乐方式、虚妄的精神信仰等共同型塑的一种现代亚文化叙事图景。从实质上看,“泛娱乐化”是异质思潮与娱乐理念互构衍生的价值扭曲镜像,是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联合“把持”的文化生产形式,是文化霸权与全球市场共同“打造”的精神异化景观,是心理渴求与情感供给嵌套编织的娱乐狂欢幻像。为有效规约“泛娱乐化”现象,应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崇高精神境界;加强主流价值观培育,端正娱乐价值取向;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规制娱乐内容生产;合理引导心理需求,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元代儒士生存的边缘心态、娱乐的自适心态、价值的凸现心态的,心理结构决定了元人的元曲批评表现为序文体和目录体.序文体和目录体的文体形式也体现出了元人元曲批评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都市大众,正在成为中国人群的主流.于是,大众文化悄然勃兴,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世俗享乐代替了乌托邦式的精神向往.这到底是历史的进步.抑或是文明的倒退?究竟该如何把握中国当代的文化走向.何处才是炎黄子孙温馨的精神故园,怎样安顿由躁动不安的现实扰  相似文献   

11.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都市报的新闻娱乐化是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趣味性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富有刺激感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满足其多元的文化需求.然而,对都市报娱乐功能的过分强化,会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  相似文献   

12.
娱乐经济是企业以其产品或服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心理趋乐欲望和精神愉悦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本文研究了娱乐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其内涵及特征,说明了娱乐经济的积极作用,并对企业如何运用娱乐经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吴文娟 《社会科学》2005,(3):121-128
当今世界,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创造全新的娱乐经营理念,引导人类在无穷的变化中体验乐趣,感受欢乐,分享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当今上海文化体闲娱乐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世纪之交,上海的文化休闲产业对已有的文化休闲形态进行了重新布局与整合,出现大变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找新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无论电视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都成为视觉文化的主要阵地,它们追求的是可观赏性,收视率或点击率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娱乐功能的一枝独秀使当前视觉文化呈现出狂欢乱象.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对电视文化提出"娱乐至死"的警告;而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大众娱乐中蕴含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前的视觉文化语境下,能否建构理性民主的公共空间,全面发挥大众媒介的多种功能,需要多方力量多渠道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说的精神文化生产,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发展相适应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大众文化娱乐等各项文化事业中的精神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生产。精神文化生产者的职业道德.就是与精神文化创造这个特定的职业、岗位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力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规范精神文化生产者的职业行为.对于净化文化市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社会创造清新的精神空间;对于我们以更为健康的精神文化促进整个社会道德进步和精神文化振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时代呼…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这样一个有着40多年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优良传统,承担着维护国家石油安全、支持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整体发展、保障油田员工切身利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重大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怎样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引领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生产力,既要发展客体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强化社会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又要发掘人的主体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强化主体生产力的社会文化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群众文化既是发展精神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又是发展物质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通过文化艺术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当今电视纪录片已吸取了人文主义精神于其中 ,这是让精英文化走进电视的路子 ,并探讨了怎样运用人文主义来实现记录历史使命以及怎样拍摄内含人文精神的纪录片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宏观的美学理论角度观照吕剧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生存现实,从吕剧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生存环境中所具有的精神文化价值、社会凝聚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元价值,并进而提出生态文化重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程肇琳 《学术探索》2004,(3):106-109
报纸的娱乐报道应有自己的文化追求,那就是要彰显独立个性,拒绝跟风赶浪;要追求高雅,摒弃低俗;要传播人文关怀精神;要从娱乐感官上升到追求娱情娱心。如此,一张报纸才有望在其文化品质上"不同凡响",真正成为一张广受读者喜爱与重视的大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