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建增 《南都学坛》2004,24(5):15-16
汉画中虎的形象比比皆是,除了斗兽和狩猎画像外,许多虎都具有显著的“神性”特征,诸如食鬼驱邪图中的虎、汉墓门画中的虎、翼虎穷奇、人面虎陆吾、九头虎开明兽以及“四神”之一的白虎,等等。它们既能吞食鬼魅,威慑敌害,守卫天门地户;又能庇佑人神,赐福示瑞,更可以乘栽以升天仙。如此形形色色的神虎画像生动地再现了汉代民间有关虎崇拜的习俗。  相似文献   

2.
酒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 ,汉画中反映汉代酒文化的画像甚多 ,主要画像有酿酒、沽酒、饮酒等。出现在画像中的常用酒具有壶、樽、卣、勺、耳杯等。酒令的种类有投壶、六博、猜拳等。酒的用途主要可分为自娱、待客、祭祖祀神以及逐疫驱鬼数种  相似文献   

3.
浅析汉画中的足球、马术和举重运动张华,曾宪波我国古代的体育运动渊源流长,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它是中华民族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朝是我国古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军事体育的制度化,娱乐体育的竞技化、表演化,养生体育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孙松珍 《南都学坛》2007,27(2):21-22
汉画中有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主要有蹴鞠、角抵、马术、技击、射箭、武术、六博、投壶等,技艺娴熟,竞赛规则严密,竞争激烈,对中国体育竞赛活动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汉画中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中刻画有形象生动的庖厨图,反映了汉代丰富多彩的饮食生活。从食品构成上看,主食仍然是五谷杂粮,肉食有牛、猪、羊、狗、鸡、鸭、鹅、鱼、鳖等山珍海味,瓜果蔬菜俱全。在原料加工、饮食模式、烹饪技艺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李真玉 《南都学坛》2004,24(5):17-18
汉画中有许多画面表现了汉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神和有关农事神灵的祭祀和崇拜等习俗。这些画像反映了汉代社会各级官吏对农耕活动的劝勉、为祈求丰收而对神灵和原始巫术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贾勇  赵唯 《南都学坛》2002,22(4):12-13
在汉画中,牛是具有超凡能力的神兽;牛神话是富有幻想的汉代人的思想记录。同时,牛神话具有矛盾 性。  相似文献   

8.
<正> 跳丸,也称弄丸,是我国汉代百戏节目之一,属于手技的范围。在现代杂技中,这项手技仍然存在。由于跳丸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表演节目,那翻动飞腾的弹丸令人眼花瞭乱,目不暇给,所以,在汉代百戏中它是一项颇为盛行的节目。汉代是我国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艺术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些艺术类别当时通称为百戏。含于百戏之中的杂技节目计有飞剑、跳丸、弄壶、吐火、倒立、冲狭、鱼龙漫延,总会仙倡等等,洋洋大观,百艺纷呈。跳丸以其独特的技巧而跻身于汉代百戏之  相似文献   

9.
张延玺 《南都学坛》2007,27(5):21-22
技巧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生活需要,进行表演和展示的一种娱乐性活动。汉代是我国古代技巧发展的重要时期,汉画中技巧动作主要表现在倒立、平衡、跟头、抛接、牵引、转体等方面,总结汉代技巧动作特征,可以为现代技巧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浅论汉画中的升仙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汉画中,那些突出反映升仙思想的画面数量很多。本文所论及汉画中的升仙工具旨在揭示当时的人们为了实现殁后升仙的宿愿,是如何借助于神异动物的功能,架起仙界与人间的桥梁,使天地变通途的。现将借以升仙的动物归纳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汉画中的楚舞蹈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画中的楚舞蹈艺术陈峰本文试图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仅对汉画中的楚舞蹈艺术及其特征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汉画中楚舞蹈艺术的形式汉代的舞乐百戏,在宫廷、豪门,在闾巷、祠堂都有相当广泛的表演活动。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倡优的不断创造,出现了汉代辉煌灿烂的的舞...  相似文献   

12.
汉代画像石 (砖 )有大量的表现汉代妇女生活的画像 ,主要有神话传说中的妇女形象、贵族妇女形象、劳动妇女形象、历史故事中的妇女形象、侍女形象、乐舞百戏中的艺伎形象六种类型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妇女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虎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的归纳,对有关虎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做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 1989年春,在南阳县北辛店乡熊营村东发掘了一座汉代画像石墓,其主室中柱正面,有一手擎华盖,怀抱日月,曲尾相交三匝的伏義女娲画像(如图一),其画面组合在我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它对日月神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该画像被雕刻在墓主室中柱下面,伏義、女娲均作人首蛇躯,上身着襦,蛇尾相交三匣,无下爪,伏義居左,头戴冠,左手抱一园轮,中有一金乌,当为日的形象;右手擎一华盖。  相似文献   

15.
试析汉画中的《雷神出行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雷神出行图》在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山东、南阳及徐州等都曾发现过。本文试就此类画像作一粗浅的分析。 山东武氏祠汉画像石,后石室第三石第二层画像的内容是:画左部有一车,以云气为车轮,车上前后各树一鼓,舆中乘一人,右手持槌作击鼓状,车前有五人用两根绳子牵引车子前进。车后有一人张口吹气。画右部有一双首龙拱成的“龙门”。龙门之下有一人举锤持凿,双脚踏在下面跪伏于地的人背上,似欲凿击跪伏之人。龙门正上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的画面,是由一个个单体、枯燥的人与物像所组成,而艺匠通过一个个细小的动作、情节、物件与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形象,使单调的物像充满了生命力,展示出社会活动的各种鲜活场面。因此,细节在汉画中起着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曹新洲 《南都学坛》2012,32(3):19-21
作为墓葬建筑材料的汉画像表达的是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状态,每一幅画面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即汉画思想。汉画思想是在汉代社会特定思想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对汉代社会思想的系统反映,而这些汉画思想在每一个墓葬单元内又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埋葬习俗。透过汉画思想的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汉民族文化的原有特性。  相似文献   

18.
汉画中的射箭、击剑和摔跤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波  张华 《南都学坛》2000,20(2):12-13
汉画中有不少表现汉代射箭、击剑和摔跤运动的图像,结合古代文献,可知这三类体育运动在汉代已相当普及,这对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出土百戏题材汉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翔实而生动地展现了汉代表演艺术演进的有关情况,为我们考察和评估早期表演形态、化解相关学术论争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在东汉,演出中已经开始注重各艺术形式的不同职能与统一组织,演员的表演已经实现了由形体表述向角色表述的跨越。百戏表演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艺术叙事功能,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东汉晚期陶戏楼的出现,意味着歌舞表演开始有了正规而专业的舞台。戏楼的形制与格局,为表演艺术实现主题集中、不同表演阶段在舞台上的平滑转换(即后来舞台表演中的“场”)创造了条件。出土的百戏题材汉画可信度较高,蕴含有大量文献未曾记录的表演信息,为考察东汉百戏的艺术形态和更正当前学界的一些通说提供实物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曲艺的具体生成源头及其情形"可证之史短",而从图像文物看,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俳优诙谐表演、表情、动作、伴奏乐器及唱和形式等都与后世的曲艺表演形式相似,因此,曲艺的说、唱、表演等喜剧表演形式导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