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及其实践追求的实际内容。而对“人”的理解存在着“个体”和“类”两种意义上的理解。自由主义从类本质意义上抽象谈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具有极大欺骗性和虚伪性,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片面对集体主义的强调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误读。从马克思的本真语境出发,辩证理解个体与类的关系才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中“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类、群体、个体三方面来揭示和界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通过考察类、群体、个体的发展在历史矛盾运动中的关系转换,深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认识,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根本的、最终的目的,在现实起点、研究对象和价值取向上超越了西方传统人学。  相似文献   

3.
赫勒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提出的个体发展思想是源于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并继承了马克思"类本质"的观点,但个人发展的途径及终极诉求又不同于马克思,她主张通过个人的改变而使日常生活人道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赫勒的"个体"思想带有抽象的人的理论逻辑,但她所倡导的日常主体的自觉提升,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里程碑。究其原因,五四时期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传播与妇女解放运动利益统一、双向互益。一方面,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使我国妇女解放运动逐步从"个人"层面上升为"社会"层面,从"男女平权"的权利诉求转化为"社会解放"的政治诉求;另一方面,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在这个互动过程中,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的人性复归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认为,人是历史性的人、关系性活动性的人、类人.人的本质不是自然性的,而是历史性的.历史性的人就是世界历史性的人,就是个人.现代西方哲学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海德格尔同样把人描写成时间性、历史性的存在.人不是静态的对象,而是一个劳动、生成的本质.人的活动或作为活动的人并不抽象、空虚,有其空间的维度,即共同活动,构成社会;还具有时间的维度,构成历史.海德格尔同样把人描写为一种活动性的本质、关系性的本质,胡塞尔更把关系理解为一种原初所与性.人是类存在物,是自我改造、自我生成那样的类存在物.胡塞尔同样认为一种“类人”是可能的,一种“类觉”也是可能的.类人构建起同一个世界,构建起我和他人.类人与个人并不矛盾,指的就是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才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辈理论家中的有益思想因素,通过对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关系、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解放关系的具体研究,深刻揭示出人(个体与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7,(4):95-99
对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追问与回答,人类从未停止过,但直到马克思才科学而又系统地给出了答案。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了人的本质。一个是人的类本质,另一个是人的个体本质,这两个本质都立足于人的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不同方面的展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为他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提供了内在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当代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以强调,并鲜明地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里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入手,在阐释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就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之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宗旨,为实现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双向促进提供新的进向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和枢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探索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了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受动性与能动性、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其思想既具有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指导现实社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现实的个体的人是根本出发点;实践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从而成为自由人是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对我国民生问题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解决民生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解决民生问题要注重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形成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与公民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