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我觉得提“第一卷第一篇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性质的商品”,不如提第一卷的研究是从什么性质的商品出发的。因为如果讲研究对象的话,第一卷的全部内容都是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的,第一篇的研究对象也不能脱离这个总的范围。马克思开宗明义说,《资本论》的研究所以从分析商品开始,是因  相似文献   

2.
读了高凤歧同志《论(资本论)中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文(见《河北学刊》1983年第一期),颇受启发,但对文中提出“做为《资本论》起点的商品,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的见解,不能苟同。由于弄清楚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性质这个问题,不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对《资本论》理论体系的理解。因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高凤歧和其他同志讨论,请教。 我认为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即第一卷第一篇所研究的商品),其性质不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到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商品是具有特殊经济规定性的商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多次指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商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资本的产品。这种商品,《资本论》简称之为商品资本或“商品产品”,用符号 W’表示。作为资本主义商品,从逻辑上或历史上讲,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马克思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3.
1989年收录《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的MEGA2Ⅱ/8卷出版问世,在导言中,编者们详细介绍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恩格斯编辑工作情况,他们认为,恩格斯使用包括《修改意见表》在内的马克思遗留的修订《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2版的全部文献完成了出版工作,可以说,德文第三版“遵照了马克思设想”,可以被视为《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但是对比《修改意见表》和德文第三版后得到的事实表明,恩格斯在德文第三版编辑时没有使用《修改意见表》,这一版并非是《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毋宁说是“未完成的美国版”。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与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第一稿的过程中,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①。在《资本论》第一卷定稿以  相似文献   

6.
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的同志认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商品的价值,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物品的有用性抽象掉了.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随着《资本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社会使用价值这一经济范畴,而这一范畴长期以来被经济学界忽视了."并提出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的含义有三点:"一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和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指的也是物的有用性,即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二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商品的价值量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并且指出:“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后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第三卷第716页)于是,他得出结论是:“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价值论到知识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价值论”的内涵不断扩大从重农学派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观点上看,就孕育着劳动价值论,到了亚当·斯密时就已经将商品的两个因素揭示出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地证明了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资本论》(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已经一百一十周年了。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不以通常意义的‘经济理论’为限;他专门以生产关系说明该社会形态的结构和发展,但又随时随地探究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使骨胳有血有肉。”(《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21页)所以,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剖析是《资本论》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这方面的论述,对于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深入揭批“四人帮”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上散布的修正主义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和由商品交换产生出来的货币开始的。马克思认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难处在于商品,而不在于货币。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便对读者说明:“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关于货币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一开头就引用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概括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其中包括不少有关生产力的精辟论述。本文想对《资本论》中有关生产力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生产力是《资本论》中研究生产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的同志说,马克思这里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看这种解释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第一,把这段话里的“生产方式”说成是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就会使这句话变得文理不通、不合逻辑。且马克思紧接着  相似文献   

12.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部分,按照马克思的原来 计划,是要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的。马克思把《资本论》的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而把《资本论》第四卷称为历史部分、历史批判部分或历史文献部分。1866年10月13日,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的认识不统一。多数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我认为全书三卷的标题就已经表述得很清楚。马克思在第三卷的开头曾经指出:“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接着他又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关于第三卷,马克思说:“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  相似文献   

14.
薛志贤同志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就《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的结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不仅“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而且产生了新的混乱。例如,他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先于货币。”我认为这里有两个错误: 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定金是货币商品”。这就是说,马克思研究货币的各种职能是以货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写完《资本论》第一卷,并着手准备该卷的付印工作时,曾自豪地给恩格斯写信说:“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对此,恩格斯评价说这是“巧妙的辩证的结构”。列宁赞誉为“《资本论》的逻辑”。对《资本论》的内在结构,百余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做了许多卓育成效的研究,但又很不够。无疑,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对  相似文献   

16.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底是指什么?这个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文革”前在我国经济学界曾开展过热烈的争论。近年来又旧事重提,争论再起。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有过明确的答案,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①(以下简称社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曾经讲过:“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1卷,第11页)。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根本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经济运动规律,而且深刻地剖析了这些经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剖析  相似文献   

18.
百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结构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许多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仅对《资本论》第一卷的内在结构提出一点看法。恩格斯在读完《资本论》第一卷后,曾给马克思写信道:“我祝贺你,只是由于你把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放在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联系之中,因此完满地使这些问题变得简单和相当清楚。”这里说的“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联系”,就是指书的“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这段话,是对第一卷内在结构的正确评价。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把握全书的内在结构,对于理解书的内容,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价值生成:“无差别劳动”的积淀(第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又说,“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只有等量劳动或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显然,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生产过程中商品价值的生成问题,没有理由否定,商品价值的生成只能发生在生产领域,至于…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物质不是商品,土地资金是商品在讨论城市土地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城市土地具有价值,具有商品属性,并把土地具有商品属性作为开展地产经营的理论依据。这种观点是否能成立呢,先让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土地问题的。马克思在论述土地范畴时,首先肯定了土地是自然资源或自然物质,而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马克思说:“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资本论》第1卷,第668页)“土地应该理解为各种自然力本身,因而也包括水力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Ⅱ),第388页),“土地,这个无机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