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表现在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相似文献   

2.
留守生活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遭遇,过什么样的留守生活决定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状态和质量,留守生活是我们考察和思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视角和维度.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构成.对陕西省宝鸡地区7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情感呈现陌生化倾向,学业成绩不良现象普遍,也容易成为同学欺负对象等,而且,不同学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对留守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李铁成 《新少年》2014,(7):14-14
义县西部山区瓦子峪镇10所村小学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设心理邮箱,建代理家长监护机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为留守儿童解疑答惑,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心理、学习、安全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从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在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的同时,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现实优势以及实际作用,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在S省J县联合开展的农村儿童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类儿童在各个维度上的健康状况有所不同。第一,在身体健康方面,受调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受访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营养问题,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第二,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抑郁情绪更加突出;第三,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拥有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第四,父亲和母亲在儿童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由此可见,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未来,首先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儿童医疗保健;其次,应提高亲子联系频率,加强亲子有效沟通;最后,应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关怀,鼓励儿童开展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6.
以“00后”一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接触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数据,构建社会化和媒介接触相关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健康状况、生活自理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待人接物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学习和社交偏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娱乐偏好并不能显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社会信任在网络媒介接触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调查发现:农村学龄前典型留守儿童的语音能力最弱,非典型留守儿童次之,非留守儿童最强。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会受儿童生理、心理、认知能力和家庭语言环境的综合影响。提高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语音能力需要家长、幼儿园教师、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共同重视,合力创建普通话语境。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自我接纳的差异,从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对310名留守儿童和714名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一般儿童自我接纳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自我接纳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2)性别和留守类型在自我评价上的交互效应显著,表现为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中女生的自我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3)学段和留守类型在自我接纳上的交互效应不显著,但学段的主效应显著,表现为SAQ总分上随着学段上升而上升,且各个学段之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州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这是民本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十二五"新发展阶段,社会管理体制变革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而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服务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温州特色的留守儿童群体在生存和发展方面的困境为出发点,以留守儿童能力建设和增量其"社会资本"为理论视角,提出了消除对留守儿童"污名化"标签和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多元"社会支持系统的新观点,并探讨在管理理念、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机制和管理工作六个方面创新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刘军 《华人时刊》2020,(2):92-92
近年来,随着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教育引导,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凌海市凌河村小学80%学生为留守儿童,校内外孩子们生活安全倍受关注。小学特设"安全校长"及"代理妈妈",对320名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与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让留守儿童安全、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访谈和自编开放型问卷对西藏大学、铜陵学院、宿州学院75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多项回溯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生活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情绪、性格、人际交往都有影响。被调查对象是考上大学的留守孩子,他们积极、求上进、刻苦、努力、塌实、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等,在学习上的表现不能代表所有留守孩子的情况。研究结论可以为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关心留守儿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父母聚少离多,祖辈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近人意之处,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亲情、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贵州民族地区特别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留守儿童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认为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心理、安全和学习方面,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监护人素质、提供留守儿童与家长交流的条件、加强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等是解决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接关爱留守儿童,最终营造公平制度环境,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除了强化家庭功能,外出父母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针对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以及问题的现实性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全面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机制构建中纳入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视角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做法.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及政策要与目标群体的现实和战略性需求相吻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应该纳入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思想,以儿童需求和儿童权利为本,构建能够有效回应和满足需求并尊重权利的关爱服务体系和机制.从社会性别、儿童自身需求和权利视角切入研究,可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及其机制的理论构建和实际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流浪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是儿童福利事业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命题.随着社会发展,民间组织快速发育,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浪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工作中,政府对我国的儿童保护提供了制度上和物质上的双重保障,而民间组织则发挥了整合社会资源,弥补政府资源不足,推动服务专业化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多种着眼于儿童发展的科学救助模式.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间组织的救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弱势儿童救助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7,(6):42-42
在种子计划开始阶段,屈金梅针对全村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首批建立了全村的21名“留守儿童”档案以便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