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外商直接投资(FDI)越来越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手段,其形式也从早期的绿地投资为主发展到现在以外资并购为主.外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对于中国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新形势下其对中国基础行业、龙头行业的青睐已引起了学者和专家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中国需要外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需要完善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来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论外资并购的规制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已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的趋势,它尤如一剑双刃,对中国经济带来双重的影响。如何设定规制外资并购行为的目标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该文就设定规制外资并购目标的出发点和背景、设定的理论基础以及规制目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开启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后 ,资本市场面临着逐步开放 ,伴随着海外直接投资的显著增加 ,通过并购国内上市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外资的另一种主要投资方式。本文着重讨论该种外资并购产生的动因、表象、预期特征及不利影响。本文还就我国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并购投资在我国呈不断发展上升之势,未来的中国仍将是外资并购投资的重点。然而,外资并购在给我们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负面效应,不可盲目乐观,须从各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模式,我国成为外资并购热点具有其必然性.通过分析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开展中小城市应对外资并购的对策研究.本文对中小城市(以镇江市为例)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小城市应对外资并购的基本对策、方向选择和方式选择,并设计了中小城市(以镇江市为典型)相应的外资并购控制程序,提出了中小城市应对外资并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后,公司的定性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问题,直接涉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和产业保护,也涉及外商投资制度的规范和完整性,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处理这一法律问题的可操作方案.通过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性质、待遇的法律规定的分析,认为以外资介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作为标准,是解决股权高度流动背景下界定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性质和待遇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外投资环境的改变,外资并购日益成为入世后的重要引资方式.外资看好中国,再配合政策的有力扶持,外资并购必将给中国改革带来新的推动力,尤其在国企改革,中小企业融资,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等方面都会带来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外资并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采取有利措施在积极利用外资并购的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其负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己经成为外国投资者对华直接投资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后,将为外资并购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外资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将带来不利影响。从近期看,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长期看,有可能冲击我国的民族工业体系,形成行业垄断,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文章旨在通过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背景、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所带来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在中国健康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法律原则分为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前者包括维护国家主权、保障经济安全的原则,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原则,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主要涉及外资准入规则、债权债务处理规则、出资比例规则、以股权并购的条件与程序规则、反垄断审查规则等。  相似文献   

10.
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对策与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是发达国家政府和私人投资者进行国内企业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又成为一种新兴的国际投资方式,并形成世界性浪潮。《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以及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引起了国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为此.全面深入地把握企业并购的内涵,分析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利弊和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并制定对策与措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垄断竞争视角下的技术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垄断竞争理论为出发点,并结合全球化时代竞争的一些新特点,分析了技术标准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暂时的)垄断地位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垄断竞争理论延伸到国际竞争领域,得出了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实质上是国家与企业共同在国际竞争领域中通过技术标准来谋求垄断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是国际法理论的传统命题,冲突正义解决了选择最合适的外国法的问题,但是如何查找和适用外国法,却无法从冲突正义的框架和逻辑中寻求解决。内国法官对于查明外国法的消极和被动,是外国法查明问题的困境。对内国法官直接适用内国法的否定依据主要来自于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忽视。但问题在于,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司法正义的一方面,公正的裁判结论是最终性的。实质正义优先正在成为国际私法理论的趋势,全球化推动了国际民商事法律共同理论的形成,这一意义上,内国法官由于时效和成本的考虑,选择适用内国法,只要最终的裁判结论是合于司法正义的,就不应受到责难。但是外国法查明仍然是国际私法最为重要的任务,因此采用内国法官裁量适用外国法为主、立法限制适用内国法为辅的规制范式,可能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通过并购实施跨国经营和全球扩张 ,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大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同时 ,外资控股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跨国并购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也将逐渐加深 ,如何制定相应的对策 ,兴利弊害 ,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同的要求和所呈现出的不同状况,司法公开有全面公开、部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形式公开、实质公开之分。尽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基本实现了由单纯的庭审公开向司法活动的全方位公开的转变以及由以审判程序公开为主向审判程序公开和裁判结果公开并重的转变,使中国司法公开制度初步具有了统一性以及全面性的特点。但也应看到,包括裁判依据、合议庭以及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不同意见在内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依然不在公开之列。实质公开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公开的效果,制约着司法公开终极目标的实现。实现司法公开尤其是实现司法的实质公开,既需要各级法院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更需要不断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的保障以及不断创新司法工作机制的支撑。从当前来看,应当重点解决司法流程信息还未真正全面公开,裁判依据未能做到详尽公开,合议庭以及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不同意见不允许公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了全球跨国并购的迅速发展 ;中国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要求我们在全球并购浪潮中重新审视我国外资并购问题。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外资并购对国有资产各方面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 ,对外资并购有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 ,也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考察晚近国际私法的发展可以发现,打破冲突规范只追求冲突正义的单一价值取向,倡导法律适用体现实质正义已经成为国际私法的一大趋势。但对于实质正义的实现方式,美国采取了与多数国家不同的方式。总的来说,美国采取的“革命”方式较为激进,而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采取的“改良”方式较为稳健。从实践中的运用来看,欧洲国家的法律选择规则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实质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首都利用外资情况的分析,着力探索有效利用外资推动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经受过金融海啸的洗礼之后,河南省利用外资不仅在引资规模、引资行业、资金来源地和投资模式方面出现众多新的特点,而且也面临经济开放度低、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高素质人才缺乏和经济优势不明显等更多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新的现象及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河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建设质量,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代"危"为"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规模和水平,全力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经济开放度,充分发挥外资的溢出效应;优化产业结构,营造有利外资发展的产业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大省,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9.
国际投资法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化趋势,从而促使国际投资法律调整的结构框架和内容体系发生重要的变化,也促使各国利用外资及发展经济的政策和立法做出重要的变化.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投资自由化的步伐,但盲目追逐只会对自身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应正确对待国际投资法自由化的发展,并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战略角度,提出完善我国外资立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阐述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特征,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实体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