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宣布独立的背景如下: (一)殖民地上的王家政府的瓦解及革命政府的形成,为宣布独立准备了条件。从1775年4月19日武装冲突开始以来,军事行动规模越来越大,双方都把全部力量投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总督为首的各个殖民地政府必然要站到英国方面去,处处与革命力量为敌。因此,为了战争的需要,必须用革命政府去代替王家政府。实际上,早在1774年有些总督不肯召集殖民地议会开会,或者把已经在开会的议会解散了的时候,各殖民地的反英分子就组织了自己的革命议会(Congress)。最初,这些革命议会的活动限于起草抗议,选举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和执行不进口公约。在列克星敦战斗之后,为了配合军事行动,它们就扩大了活动范围,以致不久就履行着政府的职能。虽然王家官吏想遏止这个浪潮,但是没有成功。到1775年底,除了三个殖民地外,革命议会控制了所有其  相似文献   

2.
综合评述     
英国政府正式公布《气候变化法案》英国政府15日正式公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法案将进入议会立法程序。如法案获得通过,英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立法进行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国家。根据法案,到2020年,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26%至32%;到2050年,将削减至少60%。法案提出,要通过制定5年一次的"碳预算",使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早在十八世纪初,英国就已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内阁只对国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当时的旧选举法规定,只有土地贵族、金融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才能被选入国会。1832年,英国虽然有过一次议会改革,颁布了新的选举法,但仍旧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一年收入十镑以上者,而租地经营者一年收入为五十镑以上者才有选举权。这次议会改革,只使大工业资产阶级参预了政权,而土地贵族在政治上的势力仍然很大。至于中、小资产阶级乃至工人农民及所有的劳苦大众根本没有选举权。可见,这个君主立宪制实质上仍然是土地贵族、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所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争取议会改革便成为英国人民同统治阶级斗争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1830——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土地贵族在议会的垄断地位,为工业资产阶级推选自己的代表进入下议院开辟了道路。然而,这次议会改革并没有消除土地贵族在下议院的寡头统治,大多数选区,特别是乡村选区的代表仍旧牢固地掌握在地主贵族手里。在工业革命末期以来,英国无产阶级汹涌斗争的形势之下,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要力量的中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妥协,又有斗争的,这就形成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改革与反改革斗争迂回曲折的漫长历史。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以后三十多年的斗  相似文献   

5.
英国经典议会主权理论认为,英国议会具有最高立法权,法院只能服从而不能质疑议会的立法,议会后来通过的法令可以修改或废止此前通过的任何法令。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后上述经典议会主权理论受到了欧共体法的最高效力和直接效力原则的挑战,由此引发英国人关于欧共体法优先还是议会主权至上的法理争论,围绕Factortame判案这一争论达到高潮,形成了革命论和建构论两种不同的观点。实际上,革命早在英国加入欧共体时即已发生,经典议会主权理论的核心受到冲击,但这种革命是有限的,它并没有动摇英国宪法主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英国政治现代化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自中世纪后期英国贵族体制衰落后政治制度的继承性上。英国从中世纪的宪政制度中吸收了政权关系方面和议会民主制的积极因素,建立、巩固了社会上层人物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制约王权的议会制度和有限专制君主制。这也导致了乡绅的崛起和爵位的膨胀——新贵族势力的扩大;在工业化时代贵族势力的渗透和贵族精神的延续,使英国成为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16-17世纪,英国的关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国王特权税转变为处于议会严格控制之下的议会间接税。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625年前,关税总的说来是国王的一种特权税;1625-1660年,随着议会的胜利,关税一度转变为处于议会严格控制下的议会间接税;复辟时期,关税课征大权继续掌握在议会手中,但课征权却因为缺少日常操作控制权而大打折扣;光荣革命后,关税最终变为议会间接税。  相似文献   

8.
世界妇女争取政治平等权力的斗争是1840年从法国、英国和美国开始的,在上个世纪中,这一斗争只取得些许成果。 法国妇女从50岁开始才享有选举权,这一权利是1944年4月21日由设在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将军的临时政府赋予的,法国妇女在1年以后的市政选举中行使了这一权利。根据议会间联盟这一组织进行的“妇女与政治权利”问题的调查表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妇女分别在1893年和1902年拥有选举权,但土著妇女除外。接着芬兰、挪威、丹麦妇女分别在1906年、1913年和1915年也享有了选举权。 ——1917年,前苏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1918年,在英国,30岁以上妇女在议会才有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只是到了1928年,妇女才与男性公民享有同等的选举权。  相似文献   

9.
十四行诗(Sonnet),又译作“商籁体”,13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意大利。它原是一种流行在民间的抒情诗体裁,不久就为文人所采用,有了固定的节奏和韵脚。十四行诗在16世纪初叶传入英国,很快就风行诗坛,到16世纪末,已成为英国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产生了象锡德尼(Sidncy),斯宾塞(Spenser)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诗体。他的十四行诗不仅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巅峰,在世界抒情诗宝库中也保持着崇高的地位。“莎士比亚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得心应手地运用了这种诗体,在短短的十四行诗中,表现了广阔的思想天地”(屠岸:《十四行诗集》)。诗行中模棱两可的词句更进一步丰富了诗的语言,并以其微妙多采的含义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有超过半数的投票者支持脱欧。这一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对英国的国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英国脱欧暴露了英国民主政治中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作为英国宪政基础的议会主权原则面临着挑战;精英民主政治由于民粹主义的兴起陷入困境;传统政党政治在内部团结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问题将长期困扰英国政治,同时也反映了欧洲目前普遍面临的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1.
内阁制,也即责任内阁制,是议会制的核心,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自十八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开始形成以来,其主要内容有下列几点: (一)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组成的一党内阁,是内阁的主要组织形式。另外,内阁的组织形式还有联合内阁和少数党内阁等; (二)内阁的首脑即首相,通常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阁员由他提名,原则上必须是议会两院议员,也即所谓相容原则; (三)首相及由他提名的阁员和非内阁大臣,虽由国王任命,但不对国王,只对国会负责; (四)内阁内部在大政方针上必须一致。内阁如得不到议会下院支持,则须辞职,或由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决定去留。  相似文献   

12.
英国工党1997年开始执政,在其执政期间,英国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宪政改革。1999年《上议院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上议院新一轮改革大幕的揭开。下议院的改革也在同时期展开,但进展艰难。2010年5月,英国新一轮大选结束,此次竞选中,英国三个主要政党工党、保守党、自民党在议会改革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博弈。英国大选最终产生了一个互相纠缠、制约的结果,并导致“悬浮议会”和“悬浮政府”的产生。这一结果将使得英国下议院改革前景更加迷雾重重。本文通过对工党执政期间改革、三党竞选期间政策以及新的联合政府的政策进行分析,对英国议会改革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议会(或称国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英国学者把英国议会渲染为“亘古不变的”,说“这个议会之母已经发现了,永远年青(而且,自然,继续存在)的秘诀就在于有能力把自己的惯例和程序的技术去适应于解决新的各代的问题。”①美国的百科全书在介绍美国国会时也说:“作为制约与平衡的一个工具,国会从建立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②事实上,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的议会,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地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就必须不断地改革政治管理体制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结构,所以一直是在对议会进行改革,使它更好地为其经济基础服务。下面就以英美为例,略谈几点议会改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略论农业与英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大体上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到这个世纪的七十——八十年代止,它处于“世界工厂”地位。但是,英国又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较早开始衰落的国家。大约在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它就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十年,则进入“英国病”的初期,经济长期停滞。致使英国经济兴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就与农业的关系提出愚见。  相似文献   

15.
独具一格的立宪模式及其获得的巨大成功,使英国宪政问题成为人类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研究课题之一,长期吸引着世界各国学者的注意。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国近代早期的宪政史、法治、议会、宪政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政党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是由一群代表同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人们组织起来、为维护其共同利益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其共同点是,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明确的政治目标,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欧州和北美,最早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它是伴随资产阶级革命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的政党,后来逐渐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美国独立后,在议会中曾出现联邦主义者和反联邦主义者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后来演变为民主党和共和党。总之,资产阶级政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发展到取得国家统治权和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议会与代表的理念和制度源起于中世纪欧洲,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和政治冲突,议会逐渐在英美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实体,随着18世纪产业革命以及美法大革命的推波助澜,议会成长为一种代表人民的民主机制。本文尝试通过政治思想的历史演进,说明议会与代表观念的演变及其存在的主要争议,并就卢梭、史密特等人对议会政治与代表的诘难,反省这一制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相似文献   

18.
英国都铎王朝的财政结构及王权和议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铎王朝财政收入结构由普通收入和非常收入两部分组成。从都铎王权财政收入结构看,王权对议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突出体现在关税和议会税在财政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这种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权和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王在议会"和"议会至上"原则萌芽以及王权有限性和议会权力增长等方面。这种独特的关系对英国政治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说,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得幸于儒家的传统,因而日本资本主义的特色是“儒家资本主义”。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首屈一指的。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时,它的战时经济已经彻底崩溃。但是,到1955年就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1956年开始,又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到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英国;到1967年,又超过了西德和法国,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扩展,将英国从一个等级社会带入到了阶级分化的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英国先后下放政治权力,对主要的工业阶级进行"体制容纳型整合";通过扩大社会权利,对国家公民进行了"服务型整合",充分体现了其渐进式整合的特点.通过实行两党政治,将不同的利益主张和政治压力纳入到议会中来,这构成了英国政治整合的组织特征;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兼备,贯穿于整个英国政治历史,则显示了其政治整合的文化特征.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整合实践,至少给我们四点启示:(一)政治整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关键环节;(二)整合主体的内部整合影响着政治整合的成败;(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一定的政治整合作用;(四)经济越是处于衰落期政治整合的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