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由外转内,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不但拉动经济增长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关键是要动员居民的即时消费.发展消费经济不只是提高居民消费力,还需要创造和提升消费需求.消费方式的多样化,消费业态的扩展,消费模式的调整,是发展消费经济的主要路径,在消费经济中消费者是主体,但是不等于由消费者自己来发展消费经济.发展消费经济的主体还是生产和服务企业,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消费力是一种链.消费力链是购买力、使用力、安全力三个主要节点的统一.消费力使消费需要成为消费需求.消费需要是消费需求的内在根据,消费需求是消费需要的外在表现.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使用力和安全力,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消费需求上升规律和消费需求不足规律是扩大消费的理论根据.提高消费主体的消费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二要进行消费教育,提高居民对消费品的使用力;三要使个人、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提高居民消费安全力.  相似文献   

3.
扩大消费需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扩大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障碍、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国内扩大消费需求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投资消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消费率偏低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密切联系。要提高消费率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要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要提高政府和企业的消费。要改变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应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投资与消费双拉动。  相似文献   

5.
张美君 《理论界》2011,(1):45-4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增长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失衡趋势日益严重,投资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传导机制受阻,政府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一些问题上也存在认识偏差。今后要逐渐形成以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消费需求和谐增长和层进式稳态增长,通过建立藏富于民的财富分配制度和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6.
消费需求不足,启动不力,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矛盾。收入因素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扩大内需应采取的几项措施,认为要扩大内需,必须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预期,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快住房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投资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消费动机往往被压抑.消费动机具有多重性、多源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消费动机发生的内部条件是消费主体未获满足的消费需要,外部条件是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消费环境.要激发居民的消费动机,一方面企业必须能开发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要的商品,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改善居民消费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消费需求之谜 ,是指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出现的消费需求不足且无法用已有的消费理论解释的现象。我国居民在转型期形成的悲观性预期是导致我国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要改变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 ,必须改变居民的悲观性预期 ,尽快建立起使居民安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扩大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中国经济呈现出消费疲软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 ,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 ,特别强调要扩大消费需求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高积累、高投资的冲动 ,中国经济发展的兴奋点仍在投资上 ,并不在居民消费上。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基础上 ,探索造成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 ,并提出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消费信贷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阐述了消费信贷的社会效应与制定《消费信贷法》的必要性,分析了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的法律问题,并对我国消费信贷法的调整对象、立法原则以及消费信贷的立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消费者知情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的消费者知情权在传统基础上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并且容易受到侵害。国外立法通过强化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措施较为单一。构建我国在网络时代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体系应体现网络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消费长效机制,是国家依法规制调控消费需求的一种协调持续平衡运行的动态法律机制。它具有强烈的居民、突出的消费者、鲜明的消费政策、多元因素融合的系统等属性。它有基本核心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两大类型内容,急需从居民基本收入及其社会保障、消费者核心地位及其权益保障、消费政策调控等方面,构建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主要法律制度。应从制定居民收入分配持续增长保障法、居民个人资料保护法,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打造消费者核心地位,专设消费纠纷诉讼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汽车消费信贷是消费信贷的一种主要形式,但直到现在,这种信贷消费方式在我国仍处于蹒跚起步阶段,远未发挥推动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所应当发挥的作用.从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与现状来看,其遇到的法律障碍主要有立法缺陷、个人信用制度缺乏、担保制度以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应通过制定<消费信贷法>、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担保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来完善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制度.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责任研究成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要介绍理论界关于消费者责任内涵,消费者履行责任依据,消费者责任对生产经营行为、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消费者责任的实现与强化途径等问题的研究动态。分析我国消费者责任缺失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者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社会的兴起入手,概述了全球性消费社会的形成过程,梳理了西方消费研究的早期探索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初步探讨了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费信任发生机制探索——一项基于中国本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促进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梳理以信任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基础上,对消费信任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索,编制了消费信任发生机制的量表,并运用此量表调查了中国7个省市和地区的529名消费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消费信任的发生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声望和理性计算结果对消费信任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消费者做决策时对刻板印象的偏好及其对商家的认同也对消费信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19.
荣鑫 《兰州学刊》2009,(3):13-16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