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渊源流长的犹太人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散居在外的犹太人创造的。所谓散居在外的犹太人,是指寄居在古以色列国之外的犹太民族。犹太人最先为人所知的地方在古以色列。在两千多年向外散居的生存过程中,好几种杰出的散居文化得到了发展。譬如:在西班牙发达起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人,取名为希伯来语名字的西班牙Sephardic Jewry。通过移民,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文明传播到了土耳其和中东,传到了欧洲南部的一些地区,以及非洲北部。散居在外的犹太民族也产生了“东方”犹太人,他们寄居在阿拉伯地区和其它一些地方。在中国,开封的犹太人社团就有一个悠长而又丰  相似文献   

2.
“谁是犹太人”最初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是由于犹太人长期散居世界各地,在此过程中,犹太人与各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得“谁是犹太人”这一问题呈现出内涵复杂化的现象。通过梳理“谁是犹太人’’复杂化的演变,进而探究犹太人的民族特性、犹太人的界定标准,既能够增强对犹太民族性的认知,又有助于对犹太身份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人团体作为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群体中的一个分支 ,在其艰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他们以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实力不仅为美国社会而且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且促成美以关系积极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流散文学与本土经典的关系有助于从跨民族、跨文化的视阈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对古犹太流散写作与希伯来经典之间关系的考察能提供一种带有示范意义的个案分析.希伯来经典是在犹太民族国破家亡之后的流散时期逐步完成其经典化过程的,犹太人经磨历劫的苦难历史为之赋予博大精深的品质.后来的犹太流散写作既传承了希伯来经典的观念形态和言说方式,也会通多种异域文化要素,与本民族经典所体现的古老传统构成种种对话之势.古犹太流散写作的诗性话语并非希伯来经典的简单复制,而是呈现出诸多变异和更新.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从此,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流落世界各地。为了生存,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自己的母语希伯来语作为口语渐渐消失了。而且,这是一种没有元音只有辅音的文字,对于流传下来的古文献,人们已经难以读出那些文宇的正确发音。语言学家都认为,这种古老语言已经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宇一样,彻底消亡了。  相似文献   

8.
巴勒斯坦境内建立的犹太人国家.人口约400万.按联合国1974年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以色列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但在数次中东战争中侵占了大片阿拉伯国家的领土,达8万多平方公里.以色列人口中基本上是犹太人,少数阿拉伯人和德鲁兹人.犹太人信奉犹太教,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一、学校体育1、小学体育  相似文献   

9.
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犹太裔作家占有惊人比例,诺贝尔文学奖中“犹太现象”的文化机理在于:犹太人散居世界所形成的多重性文化身份及与西方居住地社会的文化则。认同;犹太民族历史境遇和文化困惑的“标本”意义及犹太作家对此进行的形而上消解运用;犹太裔作家在文化思想、审美观念、文学技巧等方面突出的整合精神,以及他们特有的语言条件。犹太裔作家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优势”,其获奖的内在机理昭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0.
他主编的《犹太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非犹太人编纂的犹太文化工具书;他受到以色列总统、总理、外交部长的接见;他营织的“文化外交网”还在扩大。  相似文献   

11.
开封犹太人和中国古代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犹太人是一个历经劫难,虽流散于世界各地,但又坚韧顽强地保持着自己文化传统和宗教意识的伟大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曾经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诚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描述犹太人的历史是不容易的。古代犹太人定居的地区,他们的历史根源,他们的文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某些犹太人信奉摩西,但是很多犹太人断言他们不信奉任何神明,还有许多信奉程度不同的犹太人,介乎于这两者之间。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复杂历史,导致对他们研究的学者,在一些问题上的各持己见和莫衷一是。所谓“东方犹太人”和“西方犹太人”,可以认为是由区域和文化为标志的,两大犹太教派的存在方式。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基于同一信仰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它既是系统的基本信仰,也是一种完全的生活方式;它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念,而且也表现为生活习俗、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犹太作家“见证文学”的圣经根源,首先与记忆密不可分,圣经中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记住”“不可忘记”,为犹太作家的见证文学提供了记下事实、反抗遗忘的坚固基石。同时,作为被圣经所塑造的“记忆的民族”,犹太的记忆历史也使得犹太作家对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怀有责任,并将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也成为他们不让悲剧重演的写作动因和勇气的来源。最后,圣经中人类叙事的视角与以色列民族叙事相结合的文本方式,同样成为犹太作家把民族悲剧叙事提升为人类悲剧叙事的圣经根源。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阿拉伯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0%,是国内第二大民族。作为一个公开宣称的民主国家,以色列赋予境内阿拉伯人以公民身份及基本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但作为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给予犹太人一些基于民族属性的独享特权,把阿拉伯人排除在外。建国60余年,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少数民族的政策经历了很多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严厉和缓和之分,但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段并没有变,如认为阿拉伯人口对以色列是潜在威胁,并对阿拉伯社团实行分而治之等管控手段。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少数民族的政策,实际上体现了以色列国家的两个基本性质——民主性与犹太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英国犹太族群的历史始于1656年。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而言,此后至1815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时期。160年的输入式人口增长,为英国犹太族群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口基础。这种输入式的人口增长,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犹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频繁流动的特点,反映了散居时期世界各地犹太族群发展史的关联性,也体现了近代以来英国社会对犹太人的相对宽容性。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建国与希伯来语复兴、大屠杀一样,在民族构建进程中占据着制高点之位。对于以色列人来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生死存亡之战;而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来说,这场战争无异于“大灾难”。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第一位以色列本土作家伊兹哈尔面对大批流离失所的阿拉伯难民,不免遭受良知拷问。在其发人深省的中篇小说《黑泽废墟》中,他描写了以色列士兵对阿拉伯村民的驱逐,以及叙述人在驱逐阿拉伯人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冲突,且在巴勒斯坦难民的苦境与历史上犹太人的流亡经历之间建构关联,对塑造以色列人的集体记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奔赴巴勒斯坦建国的历史成因在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始终没有友好接受这个民族,一千多年来的歧视、排斥与压迫使得犹太人不得不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由于中东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色列国家在巴勒斯坦的建立和发展的行动又受到大国的干涉。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了今天中东地区阿以冲突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开封犹太社团的重要成员和犹太教传承的首要参与者,掌教是探究开封犹太人同化进程的重要线索。由于社会和历史等诸多原因,开封犹太社团中熟悉犹太教经典教义和希伯来语的人越来越少,犹太教的传承逐渐集中于掌教等少部分人之中。掌教对犹太教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进程。但是掌教作为开封犹太社团的一部分,随着社团被同化程度的加深,掌教自身对犹太教也越来越陌生。这极不利于犹太教信仰在开封犹太人中的传承。最后一任掌教离世后,开封犹太人的犹太教信仰便彻底瓦解,开封犹太社团也迅速融入到中国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年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事有世界声誉的犹太作家巾,艾·巴·辛格的创作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从1935年出版《文莱的撒旦》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用意第绪语会述说和追寻,一个历经劫难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图景。尽管,在当今欧美的文化格局中,犹太人与犹太式的生活,已无需依存在‘格托”或“栅栏区”的生存空间,专营造和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而代众性亦很容易失去原先具有的宗教、民族或历史内容与神秘色彩,被抽象为一个伦理观念。但无论是对祖辈语言、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卷恋或背离、审视或超越却或多或少构成了犹太作家大致接…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苏联的犹太政策相当复杂,斯大林一方面积极支持以色列建国,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发动了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并扩展到东欧。成千上万犹太人被赶出工作岗位,有些甚至丢了性命。斯大林支持以色列建国是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而并非是对犹太人的同情。这一政策在外交上或许是成功的;但它唤醒了苏联犹太人的民族意识。许多苏联犹太人,甚至一些犹太老布尔什维克也开始表达对新生以色列的好感。随着冷战爆发和以色列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倒向西方的苗头,使斯大林对苏联犹太人极不信任。冷战时代强化内部,整肃纪律是必然的,于是斯大林才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