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李贺与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发展史上,宋人师唐以创新。而效法李贺的风尚,起自宋初,一直延至宋末。其过程是:始则祖构“长吉体”,只重视李贺诗歌的形式;进而从理论上认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及其深邃的思想价值,并在创作实践中多有体现,写出了不少爱国主义的诗篇,使李贺在宋代文学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富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后世是不多见的,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刘道顺在群星灿烂、百花齐放的中唐诗坛上,李贺虽然只在他生命的旅途上跋涉了27个春秋,但他却像天空中划过的一颗闪亮的流星引人注目,并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贺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自钱钟书先生指出通感修辞现象以来 ,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把中唐著名诗人李贺诗歌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李贺诗集中通感手法运用的归纳整理 ,认为按心理机制分类 ,通感可分四类 :一、由心理共感与形象夸张形成的通感。二、由直接相似联想产生的通感。三、由间接相似联想产生的通感。四、由对自身生理反应的内省产生的通感。本文对四类通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细致而系统的探讨 ,试图以新的视觉去接近李贺 ,进一步理解李贺创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李贺的家室与恋情──《唐代诗人婚姻研究》之六王辉斌中唐诗人李贺,才大而命短,仅活了二十七岁便与世长辞。由于李贺生命的短暂,因而唐宋间有关记载李贺生平的材料,均极为简略,且错误亦多,而其婚烟问题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如杜牧在李贺死后十五年所撰的《李贺...  相似文献   

5.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韵考     
李贺诗韵考冯芝生李贺(790—816)字长吉,生地河南昌谷(今宜阳)。父名晋肃,因避讳的缘故(“晋”、“进’同音),使李贺受攻击,不得举进士,只做过小小九品从官─—奉礼郎。李贺的一生,可以分成未入京应举前和应举受毁以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优闲,作品伤感...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一位奇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像一株绚丽夺目的奇葩,开放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花圃中。他写诗呕心沥血,以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奇峭瑰丽的独特诗风,尤其是描写音乐演奏的诗歌,更是别具特色.李贺一生创作了240多首诗歌,音乐诗虽然篇目不多,但想象丰富.构思奇巧,感情炽烈,艺术手法新颖别致,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主要拟就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申胡子咸篥歌》、《龙夜吟》、《听颖师琴歌》等作品来浅谈一下李贺音乐诗的艺术风格。一、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李贺的音乐诗继承了屈原…  相似文献   

8.
<正> 近些年来,对唐代诗人李贺的评论先后出现过两次热潮。一次以“李贺是法家政治路线的热烈拥护者”为主题,另一次以“李贺是形象思维运用得最好的诗人”为基调,对李贺及其诗歌作品作了全面的肯定,评价是相当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目前讨论李贺的文章已经不那么多了,也不再有人向他奉献“法家诗人”的桂冠了,但一味赞颂的余风仍未停息,在某些评论家的笔下,李贺俨然是一个在政治上、艺术上都十分成熟的诗人。这符合实际吗?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李贺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因为第一、这类文章的观点大多不是产生在学习研究全部作品之后,而是在开始阅读作品之前就已经有了的,它不是实践和独立思考的产物。第二、这类文章的论证方法是不科学  相似文献   

9.
李贺避讳不举进士漫考及其他何根生李贺,是我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于唐贞元六年(790),车于唐元和十一年(816),与韩愈、柳宗元、皇甫是、白居易、刘禹锡、孟郊、王建、张籍、沈亚之等为同时代人。《新唐书·李贺传》云:“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是始闻未...  相似文献   

10.
李贺诗歌中的时空意识和神话色彩杨准李贺在多姿多彩的中唐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1]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至今仍为人吟诵不绝的名篇佳作。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自其诡丽的神话色彩。李贺诗歌以新奇险怪著称,对此历代...  相似文献   

11.
抗争--评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塑造了一位倍受侮辱而又充满反抗精神的坚强女性———海丝特.白兰。本文旨在探讨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并对她的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识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相似文献   

12.
孙悟空、贾宝玉身上都具有叛逆精神,孙悟空的叛逆精神表现为对现有秩序的巨大冲击性同时又具有积极进取、匡扶正义的社会责任意识,贾宝玉所体现的叛逆精神是以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来对抗社会,以贵族的优雅和温和实现自我逃匿。孙悟空和贾宝玉形象存在着共同的悲剧意蕴,由叛逆到顺应现存秩序,最终以宗教作为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试论贾宝玉的多重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之审美价值由其性格的矛盾性所决定 ,其性格具有叛逆性与妥协性相对 ,痴情与泛爱相通 ,美好心灵与纨绔习气相连 ,双性人格相统一 ,现实性与虚无感相交融的多重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创作生涯中,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切和支持,热情讴歌了具有反叛意识、追求独立的新女性。他的这种积极进步的妇女观除了受时代的影响外,剧作家的姐姐罗丝功不可没。罗丝是他创作的缪斯,这一点可以从剧作家的生活和作品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5.
重自我法自然:刘将孙张扬个性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将孙是元初重要文论家,他的文学思想已经引起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给予很高评价,但要准确把握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这应该是认识其文学理论的基点,他的文论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点上的。他以气论文,以性情和天趣论诗等,其中都贯穿了张扬个性、师法自然、重视自我的文学思想。在那个时代,这无疑具有理论先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湖湘文化中的叛逆精神,是一个伟大的叛逆者,终生都具有叛逆精神。他的叛逆精神中蕴含着霸王之气,显得志趣高远、霸气纵横、自信乐观。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肯定和讴歌了叛逆者及其叛逆,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祢衡论     
祢衡以狂名于世,但他不只是一介狂生。祢衡深受东汉党人“忠君”、“忧道”思想的影响,在汉魏之际社会大动荡、思想大变革的时代,特立独行,承袭东汉党人余烈,坚守儒家正道,以忠君爱国为立世之本,以刚傲清狂张扬忧道之情。他的种种狂言悖行出自一个目的:以“狂”的方式,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橘颂>是屈原早期作品.在诗中,屈原借对橘树的赞美,清醒地勾勒出自己叛逆性格三个方面的基因楚民族长期与中原民族抗衡而形成的叛逆性格;屈氏家族在楚王室中因宗支疏远而备受排挤的抗争精神;追求内在品德的完美,不愿融众从俗的诗人气质.  相似文献   

19.
无名氏早年生活经历与他诗性品格的生成和塑定密切相关;无名氏的诗性品格主要表现为:自由不羁、决绝坚定;敏感多思,独立反叛;沉郁冷静,执着自律;独标一帜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从基督宗教伦理观出发,将预言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置于圣经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信念。布莱克否认律法的重要性,从人本神学观出发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与改写,其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在该诗作中体现为对圣经教义的反叛,以及对性爱的开放态度;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也成就了其诗歌形式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