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CAPM模型对我国上市银行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作为金融市场现代价格理论的脊梁,已被广泛应用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定价的分析和确定以及投资决策等领域。2006年中期开始,我国股票市场进入牛市,本文试图通过对CAPM模型在中国股市中的银行股票做实证分析,检验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资产的定价分析以及投资决策等领域.但是,自诞生以来,关于CAPM模型的检验就没有同断过,该理论及其检验方法不断出新,错乱复杂.本文重点论述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发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检验方法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上海A股市场的简单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上海A股市场近期的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上海A股市场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单指数模型估计了个股的β系数,然后利用BJS方法和对CAPM进行横截面模型的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上海A股市场与CAPM理论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以资产资本定价模型CAPM为基础,并结合某城市的土地市场实际情况,对城市土地的CAPM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城市的土地资本收益率,为土地的资产定价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标准收益率是评价项目可行与否的关键困素。本文在分析标准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对利率构成的分析 ,运用风险与报酬原理 ,并结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法和风险溢价法的比较 ,研究了企业标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产对数收益常呈现不对称性和厚尾性,一般不是正态分布,而均值一方差CAPM模型中的系统性风险只考虑二阶矩风险即波动率,忽略了高阶矩风险,可能使资产定价和资产配置存在严重的误差。考察偏度和峰度在我国金融资产配置和资产定价中的作用后,发现加入系统性协偏度和协峰度的高阶矩CAPM模型能够重新解释我国金融资产风险与收益间的平衡关系,比均值一方差CAPM模型更适合我国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7.
贝塔系数波动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自创立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对CAPM的实证检验也争议不断。利用上海股票市场9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对CAPM中的贝塔系数的波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股票的贝塔系数波动率都显著异于零,贝塔系数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化。实证分析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必将导致对CAPM检验的失效。  相似文献   

8.
股票定价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定价理论向现代定价理论的转变。比较目前股票定价中各种不同的理论及其股票定价过程可知 ,CAPM不太适合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的现状 ,而相对估价法、因素模型、APT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此 ,在选择定价机制时 ,既要考虑 GNP、通货膨胀等公认风险要素 ,也应考虑我国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无成本假说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产均衡价格与投资者偏好无关结论"的根本原因。经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社会成本分析的思路,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研究了投资者的组合选择,认为:投资者偏好是决定其组合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定价是对总风险定价。最后,在分析投资者个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投资者偏好的主观均衡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选择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具有较长交易历史的215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为研究对象,以2001、2003年为分析期,并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系列中的上证A股指数为市场综合指数,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收益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沪市系统风险与收益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所描述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股价、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股价变化同方向,而利率变化与股价变化反方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虽然都能解释股价的变动,但其作用相对于股价本身来说显得微乎其微;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利率与股价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得出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股票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汇率与股票资产价格泡沫关系的实证分析及货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股票资产价格(以上证A股为例)的现状,然后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上证A股股价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包含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本币升值将导致股票资产价格泡沫下降;接着通过建立应对汇率升值导致的股票资产价格泡沫的货币政策模型得出,当出现资产价格泡沫时,多数情况下应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以免资产价格泡沫在短期趋于过大,减轻资产价格泡沫经长期后破灭产生通货紧缩等更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宏观经济信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基本没有解释力;而且,2001年7月前,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微弱,2001年7月后,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非常显著,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股价上升,紧缩性政策促使股价下降。同时,行业股价指数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等新兴行业影响较大,对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影响较小。当前中国股市运行脱离了经济基本面,股市尚无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但却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常会抑制投资,导致股票价格下降.选取中国2003-201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估计TVP-SV-VAR模型,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并非仅有抑制作用,在一些时期可以对投资者情绪和股票价格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构建TVAR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常规的经济增长环境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投资者情绪和股票价格产生负向影响;而当经济高速增长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提升投资者情绪,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并非总是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可以对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分析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股价指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价指数对市场利率及货币供应量M0、M1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则十分有限。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整股价的能力,但可以培育运用货币政策影响股价的能力,并密切关注股票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投资股票的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多,股票价格的波动备受人们关注。股票市场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势;另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的波动也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该文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国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取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当前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由证券市场渠道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有效性。选取上证综指、工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为宏观指标,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对1999—2006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检验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托宾的Q效应,得出我国股票价格变动对企业投资的正效应和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负效应,论证了我国证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过程中所发挥的有限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货币政策机制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 :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 )股票市场渠道。这些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行途径。通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 ,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 ,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 ,提出了相关思路 ,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20.
基于市盈率、预期和供求关系的股价行为动态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股票价格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一个基于市盈率、预期及供求关系的股票价格行为动态分析模型。本模型考察市盈率、预期对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探讨股票价格行为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每股收益的预期之间的关系,分析现行市盈率及动态市盈率与投资者普遍认可的合理市盈率之间的偏差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得出股票价格是在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每股收益不断预期和矫正,以及对现行市盈率、动态市盈率与他们认可的合理市盈率之间偏差的不断判断和调整的基础上和由此导致的供求力量的作用下,围绕市场普遍认可的合理市盈率而上下波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