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浩 《理论界》2010,(3):107-110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领域内的一项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知识分子通过思想改造,清除了原有的资产阶级及封建残余思想,适应了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考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过程并对其作出客观评价,对当今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玉泉 《理论界》2008,(11):113-114
1956年“双百”方针的实施和1957年的开门整风运动都是对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继续。开门整风中解除了政治顾虑的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冲撞了被改造的底线,最终导致了“反右”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 王夫之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在对他的评价中,常常涉及到他的家世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王夫之“出身于一个在野的地主家庭”,“他的一生,完全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更多的同志则认为,王夫之出身于“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后一种看法已经成了定论。为了正确评价王夫之的思想,有必要弄清他的家世情况。(一)王夫之家世的基本特点王夫之既不是出身于在野的地主家庭,又不是出身于中小地主。他的家庭是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家庭。在1644年甲申之变以前,他家大致相当于乡村富农的经济地位;在甲申之变以后,他的家庭则下降于乡村贫苦者之列。要了解他的家庭的经济地位,首先须了解他的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的经世匡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林岷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晚年又号立矣屯卩老人。出身于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期,在父亲林宾日和宗前辈林希文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实事求是,不涉时趋”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苏奎 《北方论丛》2018,(1):72-78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运动,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路线是依靠深入乡村的土改工作队来执行的.土改工作队在改变乡村的同时,也受到土改运动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土改工作队员在此过程中的锻炼与改造,尤其是知识分子出身工作队员.土改运动不仅仅是社会运动,更是一个触及人思想的运动,各阶层人物在外力的冲击下,都要改变惯性意识的运行轨道.土改文学的丰富性就在于对身处其中的人物思想意识及其演变的展现,这在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上体现得尤为鲜明.  相似文献   

6.
参观了“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他们共同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毛主席思想真正学到手,首先必须从改造思想入手。这一点,对我们出身于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来说,有更重要、更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指出:“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给予信任,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为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当时知识分子的特点,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进行系统马列主义教育,注重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号召向工农兵学习,注重在劳动生产实践中进行思想教育;注重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阶级感情培养.这一思想对当前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的知识分子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思辨性、实效性及创新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不仅对毛泽东的知识分子理论进行了合理继承,而且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发展与超越。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上,邓小平强化了知识分子的劳动特征,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上,邓小平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上,邓小平认为应坚持以“为谁服务”为评判标准,并提出要“培养一种好的学风”。邓小平对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对于激发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推行了一条极“左”的机会主义路线,杀害了一大批红军指挥员和地方干部,尤其是杀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使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川陕两个根据地遭到了重大损失。张国焘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叛徒、特务,一九三一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被王明派到鄂豫皖根据地“改造”党,“改造”红军,推行所谓的“新路线”。张国焘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后,全盘否定鄂豫皖根据地的成绩,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对这个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大加责难,借此进行改组,篡夺了领导大权。继而,张国焘便在根据地内部夸大敌情,进行“肃反”,大肆陷害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第一个被杀害的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红一军军长许继慎。许继慎同志一九二四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任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改革《晨报》副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甫 《学术界》2002,(4):245-254
李大钊对《晨报》副刊进行改革 ,打破副刊的传统风格 ,把其改造成为传播五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公共空间”。它以不同于时潮的稳健风格着力于思想文化启蒙 ,为现代副刊提供了一个新发展的方向。李大钊所开创的“晨副”启蒙传统为此后的“晨副”发展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2.
刘德军 《江汉论坛》2015,(4):109-113
学界以往对具有留学背景的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关注较多,而相对忽视了中小知识分子,如中学教师的思想改造.建国初期党对中学教师的思想改造政策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从政治学习到思想改造是一脉相承的.从方式上看,政治学习运动时的学习文件和政策、依靠知识分子的自我批评为主,到思想改造时的主要依靠外力,通过座谈会、典型示范、“洗澡”等方式而开展;从目的而言,政治学习时期的解决立场问题,到思想改造时期的立场重塑和组织清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党对教育体制的初步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极端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贯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提出和贯彻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和政策,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发展,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了知识分子的重大作用。其中关于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和政策就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和政策,是解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启蒙是中国艰难步入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课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开始自觉地担负起思想启蒙的重任,通过怀疑、叛逆、批判、呐喊唤醒民众,推动社会改造、文化革新。虽然思想启蒙之路充满了坎坷崎岖。但是,“五四”之后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一直没有放弃启蒙信念,即使屡遭困境,思想的火焰依然不灭,体现出启蒙的坚强韧性。  相似文献   

15.
李元 《北方论丛》2003,(6):36-40
经学产生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它不过是维护绝对权力的思想工具。由于它从此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囿于一个狭小的思想天地之中,这就使中国知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蜕变,即使知识分子放弃了追求真理的天职,而成为几千年来专制政治的忠顺奴仆,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对西汉时代经学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系论述,应能正确把握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这一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6.
究竟怎样看待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地位,前提是如何界定“知识分子”的概念和标准:所谓“知识分子”究竟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称呼的社会性质的意义何在?国内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为此,本文发表一点看法。(-)对于所谓“知识分子”本质和标志的界定,迄今我们看到的最典型的界定方式,主要是以下两种:一种是政治社会学的方式,即首先着重于这类人的社会地位(出身、学历、职业等)的划分,而最终旨在判明其政治归属。中国近几十年来流行的理解方式即属此类。例如《辞海》1989年版对知识分子的界定是:“有…  相似文献   

17.
崔晓麟 《兰州学刊》2005,4(1):248-251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中共党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运动,它的发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背景和原因.文章认为冷战时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国际因素;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是思想改造运动发生的政策依据;知识分子的亲美、反苏、疑共倾向是执政党加快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步伐的内在原因;而高校知识分子对中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强烈抵触成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发生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8.
郝经作为金朝灭亡后南北方理学思想交融初期的实践者,以“夷夏互变”思想和践履“实学”为核心,发展改造了程朱理学的部分思想,以适应北方的学术土壤。同时,郝经的思想也时见矛盾之处,正反映了不同学术思想汇合时不可避免的磨合。  相似文献   

19.
从冯维津的“俄国与西方”命题到“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大辩论,俄国发展道路问题成为年轻的俄国知识分子群体思考的首要问题。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争,在俄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巨大的开创性的意义,它标志着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意识的俄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并且由此产生了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中“西方主义”和“斯拉夫主义”两大传统,而这两大思想传统酝酿和造就了未来的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自由主义”流派和“激进主义一社会主义”流派。它左右着俄国和前苏联的现代化进程,并且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一个高学历人员到地方政府担任行政职务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总结得出知识分子在与工农相结合的实践中的四点体会 :一是在参与政府经济管理的实践中 ,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观念 ;二是在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进一步改造世界观 ,增强服务意识 ;三是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 ,坚定理想信念 ,提高管理协调能力 ;四是利用自身优势 ,服务基层 ,增强地方干部的科技意识。本文认为安排高学历人才到地方担任行政职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种形式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