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时代精神演变的结果,它包含着空间和时间演变的双重因素,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时代变迁、种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云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孕育它的独特地理环境。云南文化区域在区位上的边缘性特征蕴涵着朝主流发展的时代机缘,地理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和温和舒适的气候所形成的民间文化原生态愉悦风格包含着现代文化的原创因子,多样性的民族分布促进了文化生态丰富性的形成。根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云南文化民间原生态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当代地理情势中的进一步提高与转化,是本课题人类学艺术地理考察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地域性与气候(物候)的差异性有密切关系。中国气候(物候)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和时代差异,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和时代差异,使中国古典诗歌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景观、地域色彩和地域风格。气候(物候)的差异性与文学的地域性关系是文学地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可以让我们比较具体地理解文学与气候的关系,进而理解文学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 ,曾出现了多种概括。本文针对“山阳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称谓 ,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 ,从文化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军事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的界定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 ,以为 :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的称谓 ,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4.
踢鼓秧歌是流布于大同、朔州(以下简称为同、朔)及内外长城之间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和同朔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风联系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同朔地区踢鼓秧歌活动的剖析,说明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族际文化交往的空间特性分析是认识滇藏川毗连地区这一多民族交错聚居区文化互动历程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在梳理区内族际文化交往事例的基础上,从地理空间层面分析此区域内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并概括出该地区交往空间的特性,包括交往空间的时空分异性、同一空间内多条文化带的叠加和文化因子传播的地域差异性,进而通过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初步阐释这些空间特性的形成及其与这一地区特定地理环境间的耦合机理,完善了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经济发展决定着该区域文化的发展演变轨迹。对经济有重要影响力的气象则间接且有力地影响着地域文化的产生发展变化。整体而言,气象气候较为适宜农业发展的时期,地域文化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就较好。反之,气象灾害多发时期,地域文化发展就会受到重要影响。亳州地区文化的发展演变即显现出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曾出现了多种概括.本文针对"山阳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称谓,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从文化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军事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的界定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以为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的称谓,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中西方地域文化的差异来探讨翻译学中的不可译问题。中西不同的地域文化造成了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差异,反过来语言又反映出这种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域差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地名等方面。本文认为翻译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必须正视地域文化差异并深入探讨其异同,求同存(辨)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缘藏族地区是我国历史上从北到南的民族大走廊,地理环境高寒、封闭、严酷,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和民族个性,长期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畜牧业为主.西部开发逐步改变着本区单一的经济方式和产业结构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清江流域的远古文化与巴文化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江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不仅被视为早期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而且是廩君巴人活动和迁徙的重要地区,蕴涵着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1.
赤峰为一塞外重要名城,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它自远古以来就积淀了十分厚重的中华文明。事实表明,一种文化的生成,是与地理环境、气候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其复杂程度及变化发展的速度取决于自然本身,会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与制约。以赤峰为中心的红山文化,随着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发展变化,几千年来,历尽沧桑,以其独特的新石器文化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2.
大同方言的发展与大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以及人文历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大同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域环境对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潮汕是一个具有独特而优越地理环境的地域。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潮汕人精细的社会生产 ,造就了潮汕人精明的文化心态 ,从而使潮汕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精细特色。  相似文献   

14.
龙抬头节是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兴盛。依据山西各地方志岁时民俗资料,对清末民初山西地区的龙抬头节节日习俗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出一定的岁时民俗所反映的文化含义,以及与相应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楚文化是先秦时期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之一,她的生成与长江中游地区和汉水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来看,影响楚文化特质的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地貌、土壤、动植物矿藏等方面,这些自然因素对楚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给楚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自然环境因素并不决定楚文化的产生,但它可以延缓或促进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语言艺术的精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且对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般来说,语言能够更好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民族特征,这其中既包含该地区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也包括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这点在英汉谚语也有体现。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以英汉谚语又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分析英汉谚语的起源,其都来自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宗教文献;然后主要从生活实践经验、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宗教思想的四方面,对英汉谚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英汉谚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渗透与融合。最后指出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谚语逐渐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英汉谚语在互相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境内生活着义渠、乌氏等北方少数民族,统称“西戎”,因而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文物主要以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风格鲜明的动物纹北方系青铜器为主。秦汉时期,固原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出土文物的文化风貌与中原一致。文章从考古资料探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固原地域文化的变迁,认为地理环境和政治意识形态是此阶段该地域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对地理环境的定义,即:“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上述三种环境各以某种特定的实体为中心,由具有一定地域关系的各种事物的条件和状态所构成。这三种地理之间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地理环境就是存在,是  相似文献   

19.
上海合作组织地域辽阔,其成员国之间、成员国内部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地域和社会差别,同时它的周边环境也很复杂,这给上合组织的整合与对外关系造成了困难。中亚是上合组织的核心区,上合组织地缘的"心"是中亚,功能的"心"是安全。中亚地区内部的差异和国家关系阻碍了中亚地区合作,也使上合组织在中亚的经济合作水平不高。为了促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地区经济中心,提高乌鲁木齐的区位水平和辐射能力,应是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种族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时期为适应生态条件(气候、地理环境)在体质上形成的具有共同遗传特征的人们共同体。种族又称“人种”,其含义可概括如下: 一、人类的不同种族在生物学范畴上同属一个物种,有着共同的特定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不同种族只是同一物种的若干分支。二、种族形成后,各个种族之间在体质上(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脸型等)存在着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在整个人体结构上仅是表面的、极次要的部分,对人的智慧、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