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突破"中等收入增长陷阱"的关键抓手,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然而,新型城镇化不能变成"赶农民进城",其关键是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寻求破题。只有从根源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减少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才能解决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房价高企、社会矛盾凸显、"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周边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保障;进而传统的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受到冲击,其结果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的"新"在于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人"而不是"物",重要内容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进城落户政策,允许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化为市民,让他们本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城郊城镇化,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把握城镇化的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即从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共同推动、助力农民市民化,使得进城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为农民提供均等社会保障,确保农民享受均等公共服务,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对城市生活产生心理认同感,是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要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即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协整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对1990-2007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效应;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在采用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  相似文献   

7.
漠视统筹城乡发展,追求高速城镇化,不仅造成日益严峻的"城市病",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乡村病"。日前,李克强总理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和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大家座谈。座谈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事实上,突出统筹城乡,保护农民利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4,(17):135-136
正城镇化须解决土地增值收益公平分配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在过去十几年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中国现在城镇化面临的问题是"各级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非常高"。不能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损害农民利益,要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更加公平分配的问题。(《中国青年报》)转换政策思维最重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当前经济面临的问  相似文献   

9.
正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要靠城镇化,但也不能只靠城镇化。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只要让农民都进了城,"三农"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这样的看法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将永远存在,因此,农村发展除了借助外力之外,还必须发挥自身内在的活力。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结构升级,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了明显变  相似文献   

10.
就近城镇化是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性选择,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重要举措。其具有三大典型意义: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治愈"城市病"和"农村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当前四个突出问题:市民化进程滞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镇综合承载力不足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建议采取五大对策:规划三级平台,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就近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强化产业支撑,积极促进稳定就业;完善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农民就近城镇化障碍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城乡统筹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百姓积极响应城镇化建设号召、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因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正在或即将成为"新市民".那么,这些进入城镇的"新市民"对新的生存环境有何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不仅有利于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也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当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抓好社区农民的就业转型,防止"空心村"的出现;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合理承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产业转移,从而产生"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17):18-19
正继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后,4月19日,首个地方新型城镇化规划——《云南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对社会公布。《规划》分10篇、共35章,包括继续推进"城镇上山、农民进城"、构建以滇中城市群为首的六大城市(镇)群等内容,指导云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云南特色新型城  相似文献   

14.
在综述国内外城镇化研究成果和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将抽象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为"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统筹协调、环境友好"五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1+5"空间特征,并提出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曹燕 《经营管理者》2013,(28):304-305
本文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简述其历史作用。重点研究了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为基本路径,以"市场促进产业,产业吸引人口,人口创造消费"为运行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建设空间不足.通常的解决思路主要是通过合理布局下的集约化,节约土地拓展发展空间,但总有难以协调和解决的农民利益冲突问题.尽管有些城市采用诸如"土地换社保"等方式,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身份转换,但许多农民却不愿意以失去土地和熟悉的生活方式成为城镇居民.丽江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采用"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丽江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机遇、挑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城镇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笔者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非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农村城镇化的前奏曲,是实现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突破口。本溪农村非农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其城镇化的速度仍然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等各方面的困扰。根据本溪地区经济的实际,依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国家观察点)小东沟村20多年的演进变化,分析探讨农村居民非农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提升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本文运用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彭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并用国际标准值法测算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彭州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并且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程度呈上升趋势。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是推动彭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流辉 《决策》2014,(12):52-53
<正>当这一群体年龄增长后,城郊土地由谁来种植,菜篮子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民农",这个概念由"三农"专家曹锦清提出,是相对于"农民工"而言的,指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区域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农民农"蜗居城郊一隅,却承担了城市农业生产与农产品供应的重要功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郊农民市民化及耕地闲置情况越发普遍,越来越多农民离开家乡,承租城市扩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