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集群对区域人才集聚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尽管人们对于产业集群的正向效应的期望日益膨胀,但是,不能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产业集群也会对区域人才集聚的发展产生负向效应。一方面,产业集群自身的一些特点会对区域经济人才集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不恰当运用,也会对区域人才集聚的长远发展造成危害。本文首先解释了产业集群对区域人才集聚的形成机制,引用产业集群人才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集群对区域人才集聚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最后提出一些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带来了人才集聚,人才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河北省临港区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产业集群效果明显,但人才集聚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持续力不足、品牌效果不明显等特点,只能了解和突破这些特点,才能推动该区域的人才集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本文不仅从定性上阐述了两者的共生效应和乘数效应,而且还以软件产业为例,从实证上进一步证明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之间高度相关的关系。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提高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程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是我们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缩小与工业化国家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技术产业以利用智能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对其区位因素布局特点和趋势的研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让我们对影响高技术产业区位布局的因素逐一进行分析。1.集聚因素高技术企业往往呈"群落"方式集中布局。如我国北京的中关村高技术区、英国的剑桥高技术区、美国的硅谷等。首先,集聚便于高技术企业获得人才和信息。集聚扩大了人才市场,便于高技术企业寻找各类合适的高技术人才。集聚为人才的高流动创造了条件,人才的高流动性也必然形成信息的高流动,因为科技人员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带去了原来企业的重要信息和宝贵经验。这  相似文献   

5.
金言 《经营管理者》2007,(2):122-124
<正>人才单向流动的状况正在改变,一些国家主动出击,采取种种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多年来,美国是全球人才大战中的绝对赢家。美国的高薪和较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对各国人才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几十年间,美国从世界各国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高层人才,这些来自各国的精英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种人才单向流动的状况正悄悄地改变,随着一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这些国家人才回流的势头明显上升。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6.
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从人才集聚、人才扩散与人才共享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都市圈的人才流动状况及流动机理,另外,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关都市圈人才流动研究的整体框架,借助此框架,许多有关都市圈的人才流动问题可以得到系统化的提出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凯华  赵彬彬  张超 《管理世界》2024,(2):1-27+100+28-31
科学研判长历史周期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规律、流动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20~2020年232个国家和地区近8100万篇科学文献数据,刻画和描述科研人员百年间跨国流动规律与格局,并提出势差效应以解释其背后的演进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强度周期性波动上升,小世界网络特征、“中心—外围”结构和空间动态集聚效应愈发明显,形成了向开放式流动格局演变、人才回流和环流趋势不断加强的跨国流动格局;(2)知识势差和经济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模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网络位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具有促进作用且其效应受到东道国(母国)网络位势的正向调节,3类势差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流动周期、流动类型和流动格局异质性;(3)基于中国情境的分析表明,知识势差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经济势差促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回流,而网络位势差促进了国外科研人员流入和我国科研人员回流。研究结论为我国研判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律、构筑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强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定位与特色发展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在分析影响高校高层次人才集聚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探讨提升高校高层次人才集聚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1):14-15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已批复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列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对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广东省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发展目标:到2015年,吸引集聚10万名左右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人才,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才柔性流动是国有企业的明智选择 (一)人才柔性流动的含义 人才柔性流动,是指打破传统的户籍、档案、身份等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束缚,在不改变人才与其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经过协商,双向选择,来去自由,将人才以"长租短借"等灵活方式共享,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价值,实现"智力流动".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表明,我国尚缺乏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其瓶颈在于缺乏有效培育企业管理人才的手段和机制.在阐明人力资本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探讨成立经营管理人才人力资本的企业,尝试把管理人才人力资本作为特殊产品进行供产销管理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营"管理人才人力资本"的企业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兵  吕荣杰 《管理科学》2003,16(1):77-79
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表明,我国尚缺乏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其瓶颈在于缺乏有效培育企业管理人才的手段和机制.在阐明人力资本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探讨成立经营管理人才人力资本的企业,尝试把管理人才人力资本作为特殊产品进行供产销管理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有棱角的人才通常是指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勇于开拓、敢于冒尖,不愿循规蹈矩,想按自己的思想干;或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敢抓善管,工作有魄力,政绩比较突出,但不太注意平衡周边关系,容易刺激……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配置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经济的推动力是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和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为此,对人才引进合理的配置与管理意义重大。人才的配置要依据机会成本原理、边际效用原理、资源配置原理、乘数原理等经济理论;人才管理要实施限制管理、诱导管理、弹性管理的“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只有合理地配置和管理人才,才能使社会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有限的高质量的人才流向社会最需要和效益最高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5.
高永华 《领导科学》2001,(19):32-32
一个精通本职、忠于职守、富有创造性的领导,如果同时又多才多艺的话,那么他将会具有更大的魅力。老一辈革命家大多如此。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同志,不但有很深的理……  相似文献   

16.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刚刚结束的“亚大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结合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就领导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谈几点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网络财务人才培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有助于加速其进程。本文从学科属性、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网络财务人才能力要求、网络财务软件模块设计、工作的重点等方面论述了网络财务人才培养的管理视角。  相似文献   

18.
模糊优选法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模糊思维的理论与方法,为人才的优选提供了一种简洁、精确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的虚拟化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陈万明  刘晓杨 《管理学报》2010,7(3):386-390
针对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借鉴人才聚集效应和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打破传统人才定义,将人才以虚拟角色为单位进行划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复合虚拟角色,最终实现虚拟人才功能的实体化,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企业人才规模,使之达到并超过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最低规模要求;进而通过对虚拟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来实现人才聚集效应,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主体、接收主体、溢出内容和溢出方式。认为科技型人才在聚集时扮演着知识溢出主体和知识接收主体双重角色;溢出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宽泛性、随时性、集中性、动态性;隐性知识溢出方式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