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防跌倒警示标示,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促进护理安全。方法将2012年1~12月份,住院患者年龄≥65岁的17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将2013年1~10月份住院患者年龄≥65岁的172例作为观察组,科室组建安全管理小组,由2名高年资护士专职负责。采用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应用红、黄、蓝、绿不同颜色的防跌倒警示标示放在患者床头一览卡、患者住院一览表,患者常用物品,外穿衣服上进行醒目标示,并制定标准化防跌倒护理流程,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跌倒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防跌倒警示标示有醒目的警示和提醒作用,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跌倒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对老年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选取标准化护理前(2014年3~10月份)于老年内科住院的589位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评估单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统计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生跌倒事件的比例。试验组为标准化护理后(2015年3~7月)于老年内科住院的379位患者,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评估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统计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生跌倒事件的比例。结果标准化护理前:其中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6分的高危患者12人(其中60岁患者11位,60岁患者1位),占总人数的2.04%;发生跌倒2例,占高危患者的16.67%。标准化护理后:其中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6分的高危患者13人(其中60岁患者13位),占总人数的3.43%。发生跌倒1例,占高危患者的7.69%。结论标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肢体应急协调能力差,同时由于疾病的影响,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风险和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护理纠纷。为有效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疾病康复,我科于2012年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预防风险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致残率高,后果严重,已经成为60岁以上老人损伤致死的首要原因。跌倒造成老年人功能丧失、住院治疗,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跌倒是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平衡功能减退,以及多种慢性疾病、药物、环境因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易跌倒的评估,发现易跌倒的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避免老年患者跌倒。方法用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在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347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易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结论进行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针对危险的相关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保障了老年人的身体免受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6.
在老年人群中,跌倒及相关的损伤和死亡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日益被关注的问题。据统计,每年约有30%65岁以上的老人至少跌倒一次。其中近半数为再次发生的跌倒,并且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们就老年人跌倒的外在危险因素(跌倒的环境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跌倒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和宁夏银川市两个规模大小、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条件相当,地理位置不相邻的社区,共抽取3197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本项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3197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1.12±7.84岁。被调查的3197名老年人中有394人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2.3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是晕厥(OR=3.32),骨折病史(OR=2.46),骨质疏松症(OR=1.81),强心药(OR=1.58)和视力障碍(OR=1.43)。结论我国北方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存在较高的跌倒率,且女性高于男性。跌倒已经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全社会都需要重视起来,找到有效防控跌倒的措施。在社区开展对老年人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鼓励老年人经常锻炼身体,以降低老年人的跌倒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职工活动中心成立已有20余年,活动环境舒适宜人,健身设备、活动器材、娱乐设施齐全,被评为省优秀职工之家,市模范职工之家。在活动中心进行健身锻炼、娱乐活动的职工中除本院在职职工外,还有一部分是退休老同志和职工家属,最大年龄有80多岁。作为医院职工活动中心的管理者,在近10年的医院职工活动中心管理中除认真完成本职责范围工作外,针对活动人群不同年龄,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管理,特别是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加以重视,对老同志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认为在活动中心预防老年人跌倒是一项重要护理因素,因此,做好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护理,对减少老年人跌倒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老年入跌倒的原因、流行概况、危害、预防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提出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的重点是加强对老年人家庭及社会的健康教育、重视自我保护、纠正不良环境因素、及时治疗急慢性病,使老年人跌倒得到更好的预防,使更多的老年人免受跌倒的伤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跌倒后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完善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101例住院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跌倒后对患者的影响分为无损伤或轻度损伤组及中重度损伤组,分析两组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患者跌倒后无损伤或轻度损伤80例(79.2%),中重度损伤21例(20.8%),分析结果显示,跌倒后损伤程度与年龄、性别、跌倒史、合并骨质疏松、镇静类药物使用、当班护士学历有关。结论应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与培训,完善跌倒高危风险人群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加强跌倒高危患者的安全宣教及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对南宁市某社区1222名老年人(≥60岁)进行调查,了解跌倒、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跌倒发生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结果 (1)本组老人跌倒发生率为29.8%,跌倒损伤发生率高(46.28%),随年龄增长跌倒发生率增高;(2)认知障碍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2.8%:24.9%,P0.05);(3)Mini-Cog得分为5分者跌倒发生率最高,得分为1分者跌倒发生率最低,跌倒发生率与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非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及跌倒损伤发生率高;认知功能障碍组较认知功能正常组跌倒发生率高,且痴呆者更易发生跌倒,需加强跌倒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跌倒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跌倒的发生往往与增龄性的机能衰减和认知功能下降关系密切.近年来,不断有学者采用认知姿势控制双任务研究范式探索老年人跌倒发生及预防的机制,寻求既能有效延缓老年人机能衰减又能改善认知功能的新策略,其中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柔韧性以及认知功能的积极效应日益引起学界关注.因此,就双任务条件下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认知姿势控制能力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揭示太极拳练习预防跌倒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在世界范围内,跌倒都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美国国家疾控中心报告显示,跌倒是老年人受伤致死的首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有30%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率为50%,并且大部分跌倒发生于老年人家中。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年人的跌倒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跌倒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跌倒预防的运动干预效果,为发展更有效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模式提供线索。方法研究设计为干预前后自身比较研究,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收集有关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和运动情况等信息,通过卡方检验和非参数K-S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差异,进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后,71~80岁组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从6.8%下降到3.4%;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从9.3%下降到5.8%。能够规律锻炼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干预前增加,老年人对运动的看法及运动自我效能得分较干预前均增高。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跌倒运动干预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改善了老年人运动行为和相关信念,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例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64例眼科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眼科护理不良事件64例,主要有混淆眼别、眼药水滴错和跌倒坠床等。结论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不良事件,应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步态是认知和运动等多功能和系统协同的生物学行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常涉及步态异常现象,继而带来平衡障碍和跌倒风险等问题,而跌倒是老年人损伤和丧失自理能力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针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性疾病中步态异常的研究新进展做文献综述,旨在强调步态参数在老年人认知障碍评估的重要性,提出步态指标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先兆指征,以实现相关疾病实现预防、早期干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患者由于消化系统功能的生理性退化、自理能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1])。老年人由于进食困难,机体所需营养和液体不足,会出现营养不良、脱水、肌力下降等。同时,因吞咽障碍往往会导致焦虑、抑郁、社交隔离等心理问题,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据报道,脑卒中有51%~73%的患者发生吞咽障碍~([2])。吞咽障碍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首位危险因素,动态的  相似文献   

18.
<正>1.社区平衡功能康复概述1. 1背景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 495亿,占总人口的17. 9%,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老年人平衡功能的高低对老年人步行能力、心肺功能以及跌倒风险影响巨大。同时伴随着老年群体数量持续增长,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等)的老年人基数也随之增加。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获得性脑损伤、肌骨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均可能导致平衡功能障碍,使其移动、行走、站立能力显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来自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因受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老年人中,一半以上是因为跌倒。老年人发生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也是跌倒。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据报道,每年约有3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而且跌倒的发生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可高达50%。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 49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 9%,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 6658亿,占总人口的11. 9%。以此数据计算,  相似文献   

20.
跌倒是老年人发生意外事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跌倒风险准确预估,及时有效地实现跌倒检测非常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在跌倒检测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应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跌倒检测的方法,主要从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跌倒判别算法等三方面进行综述,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和统计分析,指出未来的工作重点,为相关行业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