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平台对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行延伸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8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91例。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由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利用微信对出院患者行延伸护理,对照组按常规行出院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及3个月复查时的血压控制效果、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复查时的血压控制效果、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平台对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行延伸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对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科室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7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2015年5~9月份的入院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4.7%,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7.4%,对照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口服阿帕替尼老年患者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试验组患者接受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总体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病情知晓、遵医嘱行为、健康信念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预后水平,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48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33%,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痛苦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信对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癫痫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微信健康组成员使用微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等。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月、6月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月、6月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服药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品管圈的实施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8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2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对COPD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4%与97.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慢性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状况、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比较,差异也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降低患者的血糖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掌握对应的疾病技能,其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上升,其发病率达27.2%。国内外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病的治疗除药物外,还要强调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云港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服药人群生活方式,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连云港市赣榆和东海两县农村社区筛选35周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者)1 542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体格检查等。结果:吸烟者占16.1%,饮酒者占21.0%,嗜咸者占34.1%,未自我监测血压者占25.2%,自觉压力大者占43.1%,缺乏运动者占78.0%。结论: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欠佳,服药人群的血压控制不理想很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提示应对高血压患者施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高血压病的健康管理,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生活方式改变及服药行为等的影响,探究社区高血压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藕塘社区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取连续综合干预的480例高血压患者,对比其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生活习惯及服药依从性等变化情况,评估最终的干预效果?结果:经过3年的连续综合干预,藕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生活习惯中的吸烟及每周运动情况明显改善,分别由最初的70%和25%转变为59%和55%,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 < 0.05);服药依从性评分由干预前的(4.78 ± 2.33)分提高到(7.31 ± 1.88)分(t=12.963,P=0.009)?结论:连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服药依从性,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其他社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社区罹患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的老年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研究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OP相关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理念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普通的健康教育,利用量表考核、对比两组患者的OP相关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教育后OP知识得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三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OP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理念的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对OP知识地掌握,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癌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癌痛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对癌痛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疼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癌痛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疼痛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癌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癌痛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满足患者需求,提高癌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和维护对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认知为70%,对照组的健康教育认知为46%,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认知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2-L4腰椎骨密度相比对照组以及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其他各个位置的骨密度均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伦理干预在青光眼延伸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20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干预法,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干预加延伸护理伦理干预法。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后眼压值、视力及再次入院率、疾病知识知晓率、点药服药的依从性、干预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点药服药的依从性、视力恢复程度及干预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眼压值、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伸护理伦理干预能促进青光眼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青光眼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系统了解,对预防青光眼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彩色疼痛标示贴在老年癌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0月在我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癌痛患者118例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将2014年1~5月在我科住院的年龄≥65岁老年癌痛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疼痛患者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将2014年6~10月在我科住院的年龄≥65岁老年癌痛患者62例作为试验组,运用彩色疼痛标示贴结合疼痛护理常规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疼痛标示贴结合疼痛护理流程对老年癌痛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管理,使临床疼痛患者的护理重点突出,更加直观、准确的反映患者的止痛效果,为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城市社区居民轻度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况。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前往沈阳市德济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85例,他们分别接受了“Morisy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并与71例同期就诊的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Morisy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估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各项问题得分及Morisy依从性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大城市社区居民轻度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况较差,应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专项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近期接受药物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专项健康教育护理组(专项护理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项健康教育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告知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合理选药。结果专项护理组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各分项评分以及依从性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专项健康教育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Morisky评价标准将168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为CPAT好、差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治疗年限、经济收入、服药种类、医药费支付方式、高血压疾病认知情况、高血压疾病重视程度、生活方式等,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PAT好和差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服药种类、对高血压的认知、对疾病重视程度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均为CPA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低,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服药种类、高血压认知程度、疾病重视程度,掌握这些因素,对于个性化健康指导,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良嗜好改善更为显著,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3月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对广西城市社区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以南宁市两个社区1215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健康教育组中的非住院代谢综合征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结合药物治疗进行干预,而对照组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日常医疗模式进行治疗,随访观察3年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的情况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3年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且健康教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3年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知晓率、健康教育组血糖控制率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血糖知晓率和控制率健康教育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年后代谢综合征新发率健康教育组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③3年后本组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6·5%VS3·64%),其中对照组高于健康教育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为主导,辅以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全程监测和管理的社区代谢综合征防治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