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养老需求。方法以成都市6家公立养老机构中居住的193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患病情况、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以80岁以上高龄者为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老人所占比例较大,所患慢性疾病中位居前4位的慢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所接受的养老服务主要是生活照料。结论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年龄大、患病情况严重,养老服务内容较为单一,需从提高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改变养老机构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公立养老机构为老服务情况。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成都市6家公立养老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家公立养老机构基本都为老年人提供了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康复训练、文化娱乐健身等服务内容;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不统一,对于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收费差距较大。结论建议规范收费标准和依据,开展针对老年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需求的特色项目,提供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况,为提高公立医院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课题组自编问卷对成都市民政局所属6家公立养老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护士和护工/照护人员,从总人数情况来看,护士28名,护工196名;学历方面护士以大专及以上为主,护工以高中及以下为主。结论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护理队伍人数少,学历层次偏低,有待政府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相关社会人员和专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事业,以增加养老机构护理队伍数量和提升其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况。方法采用课题组自编问卷对成都市民政局所属6家公立养老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中从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护士和护工/照护人员,从总人数情况来看,护士28名,护工196名;学历方面护士以大专及以上为主,护工以高中及以下为主。结论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护理队伍人数少,学历层次偏低,有待政府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相关社会人员和专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事业,以增加养老机构护理队伍数量和提升其质量。  相似文献   

5.
温心 《老友》2015,(2):39
据统计,哈尔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4万人,入住机构养老的仅占3%左右,大约有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成为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结合养老示范城市建设,该市确定整合医疗和养老两个部门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为居家养老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  相似文献   

6.
惠老新讯     
《社区》2013,(8):26
内蒙古将实施"907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的消息,内蒙古将全面实施"907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使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机构照料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逐步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上海市第一家大规模的集居家与机构养老为一体的老年社区破土动工,2007年重阳节便可迎来第一批老人入住;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等有关单位也开展了以“关爱老人,走进养老院”为主题的“龙城养老院一日游”活动,以帮助老年人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养老院。随着老年养老机构的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出现了床位指标和床位空置率双双上升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的缺位。长照制度建设将推动专业养老机构的模式转化和结构重组。基于长春、宁波专业养老机构获得的入住老人抽样调查数据,引入对入住失能老人的观察,可以将现有养老机构分为社会福利院型、部分市场化的公立机构、老年公寓型民营机构和部分护理型民营机构。这类机构在适当的大环境和政策引导下,最有可能向标准的长照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WHOQOL—BREF,ADL,MUNSH,SDS,SSRS量表对入住临沂市城区四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自理能力、幸福度、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变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四个领域(生活自理能力对心理领域影响除外)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参保、家庭收入、过去从事职业等因素对四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改善现有养老机构的娱乐、医疗、心理及疾病康复的设施和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发挥家庭、社会、政府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社会背景下,机构养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养老行业的飞速发展,养老机构所涉及的纠纷案件逐年增长,养老机构正面临着照护危机。基于现有案例与数据分析,揭示目前养老机构所处的现实状况,探究养老机构照护风险的类型,发现当前养老机构照护风险主要源于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不规范且配套性规定不足、养老照护制度与老年监护制度缺乏衔接、养老机构与入住人家属存在认知差异与误解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从法律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完善养老服务合同的相关立法、配备符合老年人的硬件设施等建议,以期为养老机构建立完善的照护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康蕊 《调研世界》2016,(11):36-4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机构地理空间分布、服务内容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均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结论,体现在:城中心的养老床位少而老年人多,远郊区县的养老床位充足而入住率低,养老机构多提供日常照料服务,而老年人最需要的护养服务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基于北京市经济、人口、周围环境3个方面的宏观数据,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床位的分布及护养服务的供给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周围环境设施关系密切.因此,建议从城中心到远郊进行养老疏解,加大郊区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调控现有资源.  相似文献   

12.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居家和机构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亲属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大都是高龄、丧偶、文化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大都是低龄和中龄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较高,身体状况较好,文化程度也较高。2)受年龄、文化水平、收入、健康、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居家老年人比机构老年人拥有较高比例的亲密交往亲属。3)无论是见面联系还是打电话联系,居家老年人与亲属间的交往频度均高于机构老年人和亲属间的交往频度。4)影响居家老年人和亲属间交往频度的主要因素是亲属居住距离,而影响机构老年人和亲属间交往频度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的健康。5)无论在哪种养老模式下养老,老年人和亲子间的交往都多于和亲属间的交往,亲子关系是城市老年人人际关系的重心,而亲属关系则相对淡化。  相似文献   

13.
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依靠子女养老仍然是城市老年人偏好的养老方式,他们更愿意与子女同住或者居家养老,而不愿入住养老机构。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于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有较大影响;此外,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健康状况、拥有女儿数量等也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与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翟楠楠 《社区》2005,(20):9-9
“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老人“故土重迁”的心态,也更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以石家庄市为例,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2~13%,早已迈入了老龄社会,而全市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只有28家,真正维持下去的更只有七八家,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健康自我管理量表、SF-36量表,按照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五个区10家养老院老人22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为127.81±19.96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02.66±22.21分,均处于中上水平;健康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其生活质量越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南京市浦口区各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机构上报民政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南京市浦口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及满意程度、从业人员配置及培训情况、机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老年人认为在医养结合服务中康复服务(16.5%)、精神慰藉(13.8%)方面较为欠缺,机构收费水平、健康体检为影响老年人满意程度的因素(P<0.05);64.7%的从业人员接受过养老相关专业培训;取得养老资格证书和业务培训为影响从业人员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的因素(P<0.05);目前养老机构获得政府支持较多,社会捐赠不足,服务形式有限。养老机构应加强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建设,医养结合服务形式有待丰富并完善,要加强与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老树 《老友》2012,(1):10-12
2011年9月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补充正在兴起,仅民办的养老机构全国就有5000多家。这些养老机构在发展中面临哪些困难?养老机构的发展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凸显,尤其是北京市养老机构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在介绍北京市老龄化和养老机构基本情况的同时,通过北京市养老机构模式和老年人心理的探究得出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行模式和老年人心理需求矛盾的结论,为今后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和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解决提出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郑松岩 《社区》2009,(34):14-15
一个总人口有30万的城区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3.36万,占人口总数的11.2%,这个数字对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这样的老工业城区来说,压力不小。建华区全区共有养老机构43家,受益老人有5000多人,仅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14.9%,2.86万老人的养老需要通过居家养老服务来解决。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建华区果断地作出了决定:把居家养老工作纳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逐渐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辅助、社区服务为依托、各类养老机构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核心家庭的迅速增加,机构养老成为部分老年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然而大多数入住民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暴力虐待,这些暴力可以粗略划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机构护工个人素质不高、机构缺乏监管、老年人子女的疏忽都是导致老年人虐待发生的原因.缓解对策主要包括: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二是民营养老机构要加强监管和控制,三是护工要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四是老年人的子女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五是老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寻求积极干预,六是要加强第三方的监督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