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综合内科及护理中心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4例,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测量身高体重及颈围,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四组:单纯高血压组50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49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HS组52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HS组43例,对四组患者BMI、颈围及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BMI、颈围、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OSAHS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均明显升高,对于合并OSAHS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治疗OSAHS有助于血压更好达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50%组的患者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颈动脉狭窄50%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示,在校正了年龄因素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了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OR=4.137,95%CI 1.818~9.414,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了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OR=1.068,95%CI 1.006~1.133,P0.05)。结论血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年龄段不同,将107例4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40~59岁)56例和老年组(60岁以上)51例,观察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昼夜变化异常发生率和舒张压60mmHg发生率。结果老年组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中年组,舒张压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血压昼夜变化异常发生率和舒张压60mmHg发生率均高于中年组(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平均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昼夜节律异常及舒张压60mmHg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需根据不同年龄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测定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确定Hcy对老年高血压的影响,分析可能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老年病科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和113例健康人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身高、体重、性别、年龄、血液标本、脑血管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情况;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维生素B_(12)(VitB_(12))及叶酸水平;采用Cobas6000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酸(UA)、血糖的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吸烟史、冠心病病史、BMI、Hcy、TC、TG、LDL、HDL、血糖、UA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MI、Hcy、TC、TG、LDL、血糖、U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叶酸、维生素B_(12)、HDL低于正常对照组。②高血压危险因素的loge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HCY升高、TG升高、LDL升高、HDL降低、UA升高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的Pea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VitB_(12)、叶酸、HDL水平呈负相关;与TC、TG、LDL、年龄、血糖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有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与VitB_(12)、叶酸、HDL(r=-0.524)水平呈负相关;与TC、TG、LDL、年龄、血糖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及Hcy对CSVD的易损脑区部位。方法纳入CSVD患者263例(其中男性152例),对所有患者完成头颅核磁共振(MRI)及Hcy等检查和检验,完成50例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其海马、丘脑、前后扣带回、胼胝体、额顶枕颞叶白质等部位的mean ADC和mean FA。采用ARWMCs分级方法评估脑白质损害程度。对Hcy与ARWMCs评分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Hcy与多处脑区的mean ADC与mean FA值的关系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t检验。结果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收缩压和总胆固醇,Hcy与ARWMCs评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β为2.51,95%CI为0.12~4.91,P=0.0413;单因素分析发现,Hcy与左前扣带回及胼胝体膝损害有密切关系,左前扣带回:β为-0.71,95%CI为-1.36~-0.05,P=0.0409;胼胝体膝:β为1.79,95%CI为0.83~2.75,P=0.0007。Hcy分组比较,高水平Hcy组与低水平Hcy组相比,左前扣带回mean FA及胼胝体膝mean 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前扣带回,P=0.044;胼胝体膝P=0.026。结论 Hcy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损害关系密切,随Hcy水平的升高,脑白质损害加重,且以胼胝体膝部损害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和尿微量蛋白的变化。方法对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免疫球蛋白(IgG)、血肌苷、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各项指标观察。结果高血压病患者ALB、RBP、IgG和尿素氮显著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和肌苷是ALB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是RBP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P<0.05);收缩压是IgG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ALB、RBP、IgG和尿素氮显著升高,而其中的收缩压是ALB、RBP、IgG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梧州市区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RH)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前往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老年RH患者92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城区老年RH常见患病危险因素调查表”调查,并与167例同期就诊的老年普通高血压(Ⅰ和Ⅱ期高血压,对照组)患者的相同调查表统计结果比较.结果 RH组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缺乏体力活动和危险因素≥2项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高龄、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缺乏体力活动和多危险因素叠加的梧州市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R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骼肌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16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是否罹患骨骼肌减少症,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30例)与非肌少症组(130例),收集相关资料,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概率为18.75%,两组间在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证实,HbA1c[OR=2.954,95%CI(1.025~12.854)],病程[OR=2.859,95%CI(1.185~5.846)],年龄[OR=4.581,95%CI(1.762~10.619)]。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力者实施肌少症早期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回顾分析6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 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平均脉压(24hAP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脉压(n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均<0.01),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均<0.05).结论:较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收缩压显著升高,动态舒张压显著降低,动态脉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研究组给予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4h动态血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 33%VS 70%)(χ~2=12. 085,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7. 298,10. 328,P 0. 05)。两组治疗后SI-SBP和SI-DBP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降压效果平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血管相关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接受择期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89例,入选患者按择期手术时间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接受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仅进行单一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对象基础期和苏醒期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对象的基础期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测量值均无明显区别(均P0.05),苏醒期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测量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各类心血管相关指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双管喉罩通气的效果。方法纳入86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43例)和研究组(n=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研究组患者采用双管喉罩通气,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插管前(T_2)、置入喉罩/插管后(T_3)、置入喉罩/插管后3分钟(T_4)、喉罩/拔管移出前(T_5)、喉罩/插管移出后3分钟(T_6)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气道峰压(Ppeak)、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ETCO_2和Ppeak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置入喉罩/插管后、喉罩/插管移出后3分钟的HR和MA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置入喉罩/插管后、喉罩/插管移出后3分钟的HR和MAP与麻醉诱导前对比升高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置入喉罩/插管后的HR和MAP与麻醉诱导前对比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采用双管喉罩通气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苏醒快,是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雌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8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Galectin-3、雌二醇(E_2)、黄体酮(P)、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分析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Galectin-3、P、FSH、L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将Galectin-3作为因变量,将血清E_2、P、FSH、LH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Galectin-3和E_2之间呈负相关(r=-0.626,P0.05),Galectin-3和P、FSH、LH之间均呈正相关(r=0.234,0.626,0.572,P0.05)。Galectin-3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AUC为0.930,95%CI为0.896~0.964;E_2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AUC为0.996,95%CI为0.990~1.000;P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AUC为0.653,95%CI为0.567~0.740;FSH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AUC为0.844,95%CI为0.791~0.898;LH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AUC为0.996,95%CI为0.987~1.000;联合检测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AUC为1.000,95%CI为1.000~1.000;单独检测分别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Z=5.362,2.851,5.361,4.201,4.253,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4.16%与94.37%。结论在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血清Galectin-3、雌激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且联合检测在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作为诊断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重要指标,可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2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和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OR=1.063,95%CI 1.030~1.096,P=0.000),HbA1c(OR=1.086,95%CI 1.037~1.124,P=0.013),TG(OR=1.152,95%CI 1.046~1.267,P=0.005),LDL-C(OR=1.218,95%CI 1.024~1.610,P=0.028)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预测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老年OSAHS患者(OSAHS组)80例,及74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测定两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IMT及弹性参数,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OSAHS组颈动脉弹性参数与IMT的关系。结果老年OSAHS组颈动脉IMT与PWVBS、PWVES均比对照组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OSAHS组颈动脉PWVBS、PWVES与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颈动脉在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之前,颈动脉弹性比老年健康者减低,UFPWV技术可快速测定颈动脉局部PWVBS、PWVES,是检测老年OSAHS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不同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严重程度、分布规律以及发生率,同时讨论血压与CMBs间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间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并发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共62例及非脑血管疾病伴发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8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34例)、脑出血组(28例)以及对照组(28例)。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CMBs病灶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平均收缩压。结果 CMBs发生率脑出血组最高,为75%(21例),严重程度多为中、重度;脑梗死组CMBs发生率居中,为35.3%(12例),严重程度多为轻、中度;对照组CMBs发生率最低,为7.1%(2例),严重程度均为轻度。经检测共发现CMBs病灶588个,其中231(39.3%)个位于脑叶,332(56.5%)个位于大脑半球深部,25个(4.2%)位于小脑幕下方。经各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对比发现,CMBs病灶数量与患者平均收缩压为正相关关系(r=0.358,P0.01)。结论 CMBs多发于脑卒中尤其为脑出血伴发高血压患者,且深部脑组织病灶分布较多。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与CMBs病灶数量间为正相关关联,这表明控制血压可减少并发高血压的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CMB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我国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南宁、宁夏多地社区抽取年龄≥65岁的3454名受访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特点,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3454名老年人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3.10%、55.69%;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5.63,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中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组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0,P0.001)。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增大、高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糖尿病、脑卒中、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与老年人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中国老年人血压监测及健康管理,积极开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发生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神经炎症可以导致疾病的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AD的神经炎症和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的发展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多态性(TNFα-308;rs1800629)与AD发生风险的关联已经有报道,但数据来自于不同的人群有巨大的遗传异质性。为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AD的遗传变异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多个种族包括亚洲、南方中国人群,欧洲白人和非裔美国人的meta分析研究。方法我们评估了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TNFα-308GA和载脂蛋白(EApo E)的多态性与AD患者的关系。收集MEDLINE,EMBASE和万方数据库发布的最新数据。Mete分析包含了共5443例中国南方人,其中包括AD患者2360例和对照组3083例,采用固定或随机对照分析,评估这种关联强度的比值(ORs)及其95%可信区间(CIs)。结果对13项研究共5443例研究对象的mete分析显示TNFα-308A(rs1800629)与AD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然而,根据种族进行分层分析时,mete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AD患者575例,对照组752例)和AD的相关性显著性增加,分别为等位基因(A/G):OR=1.75,95%CI=1.34-2.29,P=3.2×10~(-6);(AG+AA/GG):OR=1.71,95%CI=1.19~2.45,P=0.004;(AA/GG):OR=17.06,95%CI=3.22~90.56,P=0.001。在6项亚洲人群样本中显示,TNFα-308A显著增加了载脂蛋白E?4携带者的AD患者的相关性[(A/G):OR=2.02,95%CI=1.44~2.84,P=4.4×10~(-6)]。结论分析表明,TNFα-308A多态性和AD风险呈正相关在亚洲人群中可能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远程管理系统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稳态调控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到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0例。对照组予正常口服治疗高血压药物,自行测量血压,不适随诊,必要时住院治疗。试验组予佩戴便携式全自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并定时检测血压和脉搏,不适时随时测量,监控医生可根据血压情况实施远程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24月,记录两组从高血压发病到发生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脑病、动脉粥样斑块、眼底动脉硬化等)的时间和具体并发症类型。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生存分析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19.3%vs 12.8%)及高血压并发症(20.8%vs 11.8%)发生率显著较低(χ~2=16.11,P0.001)。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月(95%CI 13.72~16.28),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8月(95%CI 16.89~19.11),Log Rank检验χ~2=12.942,P0.001。结论便携式血压测量仪及其控制管理系统可以协助维持高血压患者血压稳态,显著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和饮食方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及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血压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