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或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及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83%,套管堵塞发生率为4.17%,皮下血肿发生率为5.00%,液体渗漏发生率为5.83%,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9.17%。结论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但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观察和记录,预防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老年综合评估在预防心血管患者跌倒等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94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2017年1月至6月间9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月至12月间的97例为观察组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疾病应对方式以及跌倒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11.34%,对照组为25.77%,χ~2=6.685,P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1.03%,远低于对照组的7.22%,χ~2=4.694,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干预能够降低跌倒、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积极的影响患者应对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老年患者化疗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老年患者化疗输液危机管理措施,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应用危机管理护理策略。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13年1-12月份住院的化疗患者172例为对照组,2014年1-8月份住院的化疗患者186例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输液期间患者对静脉输液服务的满意度,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输液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输液方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化疗输液护理中引入危机管理理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利于提高化疗输液的护理质量,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患者需求,展现输液护理服务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肝病科住院老年患者372例,收集留置针操作信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留置针并发症发生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有并发症发生209例(56.2%),无并发症发生163例(43.8%),导致发生并发症的因素有留置针型号(P0.05),输入刺激性液体(P0.01),留置时间(P0.05),穿刺人职称(P0.05)等。结论临床中应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低职称护士的穿刺技术、掌握留置针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保护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7月入院的99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共400次穿刺次数,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52例,共400次穿刺次数,加施血管保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事件发生率详见表1,经卡方检验后,试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与穿刺处愈合时间≤2小时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血管触痛、皮下淤血与漏液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保护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对480例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使用的由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IntrocanSafety-专为保护医护人员设计的安全留置针.在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护理中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科已广泛开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患者的平均年龄71岁,行静脉留置针穿刺687例.现将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最好固定方式,延伸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消减静脉留置针的意外脱出。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9月我科收治住院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输液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料固定,观察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先用一条输液贴横向牢固留置针外套管的Y型毗邻处,然后再用3M透明敷贴固定,对照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天数。结果两组留置针固定方式对照:观察组留置针的留置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以后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式可明显延伸留置针的留置天数,制止留置针的脱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24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静脉渗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观察组的静脉炎、静脉渗漏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患者使用24G留置针穿刺于前臂静脉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的价值,为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急诊抢救室留观的320例老年危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风险因素,并对比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2例(19.375%),造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患者未遵循医嘱、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等。另外,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5%,低于护理干预前的28.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急诊危重留观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干预,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建议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护理标识牌在老年鼻咽癌放疗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9例在放疗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和护理需要,制作统一规格、不同功能的护理标识牌,悬挂于患者床头。对应用护理标识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护理标识牌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22.78%降至8.86%;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的79.74%降至25.31%;各项对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鼻咽癌放疗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护理标识牌,可警示和规范各项护理操作,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保护静脉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留置针的应用在静脉输液中越来越多得到普及,并为很多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相比较头皮针,脉静留置针具有相当多的优点,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等.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静脉,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利于及时为患者打通生命线,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手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应用静脉留置针带空气穿刺法,穿刺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长~([1]),但是气泡常留于此处,因担心发生空气栓塞,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需要在穿刺成功后进行留置针排气。鉴于此,笔者对静脉留置针带空气穿刺法后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医养结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5例老年医养结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68例运用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4%与23.88%,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53%与77.6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医养结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佳,WHOQOL-BREF评分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对86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常规静脉留置穿刺术和应用双止血带改良静脉留置穿刺术各43例,固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结果常规法成功率53.5%,双止血带改良法成功率90.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静脉置管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止血带应用在外周静脉充盈不良、严重浮肿、血管硬化、肥胖、恶液质、严重静脉炎及重危患者的静脉留置穿刺中起重要作用,能有效的提高静脉留置术穿刺成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我们对14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包括宣教、皮肤的观察、置管的护理、并发症干预等,对照组实行了简单的输液护理。结果两组在预防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方面都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减少了留置针在使用中的并发症,保证了留置针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输液疗法的护理质量,和谐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对老年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选取标准化护理前(2014年3~10月份)于老年内科住院的589位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评估单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统计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生跌倒事件的比例。试验组为标准化护理后(2015年3~7月)于老年内科住院的379位患者,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评估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统计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生跌倒事件的比例。结果标准化护理前:其中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6分的高危患者12人(其中60岁患者11位,60岁患者1位),占总人数的2.04%;发生跌倒2例,占高危患者的16.67%。标准化护理后:其中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6分的高危患者13人(其中60岁患者13位),占总人数的3.43%。发生跌倒1例,占高危患者的7.69%。结论标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间的12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循证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分别为6.3%,1.6%;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7.5%,11.1%;循证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4%,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预防肺部感染,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自我管理特点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年老年糖尿病患者256例进行临床自我管理特点分析,比较饮食、自我监测、运动、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和足部及皮肤护理等方面情况,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自我管理特点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2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比制定护理对策前好,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同时,本组患者实施护理对策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5.7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1.25%,护理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使其从内心重视、生活中配合医护人员,进而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有效控制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从整体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体检中心实施程序化和谐护理模式对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体检中心于2016年1月至6月间实施一般护理服务流程,选取此时间段内老年体检者25例,作为普通组,于2016年7月至12月间实施程序化和谐护理模式,选取25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干预组,总结两组体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及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体检者满意度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体检者对于科室体检流程指导、秩序维持、人文关怀、健康宣教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普通组体检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为28%,干预组为8%,干预组风险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体检科室实施程序化和谐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体检者对科室护理质量评分,且大部分老年体检者均表示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发生科室护理风险事件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