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号称“金元帝国”的美国,社会经济存在着各种矛盾,失业现象便是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曾设法解决这个威胁资本主义生存的问题,但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一九七七年一月卡特上台时声言,要采取措施,到一九八一年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两年过后的今年一月二十二日,卡特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九八○年财政年度的预算咨文中承认,  相似文献   

2.
贺金社 《河南社会科学》2011,(3):133-135,219
"滞胀"现象的出现使凯恩斯理论濒临崩溃,是AD-AS模型使其得以复活。现实中,任何经济系统都是开放的。然而,当我们把AD-AS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构建AD-AS-BP模型并据此进行政策效应分析时却发现,凯恩斯主义降低人们等待成本的总需求政策,即便是在短期内对于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的分别解决也总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3.
从1982年底至1985年的二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反常现象。经济发展速度是三十年来最快的,而且通货膨胀率很低。这和七十年代经济发展停滞、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此,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滞胀”的困境。我们对此持否定看法。这里的关键在于找出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低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由褚葆—教授主编的《当代美国经济》一书,侧重研究美国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根据大量统计资料,详尽地叙述了“滞胀”在美国经济各个领域中的现象。对如何评价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美国第三产业的地位;如何看待美国战后资本输出的后果;美国经济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展望等学术  相似文献   

5.
陆遥 《理论界》2008,(5):219-220
二战后美国经济由世界的立足者到“滞胀”经济为特点的结构性危机,又转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走出低谷保持多年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以致使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超出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诠释。这与美国政府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时期采取的政府适度干预、引导和调控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籍华裔学者赵启海(匹茨堡公园学院经济学教授)在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时作了《美国经济的现状及其前景》报告,指出目前美国经济正陷于滞胀困境。即通货膨胀率(七月份曾增至18%)与失业率(曾达8%,约七百万人左右)同时增高,为战后经济发展中较严重现象,已非“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赵从分析生产基本因素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滞胀”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加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是由资本主义垄断和国家垄断产生的两种长期折磨着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及其矛盾激化的表现。但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顽症同时并发而形成的所谓“滞胀”,却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一种“经济新病”,它是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激化,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所造成的恶果,是帝国主义腐朽性新的和最突出的表现。在滞胀条件下,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更加深刻更加严重了,这可以从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滞胀发展的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供给学派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迄今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着眼于需求的凯恩斯主义不同,供给论派提出了着眼于供给的医治资本主义痼疾的“新方案”,因而受到陷于“滞胀”困境而急于寻找出路的美国垄断资本的青眯。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就主要根据这一学派理论制订经济政策,搞  相似文献   

9.
1990年4月21日,詹姆斯·托宾在哈佛大学校友节上发表了一篇演说,声称:“我已经看出,在我的这个行当里,有某些自然的复归现象。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相对于同它竞争的其他学派来说,正在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托宾的意思是,由凯思斯所创议并由他的门徒们加以发挥的积极性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为烫平经济波动和增加就业而运用财政的或货币的“微调”措施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所难免的总需求不足(或过剩)的政策,自70年代因滞胀而不敌反对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派和供应学派)的批判以后,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又在东山再起了。他是凭什么作出这个判断的呢?据说是这么两个事实:其一,1982年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些非上述三伙反对派所能解释和解决的经济形势——主要是利率居高多变和失业增加;其二,在这同一时期里,西方国家——最明显的是美国——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上,似乎又回到了凯恩斯派所主张的利率控制上来。两个事实诚然存在,但由此而认为凯思斯正在卷土重来或“第二次流行”,那未免是夸大其词或言之过早。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有必要把托宾所语焉不详的这二方面事实及其理论与政策含义展开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10.
陈宗胜教授等人的新著《走出滞胀的困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出版了,该书就我国滞胀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摆脱这种状况,都作了深入的探讨,阅读后收益不少。我觉得该书有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立论基础。作者对中国的滞胀现象没有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进行分析,而是把它放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下。他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双重过渡”,即“从发展水平看,中国正在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跃进;从体制模式看,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或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该书第2页)。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变动剧烈的时期,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都处于变动之中。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过渡时期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虽然全球经济不景气,美国经济不断下滑,2008年11月当月社会失业率就达到6.7%,但自凯恩斯革命以来,美国在应对失业方面还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失业治理经验,比较中美两国在就业领域的政府行为及政策做法,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走势,提高政府应对经济萧条,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的能力,仍不无裨益.中美两国反失业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失业保障政策、就业服务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和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方面,实施积极的多元的服务就业政策,加强宏现调控和主动干预,将有利于提高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反失业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国外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全球 60亿人口中约有 10亿失业人口 ,平均每 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失业。面对失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巨大冲击 ,各国政府纷纷从本国实际出发 ,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虽然我国的国情与外国不同 ,但国外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国外治理失业的政策和措施(一 )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就业机会。失业问题是与社会经济的各种因素相联系的 ,特别是受经济增长状况影响较大。解决失业与再就业问题 ,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 ,国外解决失业的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3.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Phelps)教授,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费尔普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埃文斯顿,1959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作为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费尔普斯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费尔普斯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  相似文献   

14.
“滞”是指经济停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低经济增长率(甚至是零或负的经济增长率)。“胀”是指通货膨胀,其表现形式或者是物价上涨率偏大,或者是名义上物价不变,但商品短缺,有价无货。“滞胀”是指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滞”、“胀”与“滞胀”的根源何在?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政府工作失误或受到偶然事件的影响呢?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非均衡状态的分析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分析充分说明,无论是“滞”、“胀”还是“滞胀”,都有深刻的内在原因。如果说政府工作失误或偶然事件的干扰多少与此有关的话,那么这只是加剧它们或诱发它们的因素而已。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种非均衡的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都有可能发生。总量失衡可能表现为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一致而导致的经济停滞或通货膨胀,结构性失衡可能表现为由于关键性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不一致面导致的经济停滞或通货膨胀,这样,“滞”或“胀”或者由于总量方面的原因,或者由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单独出现。如果总量失衡与结构性失衡同时发生,那么就可能有下述四种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就1967年《荷兰残疾人保险法》(WAO)所作的研究,以及它对其后政策的影响。《残疾人保险法》由于其技术特征,一直被用作一种隐性失业救济计划,在荷兰成为长期受到批评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自1980年代(荷兰处于高失业阶段)以来,政治日程中不断出现改革的争论,也确实发生了一些小变化,并开展了广泛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做一番考察,并选取3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直接用于政策的研究非常有限,研究对政策框架并不是毫无观念性影响,但受政治语境的局限,这与标准的知识应用文献中的记载相吻合。然而,评估也指出,政治一行政体系也需要研究作为“润滑剂”和补充。这正是荷兰体系的重要而不寻常的特征,这个体系将极端的协议性、形式主义和极端的实用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国际上很罕见。对于国家的“政策风格”与研究-政策交流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应把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及社会目标。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就业”,实质上应该是“适度的充分就业”。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时,要考虑就业的增长;在处理宏观经济问题时,应把治理失业放在重要地位。当前中国实现适度充分就业,要建立健全规避就业风险的政府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当人们在热讲经济全球化的时候 ,2 0 0 0年又出现了“新经济”的浪潮。新经济源于美国 ,是对美国近 10年来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概括。美国经济自 1991年 3月步出低谷以来 ,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表现为经济持续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联邦财政赤字不断下降且有盈余、股市不断攀升、资本投资一派兴旺 ,已连续 4年在主要工业国家综合经济指标中排列第一。同时 ,美国的失业率逐年下降 ,1992年还高达 7.6 % ,1998年已降至 4 .4 % ,是近 30年来的最低点。人们把美国经济出现的这种超过“速度极限”的增长和高于“充分就业”水平的就业率以及30…  相似文献   

18.
试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歧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一直是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带头者,是“自愿出口限制”、“有秩序销售安排”等“灰色区域”的积极实施者,是世界上反倾销措施最早和最大的使用者,是区域性贸易协定的积极发动者。美国对华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中国成为美国反倾销措施最大的目标国,保障措施是美国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另一重要手段。本文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歧视性表现及其原因和经济影响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曾坚持这样一个“定论”:失业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在于实现“充分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内劳动力隐性失业正是我国不惜牺牲效率来维持高就业政策长期衍化的结果,是我国过去劳动力就业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总沉淀和总爆发。国内劳动力隐性失业表现为总量过剩的“在职失业”。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中长期推行用工和工资上的双重固定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铁饭碗”和  相似文献   

20.
战后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李洁80年代以后,针对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滞胀”问题,各发达国家政府都把反通贷膨胀、稳定物价作为政府的重要目标和长期政策,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反通货膨胀的机制来保证上述政策目标的实施。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