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是座美丽的城市,去过那里的人,都会对她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可是,你知道吗?上海还有个更美的地方,初来上海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那是一条不足500米长的小路,坐落在闹市区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我之所以说她美,绝不是指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或指雕梁两栋、小桥流水;恰恰相反,她的淑女般的恬静,她的秋涛春花般的气质,由内向外抒发的高雅的情愫,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知使多少路人放慢了脚步,频频回首,流连其间,如痴如醉。她的名字叫“甜爱路”。 相似文献
2.
吴影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0,(11):53-55
<正>金韵蓉:台湾卫生部心理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精研婚姻家庭问题和儿童心理教育,国际芳香疗法治疗师学会大中华区主席、女性杂志专栏作家。著有《先斟满自己的杯子》《幸福有7种颜色》等书。 相似文献
3.
结婚久了,似乎对性越来越淡漠,很多老夫老妻近乎是无性婚姻。难道性爱的美妙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吗?激情浪漫的春天真的会消失得杳无踪迹? 相似文献
4.
5.
北冰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07,(8):62-62
<正>总有很多人,直到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才出现在你面前。总有很多事情,直到最后一刻,我们才能看清楚它的真相。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决定留在读书的城市,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在这个城市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她是他的大学同学,家也在外地,因为刚 相似文献
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民阅读的时代已经悄悄转换为全民写作的时代。全民写作这个词,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算太离谱,的确有很多人在写,下至三岁顽童,上至八十老翁,人人都在忙着写各种形式的文本,开博客、织围脖、写贴子,浩浩荡荡的灌水大军,以及各种类型的驻站写手、网络作家,就连手机短信,不也是一种形式的写作吗?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次,住在田纳西曼菲斯的克莱伦斯·桑德到当时新兴的快餐店去吃饭,他看到这里生意兴隆,人们排着长龙在这里吃饭。顿时,他灵感在腹:能不能在杂货店里也采取这种让顾客随意挑选自己包装的形式呢?随后他就把这个念头说给他的老板听,没想到却遭到了老板的大声呵斥:收回你这个愚蠢的主意吧,怎么能让顾客自己选择、自 相似文献
8.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相似文献
9.
学习钢琴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开发智力,钢琴热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然而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与攀比,诸多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充斥在家长与教师之间。本文从家长的角度阐述了孩子学习钢琴前后的一些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峥嵘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0,(9):40-42
从白玉冰患病至今的三年零九个月里,李永亮已为白玉冰唱响了九千多首情歌。他告诉记者,虽然白玉冰的病好了,但他要吸取以前的教训,再也不会离开白玉冰了,只要同相爱的人在一起,吃糠咽菜,租一辈子房子都是幸福!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亲爱的宝洁:你好!执笔此时,我已与你擦肩而过七年之久。过去的两年,虽然你我无关,但我一直站在那条与你不能相交的平行线上默默地守望,静静地期待。还记得最后一次与你"约会"的场景:七年前那个秋阳高照的日子,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杀过了网申、网测、托业考试、一面,雄赳赳、气昂昂地闯进终面环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韩剧《爱在何方》表现艺术手法的分析,从审美心理、审美经验角度探讨这部影视作品,从深层的心理层面揭示人类共同的心理品质——爱、善良、真诚等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延安五老”中,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董必武4位老人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董老、徐老、谢老被编在红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林老担任红军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和总供给部长。漫漫长征路上,尽管中央对他们给予了特别照顾,但4位老人从不,搞特殊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22日,“行动研究”沙龙(第五期)在中华女子学院举行,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夏林清以“走出一条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解殖之路”为题,与参加活动的几十位社会工作领域的师生开展了一场互动式座谈。 相似文献
18.
李燕燕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2,(12):62-62
<正>到了中年,女人的性生活会不时遭遇各种不如意。她们怎样才能重拾性福呢?Part1别了,神奇的雌激素我今年46岁,丈夫51岁。我们以前性生活很和谐,自从绝经后,我做爱时没有快感,阴道干涩。可是,我老公的性欲仍然很旺盛。被我拒绝后,他非常生气,甚至放下狠话,说如果我总是这样,就去找别的女人做。医生解读:从青春期开始,雌激素犹如女性的闺蜜,陪伴着女性的成长,是身 相似文献
19.
20.
亦瑞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7,(8):40-41
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丢到了乡下的桥头边。她被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捡回家。男人因为娶不起媳妇,是村里的老光棍。他把米磨碎了煮来喂她吃,抱着她睡觉,用破布给她当尿布,教她叫"爹"。当她第一次奶声奶气地叫"爹"时,男人高兴地一下子将她举过头顶,恨不得向全村的人炫耀,自己有女儿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