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医生的幽默1.误会一位农民请回一位医生给妻子看病,医生在屋内诊治,农民在室外等候。不久,医生探头来问:“有扳手吗?”农民递上扳手。一会儿,医生又要锤子。农民终于害怕了,忍不住问:“我妻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医生说:“现在还不知道,我的药箱还没打开呢...  相似文献   

2.
哈哈境     
《金色年华》2008,(8):9-9
老人看病一位80岁的老人向他的医生诉说膝盖的疼痛。医生仔细检查后说:“您也知道,膝盖已经活动了80年,您也别抱太大期望了。”“确实是的,”老人附和道,“但是,医生,另一只膝盖也活动了这么久,却没有这么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嘘!严肃点     
竞争一条大街上,有3家店铺一字挂开。左边一家挂出一条大幅横标,上面写着:“大减价!大甩卖!”右边一家,亦不示弱,亮出了醒目广告:“大抛售!大折扣!”中间一家竖起了巨大的标志:“入口处。”我是公主一天,瑞士公主来到一家著名医生诊所看病。这时,医生正在忙碌着,随口让她找个座位坐下。公主很吃惊,难道这位名医认不出我是谁吗?于是,她对医生说:“医生先生,我是公主。”“那么,”医生回答:“请找两个座位坐下。”回观点相同“皮尔,听说你结婚了,我记得你曾经发誓说永远也不结婚的。”“托穆,是啊!我本来不想结婚。…  相似文献   

4.
名人名言     
张峰 《老年人》2009,(3):15-15
有个大腹便便的人跟医生讨要减肥妙方。医生告诉他:“非常简单,只需做做摇头说‘不’的运动就行了。”那人不解,医生进而解释说:“就是在你面对满桌子美味佳肴的时候,摇头说声‘不’。”  相似文献   

5.
“有大蒜的地方,就没有医生” 为什么说“有大蒜的地方,就没有医生”呢?大蒜在很多人眼里只不过是不起眼的调味品而已,它的作用怎么能和医生相比呢?其实这都是因为大蒜有抵制人体多种疾病的作用。若经常食用大蒜,人们就不容易生病,所以医生可以说是毫无用武之地了。  相似文献   

6.
专家拍砖     
急诊室女超人于莺从中国最高医府北京协和医院“逃离”,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医生逃离公立医院,这是事实。仅2011年,上海某公立三甲医院就有20名医生辞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曾一年有10名医生辞职。这种“逃”,更多的是对体制的不满。  相似文献   

7.
幽默吧     
《现代妇女》2010,(4):59-59
实话实说 病人:“医生,请您告诉我一句实话,我的病真的很严重吗?” 医生:“这么说吧!如果我能治好您,我就会变得相当有名了。”  相似文献   

8.
情愿失眠     
一个单身女人去找医生,说她老是梦见被一个年轻男子骚扰,医生就开了一副药使她可以安睡。 但过了几天,她又来了。 医生说:“怎么啦?药方无效吗?” 单身女人说:“不是!我情愿失眠。”情愿失眠  相似文献   

9.
早知道     
《老人天地》2014,(1):58-58
法国最年长医生不退休 92岁高龄的勒芒医生是法国最年长的全科医生之一,他的医生生涯已经长达60年,在他生活的卡拉克市,很多一家四代都是勒芒医生的忠实老主顾,但勒芒医生本人“还没有退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学历史悠久,从扁鹊算起至少也已有两千多年。历代不乏有“仁术济世”的医生。他们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对病人十分关切。更可贵的是他们不畏强权,不为金钱所动。故有“医生有割股之心”的美誉。其中堪称典范的是。  相似文献   

11.
日前,笔者与一位老中医聊天,请教一些中药知识。他有条不紊地讲起“患者须知”,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煎服中药要看“脚注”,给我提了个醒。医生在中药处方有关药名旁边写上“去壳”“去心”“捣碎”等字样,这些简单的嘱咐,称为“脚注”。中药处方中的“脚注”,是医生根据药物的性味、质地及病情需要而提出的特殊要求,目的是使其有效成分尽可能地发挥作用。因此,患者在煎服中药时切莫忽视“脚注”的要求,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世界》2010,(16):32-32,37
“医生”,她冲进屋后大声说道,“你坦白告诉我,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相似文献   

13.
重生手记     
2007年2月,我病倒了。医生在我的颅内发现两处病灶,疑为脑瘤。两天后又在我的左肺发现肿瘤,由此诊断“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98%,也可以说是“肺癌晚期”。医生当时认为,我活不过3个月。  相似文献   

14.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医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面是主动地放弃道德底线,一方面是被动地“守法”,医生从医德和责任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结果是造就医生的冷血形象,加剧了医患的对抗。  相似文献   

15.
王文明 《老年世界》2010,(18):19-19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地处穷乡僻壤,缺医少药,人们有个三灾两难的,寻个医生可真难。偶尔请来一位医生,人们都尊称为“医官”。左邻右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跑来围住医官求医看病,不等这村看完病,就被那个村“抢”走了。有时,人们连医官都抢不来,就请神官、巫婆摇头下马,祈求神灵保佑……然而,许多穷人最终还是被病魔“吃”掉。  相似文献   

16.
章法 《当代老年》2007,(12):7-8
如今,“免费讲座”、“免费体检”、“免费联谊”、“免费旅游”……层出不穷的“免费”活动让不少老年人怦然心动。拉着提供“免费服务”的条幅,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走街串巷,到处散发着这些“免费”的邀请函。是真的免费学雷锋活动,还是暗藏消费陷阱的商业推销?  相似文献   

17.
悦悦 《老人世界》2010,(6):31-31
“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这是被社区居民称为“小处方医生”师卫东的“处方经”。近日,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8.
笑话     
《中外书摘》2014,(2):65-65
手术 病人:“医生,医生,你的剪刀掉在我的肚子里了!”医生:“没事,我有两把。”  相似文献   

19.
玫瑰 《现代交际》2004,(5):48-49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兼职”一词刚刚出现时,它的潜台词是“不务正业,吃里扒外”,甚至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周末工程师”、“星期天医生”的讨论。而今天我们要谈的“快乐兼职族”,绝不是这样。所谓兼职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肖春辉 《老年人》2010,(3):16-16
《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市民通过无记名投票,社区医生王争艳从两万多名医生中脱颖而出,当选“武汉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王争艳当选的原因是,她从医二十五年,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